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月 我要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呼

时间:2022-09-23 02:31:46

陈显月 我要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呼

在锦屏县平秋镇,有一位人尽皆知的侗族刺绣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叫陈显月。平秋镇是侗族刺绣的一个集中地,镇党政办的龙建林介绍,镇上至少有上千人在从事刺绣这个行业。但是,镇上的很多人,都称呼陈显月为“陈老师”。这个明显汉化的称呼,让我们很是诧异,但是对平秋镇的人来说,陈显月配得上这个让人尊重的称呼,因为,她真的是很多人的老师。

不少绣娘撑场面陈老师人缘好啊

我们赶到平秋镇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陈显月在镇上的门面里聚集了很多人。听说有记者要来采访陈老师,周围的不少绣娘都穿着自家的民族服饰过来帮忙撑场面,热闹非凡。陈显月的门面里还有两个穿着盛装的侗族女孩,正跟着陈显月学刺绣。两个女孩一个叫陆显引,一个叫罗柳肖,都是陈显月的学生。两个女孩说,这天正是她们来跟陈老师学习刺绣的固定日子,因为听说有记者来采访陈老师,所以专门换了一身盛装出来。“不能给我们老师丢人嘛。”两个女孩儿有些羞涩地说。

在接下来的采访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陈显月在平秋镇的人气。摄影师拍照片的时候,十几位绣娘专门为她当背景;采访的时候灯光太暗,专门有三个人帮她用竹竿挑着一盏灯;陈显月展示自己绣品的时候,好几个人忙前忙后帮她抬东西;拍室内照片的时候,隔壁的大姐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门市贡献了出来,还有人专门洗了几个苹果递给我们……

这种热情,不是行政命令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镇上来了客人的客套,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陈显月的尊敬和爱。

12岁就辍学 陈显月童年挺苦的

陈显月老家就在平秋镇,她的外婆和母亲都是当地非常有名气的刺绣能手。在她12岁之前,大家都不知道她在刺绣方面的天赋。陈显月12岁那年,她体弱多病的父亲不幸去世,家里所有的事务都需要她的母亲来操持。为了照顾家里,12岁的陈显月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不管是田里的活、山上的活还是家里的活,陈显月样样都在行,成了母亲的一个得力助手。

侗族的妇女在闲暇的时候都会做一点刺绣活,天天看着母亲刺绣的陈显月也开始要母亲教她刺绣。不到两年的时间,陈显月就把目前的全套手艺都学会了,这在当地传为了佳话。陈显月说:“对于我们这些侗家姑娘来说,学刺绣是没有专门老师的,就是跟着母亲学,跟着姐姐学,全凭自己的模仿能力和悟性。多问,多练,多学,技术自然就提高了。”

如今,陈显月的母亲已经90多岁了,已经不做刺绣了。但是陈显月和她的三个姐妹都继承了母亲的衣钵,还在刺绣。她们最拿手的,都是家传的盘轴滚边绣。

染布的原料需要五年才能配齐

和苗绣相比,侗绣的底布更粗糙,质地更坚硬。陈显月介绍说,侗家人做刺绣的底布,都是自己亲手织就的,传统的侗绣,更是要从种棉花开始,自己纺纱,自己织布,自己染色。

陈显月的门面前的街上,就摆着几大桶深蓝色的染料,她说这是靛青,是染布必须要用到的材料。侗绣的底布不管多少年都不会变色,她们有自己独特的工艺。染布的颜料有十多种,包括中药材、牛皮、牛筋、靛青、酒、魔芋等,配齐这些原料,需要五年的时间。这些药材配齐之后,就放在锅里和布一起熬。然后还要放在青石板上使劲敲打,敲打的时间越长,布料就越发亮,而且永不褪色。

工业化的发展,总是将每个步骤都分工化,即便是波音公司,也不会自己独立完成飞机的制作。侗家人也不例外,如今,侗家有了专门生产底布的作坊,绣娘们再也不用花上几年时间来自己种棉花、纺织、染色了。陈显月说,她们现在一般都是买一匹布来,先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就做其他的配件。

这个其他的配件,包括了很多东西,甚至在侗家人的心里,这些“其他的配件”更能代表侗家人。这些东西是背孩子的背带、帽子、鞋子、腰带、围裙、坎肩……在侗家人的传统里,背孩子的背带是最能代表绣娘的刺绣水准的。谁要是背着一条色彩艳丽、绣工精湛的背带出门,那肯定会成为众人心目中的明星。

这条背带尽管面积不大,但却十分讲究,侗家小儿背带制作是最能反映绣女们技艺高低的作品,一条小小的侗家背带,上面的花纹特别讲究,有太阳,有花朵,有龙,有凤,有蝴蝶,有鱼……陈显月告诉我们,这些图案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自由快乐、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含义。

背带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陈显月介绍,制作一条背带,除了前期的剪裁缝制工作之外,核心的部分就是绣花。首先得把事先画好的图案做成剪纸贴在背带上,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色彩的丝线和不同效果的技法,把图案绣上去。一般的绣娘制作一条比较精致的背带,需要花一年多的时间。即便是陈显月自己,也要花大半年。

最复杂的图案要绣九层

绣工最考验一个绣娘的基本技能,不管你设计了多精致的图画,只要你没这个本事把它绣得好看,一切都是白搭。陈显月说,色彩的搭配尤其重要,她缝制一条背带,一般都要用到12种以上的颜色,这样搭配起来才能够层次分明、主次结合。

绣,是侗族刺绣中最著名的滚边绣。滚边绣的滚,是指在制作绣线的时候,需要将不用颜色、不同材质的丝线放在一起,搓成一根很粗、很硬的绣线;边,是指这根绣线将用作背带上花纹的边框。至于这个绣字,尤其讲究,陈显月介绍说,制作滚边绣的时候,是两根针同时绣,一根针穿粗线,搭好花纹的框架;一根针穿细线,用来固定这根粗线。

因为花纹的繁复,一般的滚边绣,都需要在底布上绣三层,并且每层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才足以体现设计的精巧。陈显月说,她绣过的最复杂的图案,一共绣了九层,层层叠叠的,特别有立体感。这样的绣法,除了美观之外,还特别扎实耐磨,可以用几十年都不会破,不会烂。“我们侗家的小孩背带,本来就是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的,不绣扎实点,怎么经用?”

陈显月刺绣的时候,有一个细节特别让我们不解。她把粗线的一头用别针捆好,然后别在自己肩膀的衣服上,一边绣,一边调整线的长度,很是麻烦。陈显月向我们解释:“这种搓好的线,弹性和韧性都特别强,如果不这样把它拉直,就会缩成一团,不但没办法绣,而且搓好的线也会松。这种把线抻直的绣法,只有滚边绣和马尾绣才有。”

陈显月目前是侗族滚边绣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已经申报了部级,现在正在公示期。这些年来,陈显月一共收了近百位徒弟,很多人都已经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刺绣能手。陈显月尽管有自己的门面要打理,还要忙着自己的刺绣活,但是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教周围的绣娘制作滚边绣。因为她的名字里面带着一个“月”字,所以周围的人都称她为“侗家最美的月亮”。

陈显月说:“我们这边的经济比较落后,刺绣是我们最擅长的手艺,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刺绣能够走出去,帮大家致富。既然他们都叫我老师,我也不能对不起老师这个称呼嘛。”

上一篇:唐祖宣,一个基层代表的文化价值 下一篇:收入倍增、消费变革与流通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