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05-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9-23 02:35:54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05-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98-02

为了解东胜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流行趋势和流行规律,现对2005-2010年东胜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东胜区疾控中心,由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生成的年度报表,人口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1.2 方法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东胜区2005-2010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85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57.04/10万,死亡率为0.26/10万。病死率为0.04%。6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7551例,占发病总数的88.10%;丙类传染病6种1020例,占发病总数的11.90%。6年间共报告死亡病例4例,其中艾滋2例、乙肝1例、肺结核1例(表1)。

表1 2005-2010年乙、丙类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

2005-2010年发病位于前3位的病种主要是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这三个病种发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2)。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以6-10月发病数较多(图1),从每年报告的病例分析,麻疹、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病时间都有明显的季节性。麻疹的发病高峰时间是每年的1-5月和12月,腮腺炎的发病高峰时间是4-7月,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时间是5-7月,乙肝、肺结核、梅毒及淋病等传染病无明显季节性。

2.2.2 地区分布 各街、乡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鄂尔多斯街(46.24/10万),其次为伊煤路(33.76/10万)、宝日陶亥街(29.72/10万)。鄂尔多斯街为东胜区最主要街道,人口密集,流动人口最多,发病率较高。

2.2.3 人群分布 报告8571例中男性4946例,女性3625例,男女性别比为1.36:1。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依次为工人936例,占10.92%;农民776例,占9.05%;散居儿童353例,占4.1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手足口病2008年至2010年3年间共报告829例,以0-5岁组为主,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最多(787例),占手足口病发病总数的94.93%;麻疹6年间共报告363例,以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最多(240例),占麻疹发病总数的66.11%;肺结核6年间共报告1630例,以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为主(974例),占肺结核发病总数的59.75%。

2.3 各类传染病构成

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基本持平。

2.3.1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报告乙肝、丙肝、淋病、梅毒、HIV、艾滋病6种。6年累计报告52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1.70/10万,占总发病数的61.29%。居各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1位。发病以乙肝为主,共4201例,年均发病率为273.26/10万,占该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9.97%。其次是梅毒,发病517例,年均发病率为33.63/10万,占该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84%。第三是淋病,发病292例,年均发病率为18.99/10万,占该类传染病的5.56%。

2.3.2 呼吸道传染病 报告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流脑、甲型H1N1流感6种,6年累计报告2093例,年均发病率为136.14/10万,占病例总数的24.42%。居各类传染病总数的第2位。发病以肺结核为主,发病1630例,年均发病率为106.03/10万,占该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7.88%。其次为麻疹,报告363例,占该类传染病17.34%。2009年新增了甲型H1N1流感,共报告44例。

2.3.3 其他传染病 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其他感染性腹泻、包虫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7种,6年累计报告1020例,年均发病率为66.34/10万,占总发病数的11.90%,居各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3位。发病以手足口病为主,报告829例,占该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1.27%。

2.3.4 肠道传染病 报告有甲肝、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戊肝、肝炎未分型共5种,6年累计报告193例,占病例总数的2.25%,年均发病率为12.5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4位。发病以痢疾为主,发病137例,占该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0.98%,年均发病率为8.91/10万。

2.3.5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报告有布病、疟疾、出血热3种,6年累计报告12例,占病例总数的0.14%,年平均发病率为0.78/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5位。发病以布病为主,报告10例,占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83.33%,疟疾1例,出血热1例。

3 讨论

3.1 6年来东胜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上升原因:一是从2004年开始各医疗机构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直接上报传染病病例,减少了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传递丢失,减少了病例漏报;二是通过不断强化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培训、督导、反馈等,使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报告意识增强,减少了传染病漏报;三是由于结核病、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专项防治的实施,严格执行了项目业务工作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扩大了传染病监测的覆盖面,传染病病例发现增加[1];四是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大量人员涌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传染病报告的增加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3.2 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淋病、梅毒及痢疾,成为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传染病,其中乙肝连续6年发病居第1位,手足口病由原来的第4位逐年上升到第2位,而肺结核由原来的第2位下降到第3位。以乙肝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全区危害最大的传染病,发病率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乙肝上升的可能原因:一是由于城乡建设导致人口的频繁流动,增加了免疫接种的相对空白,增加了易感人群[2];二是乙肝、梅毒、淋病等性病的检测列入了各医疗机构手术前及治疗用药的常规检测项目,使上述传染病检测机会增多,查出阳性结果也增多,同时实验室诊断能力增强使病毒性肝炎分型率提高、监测系统日趋完善使乙肝报告敏感性增强等有关;三是乙肝病人反复到不同医院重复就诊次数较多,导致乙肝病例重复报告现象严重;四是医务人员对乙肝诊断、报告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按标准执行情况不一,影响了乙肝的报告发病率[3]。以痢疾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可能的原因与东胜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人文、社会地位有关,由于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流动性大,加之生活条件欠佳,生活的不良习惯和卫生意识相对薄弱,都是造成肠道传染病发病较高的原因。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趋于平稳,这可能与:2003年开始使用世行贷款和全球基金实施结核控制项目,几年来肺结核的就诊率、转诊率、发现率不断提高,使临床报告率上升,2006年以后通过项目实施的落实,肺结核免费、规范治疗等使治愈逐年提高,显示肺结核报告病例有所下降。因此,今后应继续实行DOTS策略,加强防治力度,严格执行规范化治疗,不断提高治愈率,降低发病率。

综上所述,东胜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应重点放在疫情监测,不断完善疫情报告的质量,特别是乙肝、性病等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加大传染病的防治力度,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参考文献

[1]吴少波.2005-2008年云南省临沧市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J].疾病监测,2009,24(6):426-428.

[2]赵桂金,凌小凤,杜银海,等.1997-2006年太原市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2):84-86,89.

[3]徐旭卿,林霞,曾蓓蓓,等.1991-2007年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4):263-266.

上一篇:吴忠市PCR实验室首次确诊手足口病疫情爆发 下一篇:校园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