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E建模技术在演播厅扩声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3 02:06:41

EASE建模技术在演播厅扩声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400平米演播厅为实例,通过声学仿真软件EASE进行测试,综合探讨了分散式、集中式和混合式三种基本的扬声器摆位方案。

【关键词】演播厅 扩声系统 扬声器 EASE 仿真建模

演播厅扩声系统利用电声手段来使现场听众获得声音信息,扬声器作为扩声系统的末级输出端,其配置将直接决定声音信号在现场的重放效果。为了便于采购设备与施工,首先要确定扬声器的数量和摆位方案,避免实际问题出现了再去复工,因此,在软件层面上实现声场模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演播厅EASE建模实例

EASE的全称是Enhanced Acoustic Simulator forEngineers,即“为工程师应用的增强声学模拟软件”。在该软件中绘制出3D模型,为各个内面铺设好吸声材料,再添置扬声器和测试听音区,即可通过运算来得出复杂的声学参数结果。EASE可以算出的主要声学参数包括:

(1)厅堂混响时间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2)听音区在不同频率下的直达声声场声压级分布图

(3)听音区在不同频率下的直达声、混响声总声场声压级分布图

(4)扬声器在听音区的瞄准点及声场的等声压级图

(5)显示扬声器在-3dB/-6dB/-9dB覆盖角的声线图

以上计算结果是在扬声器摆位测试中需要用到的参考数据。其中的总声场声压级、声线覆盖图是在扩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参考标准。

在实现上述功能之前,第一步要根据实际场地进行建模。实例中的演播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舞台区域宽17米,深6.5米,观众区域为8层阶梯构造,最后排距地面高2.4米,长11.3米,观众席两边有约2米宽的走廊连接进出门。如图1即为演播厅的3D模型图,是根据建筑图纸详细绘制出来的。

第二步是听音区的绘制,将听众席(图1所示的台阶)的平面向上拉伸至1.2米处即可得到听音面,因为坐姿中的人耳是大约处在这个高度的。然后在听音面上添设测试点,包括前、中、后、中左、中右、后左、后右7个测试点。在该点上可以计算出相对应的声学参数的结果。如图2所示。

第三步是在EASE中选择与实际情况匹配的吸声材料,各个面上的材料影响着EASE在混响声方面的计算。建模中应用了如下吸声材料:

二 . 杨声器摆位的几种设计思路

该演播厅用于拍摄各类访谈节目和综艺节目,属于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音乐的动态范围较大,需要较大的声级。一般的最大声压级应该大于95dB,大的声压级势必需要更大的功率,需要更多的扬声器与功率放大器。但是,在实际中不可能无限度的增加扬声器和功率放大器,要尽可能的合理布置扬声器,让它们发挥出最佳的性能。

1.分散式摆位

在舞台台口两侧或观众席四周分散布置扬声器。由于台口两侧的扬声器的位置相对较低,观众会感觉声音贴的比较近,消除前区观众席声音从舞台上方传来的感觉。分散式摆位声波覆盖面很广,声音的清晰度也较好,但听音区的中间部分声场并不均匀。

2.集中式摆位

将扬声器集中到一个邻近区域、向听众方向辐射的一种安装方式。通常将主扬声器安装在舞台上方。这个位置的可以使声音尽可能覆盖全场,有利于提高观众席的声场均匀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传声增益,但声波的覆盖面仍然存在“死角”,如后排两侧的听区部分。

3.混合式摆位

这种方法是在集中式的基础上加装分散式的扬声器,即补音扬声器。由于观众席横向的长度非常大,导致集中式的主扬声器对后排两侧的直达声辐射不足。因此要选择侧墙的中后位置,加装补音扬声器。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可以分别确定三种对应的方案。方案A(分散式摆位),方案B(集中式摆位),方案C(混合式摆位)。

三.在EASE中模拟测试三种方案

首先是方案A:

方案A直接使用舞台两边的一对HK-VTll5扬声器进行扩声,HK扬声器具有相对较宽的指向特性,在EASE中只需要使其轴线瞄向中间第四排的位置,确定然后向内扭转一定的角度,参考声线覆盖面(如图3所示),进行微调,使之覆盖绝大多数观众席区。然后,再用MAPPING功能计算出总声压级。

由图4可看出,在两个扬声器全部打开,测试频率为1000Hz的情况下,前排最大声压级为112dB,最小声压级为后排的l05dB,差值是7dB。根据《厅堂扩声系统技术指标(GYJ25-86),中频段最大与最小声压级差值应小于6dB为适宜的声压级分布,可见这个方案中的前排和后排的声压级差距明显大了一些,声能分布不均匀。

接下来测试方案B:

如图5所示,在舞台上方集中安装三个主扬声器,首先以y轴为对称轴定位中置扬声器,在中置扬声器的两边加装略微下倾的扬声器,与主扬声器拉开一定的距离,让其指向听音前区,同样可以起到拉声像的作用。原来的主扬声器可调整的稍微上扬一些以照顾后排观众。这样一来,前、后的声能分布就均匀多了。

由图6数据可看出,在三个扬声器全部打开,测试频率为1000Hz的情况下,前排最大声压级为111.75dB,最小声压级为后排的106dB,差值是5dB。这说明相比方案A而言,在保持了同样声压级大小的同时,让最大声压级和最小声压级保持在了6dB的容差以内,在声场均匀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最后测试方案C:

这实际上是在方案B的基础上加装两个补音扬声器的方案,由图6可以看出,由于观众席横向的长度比较大,使得吊装的主扬声器对后排两侧的声压级的直达声辐射不足,所以选择侧墙的中后位置,加装补音扬声器。

以上是根据方案C装好的补音扬声器。令扬声器的指向朝着观众席后排的7、8排的两侧,弥补了主扬声器的不足,再来看一下方案C的总声压级的分布情况。

如图8所示,与方案B相比,方案C的声压级的分布更加均匀。应该说方案B和C都达到了标准,但为了更好的扩声效果,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应该选择方案C为最佳。

四。结论

如EASE的测试结果所示,方案C混合式摆位是考虑的最为全面的方案,既能保证最大声压级的要求,又能实现很好的声场均匀度。通过对上述演播厅建模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套标准的扩声系统设计程序:先在EASE中对演播厅进行建模,在充分了解演播厅用途的基础上设计多个扬声器配置方案,然后用软件进行声场模拟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来确定最佳的方案。大型演播厅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一个电视台的技术水准和综合实力,希望本文能为以后的演播厅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上一篇:聚焦卫星(七十九) 下一篇:丢不了的补贴“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