20例宫内节育器异位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3 02:40:17

20例宫内节育器异位临床分析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异位

【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94-01

宫内节育器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等优点,一直是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之一。宫内节育器异位是指IUD嵌入子宫肌层(部分或全部)或异位于子宫腔以外[1]。发生率虽然较低,但也会给带器者造成严重后果。我站自1999~2009年共收治IUD异位病例2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9年1月~2009年1月因各种原因诊断宫内节育器异位住院病例20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36.5岁,放置节育器时间最短1月,最长12年,其中人流后上环4例,经净后上环14例,性生活后紧急避孕上环2例,异位节育器中r环2例,O环4环,T环6例,爱母环4例,另4例因严重变形或断裂而不明何种环形。

1.2 异位类型:宫内节育器异位至子宫肌层嵌顿4例,异位至阴道侧穹窿2例,异位至盆腔(包括穿出子宫外、膀胱、附件、直肠)14例。

1.3 临床表现及诊断: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一般为IUD嵌顿。大多数患者上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或腰痛,部分出现月经方面的改变及痛。伴直肠损伤者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坠胀感,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时疼痛等。损伤膀胱者可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痛等。诊断:根据病史和辅助检查一般即可确诊。辅助检查可借助B超、腹平片或子宫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等。

2 结果

5例异位入腹腔者,有4例剖腹取出,1例在生育二胎时剖宫产术中取出;2例异位入宫颈肌层者,均为B超监视下经阴道取出;13例异位入子宫肌层者,1例因子宫多发肌瘤在行子宫切除时一并处理,11例在B超监视下经阴道取出,1例在宫腔镜下取出。术后均恢复良好。

3 讨论

3.1 IUD异位的原因[1]:①损伤:放置时操作不慎或技术不熟练损伤子宫壁,或将IUD直接放入盆腔。②IUD压迫子宫壁,逐渐嵌入肌层或移入子宫外。③流产后或足月产后立即置器,因宫腔有创面加之子宫收缩,易致IUD嵌顿。④哺乳期子宫壁薄而软、瘢痕子宫、畸形子宫及绝经后子宫等,可致IUD异位。⑤某些特殊形状的IUD,如“T”形环横壁易嵌顿。宫内节育器在我国研制和临床应用已有40余年,目前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工具。随着宫内节育器使用的普及,异位、嵌顿等并发症的出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使人们开始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的原因。研究中发现,节育器的异位、嵌顿与带器时间相关,带器时间超过10年节育器异位、嵌顿率明显增加,这可能与节育器的使用年限及带器时子宫的变化有关,一般节育器的使用年限不超过8年,个别如宫铜型节育器可在20年左右[2]。超过使用年限后节育器本身及其与子宫组织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有可能导致异位、嵌顿的发生,同时随带器时间延长子宫肌组织的顺应性及宫腔形态、大小等多方面的改变,使异位、嵌顿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加,因此一个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除此之外,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的发生与节育器的种类也有关系,在研究中发现, 爱母节育器的异位嵌顿率明显高于金属“O”型、“T”型及宫型节育器。相关研究认为[3],爱母节育器异位、嵌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放置时IUD推送过度损伤子宫壁。由于“爱母”IUD的支架纤细,弹张力柔弱,两臂端的铜粒相对粗硬,对子宫肌层长期刺激,使子宫收缩引起的宫腔动态改变适应性差,长期断续的子宫收缩使铜粒刺破内膜和肌层到达浆膜层。②与铜离子局部刺激有关。铜离子进入机体后引起Ⅳ型铜离子进入机体后引起Ⅳ型变态反应,铜离子与致敏淋巴细胞相接触,产生一系列的淋巴因子,其直接或者间接使组织损伤。炎性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加,在局部形成炎细胞浸润和水肿。该研究还表明,宫型节育器的异位、嵌顿率明显低于其它3种,这可能与宫型节育器的形状更适合宫腔有关。

3.2 防治:放置IUD一定要由经过专门训练、有经验的医师操作,特别要加强对基层医院医师的培训,术前要检查清楚子宫的位置及大小。对于哺乳期及人工流产同时放置者,因其子宫壁较软,容易发生节育器异位,故操作时应加倍小心、轻柔。放置节育器后定期随访尤为重要,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如遇到取器困难时,避免强行取出,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取器困难时,应再做超声和/或X光检查,以排除节育器异位,若确诊为节育器异位而无其它脏器损伤,可行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取出,若合并严重的其它脏器损伤,应及时行开腹探查取器及受损脏器修补。宫内节育器的异位、嵌顿与患者年龄、带器时间及节育器种类相关,因此在选择节育器时要选择与子宫相适应的节育器,一个节育器的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要超过使用年限。在使用节育器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子宫的情况选用或者更换节育器,从而减少节育器异位、嵌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良萏,刘淑文•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9): 523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64~366

[3] 商志玲,王娟•“爱母”宫内节育器嵌顿于子宫壁及大网膜1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7): 1228

作者单位:165456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大杨树镇 计划生育服务站

上一篇:194例异位妊娠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体会 下一篇: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