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第七天》中“温情力量”的诗性构成

时间:2022-09-22 11:13:44

【摘 要】余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第七天》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学术界和读者的强烈关注和探讨,批评声和质疑声充斥在褒奖声中,不绝于耳。《第七天》描述了一个荒诞的世界,亦即“灵魂世界”,在这里,死亡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而是作者叙述的主要环境,虽然其中讽刺现实世界的元素愈发多样,却也在其中能够发现那难能可贵的温情力量。

【关键词】余华;温情力量;叙事

前 言

作为20世纪八十年登上文学舞台的年轻战将,到2013年其第五篇长篇小说《第七天》发表之时,余华已然年过半百。翻阅几个经典的文学史,余华都是以“先锋作家”的头衔映入人们的眼帘,再用自己优秀的作品征服了挑剔的读者。那些至今为人乐道的经典作品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等,余华表达的几乎都是应对苦难时应该具备的力量,这些力量归根到底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爱”,亲情、爱情、友情,甚至是面对共同苦难时,陌生人之间相互扶持的记忆,都成了爱的代名词,这种从爱出发,又以人之大爱为终点的温情力量抚慰了多少人的创伤,荡涤了多少人的苦难情绪,它像一条生命之河哺育了那些羸弱的苍生。

《第七天》描述了主人公杨飞死后去殡仪馆路上火化的所见所闻,中间穿插杨飞对于孩提时代的回忆,对于自己婚姻的经历和其他生活场景,以《圣经》中的引文为开篇,全文分为七个章节,以造物主的七天时间作为各章的标题,充满了宗教的色彩。不得不提的是,小说中充满了当今最为流行的词汇和最为敏感的社会新闻事件,以及现实世界各种人荒诞的生活状态,可以说,这是一部十足讽刺现实世界的著作。爆炸、车祸、火灾、政府强拆、政府的不作为等一系列元素在小说中都得到完满的体现。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余华的主题并不是单纯的向读者展示现实世界人们精神状态的混乱,相反的而是通过这些荒诞的外向挖掘隐藏在小说中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那就是温情的力量,唤起人们心中普遍的善来达到人道主义关怀的最终目的。一下篇幅就从温情角度出发,通过亲情和爱情两个方面来探讨《第七天》的温情力量。

一、温情之一:细腻“父爱”

之所以对“父爱”加引号,因为杨飞的父亲杨金彪并不是其亲生父亲,但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却用细腻的情感给予了杨飞源源不断成长的力量。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整部小说脉络虽然总是被杨飞的回忆阻隔,但是作为完整线索之一便是杨飞寻找父亲杨金彪的过程(另一条线索可以看成杨飞的灵魂去殡仪馆的过程),这难能可贵的“父爱”如同文章线索一样贯穿小说始终。

杨飞是被母亲在火车上上厕所给“拉”下来的,年轻而又单身的杨金彪刚好是那段铁路的扳道工,他捡到杨飞的时候,面对这个脐带还在肚子上的孩子手足无措,只好求救于自己的同事李月珍夫妇,杨飞从李月珍那里尝到初降人世的第一命奶。杨金彪倒是像捡了宝贝那样,傻乎乎笑个不停,也常常自言自语:“天底下还有这么狠心的父母”i,这个想法让杨金彪格外疼爱杨飞,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余华是这样描写的:“他每天出门上班时,先是将奶粉冲泡后倒入奶瓶,将奶瓶塞进胸口的衣服,贴着跳动的心脏,让自己的体温为奶瓶保温。然后将我放进胸前的布兜,肩上斜挎着一只军用水壶,身后背着两个包裹,一个包裹里面塞满干净的尿布,另一个包裹准备装上涂满我排泄物的尿布。”ii杨飞后俩回忆说,杨金彪的怀抱是自己小时候最为甜蜜的怀抱,他是在云溪奶瓶和父亲的体温里一天天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一个非亲非故的男人成了杨飞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这还不是普通的男人,是一个能用细腻的手掌照顾小孩的男人,杨金彪的细心程度甚至超过了女人。你看,幼儿杨飞要喝水时,杨金彪就会打开水壶喝一口,“然后嘴对嘴慢慢地将水流到我这里。”他还会判断杨飞饥饿声音和口渴声音之间的细微区别。

你也许更想不到,杨金彪心灵手巧,他学会了自己织毛衣,尽管同事会嘲笑他,但是杨金彪却充满了幸福的感觉,那种疼爱,那种温馨的场面,恐怕读者看了也会情难自禁。

如果说,杨金彪对杨飞小时候的照顾还是处于一般人的善的话,那么面对结婚对象和孩童杨飞做出艰难选择则可以说得上是伟大之举了。杨金彪的恋爱到了结婚的地步,女方却提出把杨飞送到孤儿院,杨金彪迟疑了,他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理应拥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来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犹豫着带着杨飞乘火车出了远门,并把杨飞丢到了一个孤儿院的旁边。离别之际,余华这样描写到当时的场景:“我父亲转身走去,不敢回头看我,一直走到拐弯处,实在忍不住了,回头看了我一眼,看到坐在石头上的我快乐地摇晃着两条小腿。”iii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杨金彪出于无奈的正常之举,本以为故事到这人就结束了,但是杨金彪在不安的哭泣声中放弃了女朋友又重新找到了杨飞,并伴随着杨飞最后到死。

尽管杨飞的身世遭人同情,尽管杨金彪也不是自己的真正父亲,但是他却在这个平凡的铁路职工那里得到了伟大而又细腻的父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谁说父爱一定要如山高?杨金彪展示的“父爱”却是真真切切的细腻,这种温情的亲情之爱早已融进了杨飞的血液里,渗透到了骨髓里!

二、温情之二:至死不渝的爱情

就是在《第七天》现实和荒诞融为一炉的故事中,余华展示了鼠妹和伍超这对城市打工者的坚贞爱情。放荡不羁的鼠妹在生前一心想改变贫穷的生活,起码得拥有眼下最新版本的苹果手机她也觉得心满意足。偏巧伍超为了讨得鼠妹的芳心,于是就买了山寨的苹果手机给鼠妹,但这个假冒的苹果手机却让鼠妹走上了跳楼的绝路。而善良的伍超却因照顾异地生病的父亲未能看到鼠妹绝笔留言,于是鼠妹含恨离世。当伍超得知鼠妹死去的消息,顿觉悲痛交加,他不停的地流着眼泪,呆呆而又反复念着鼠妹的名字,于是走上了极端的卖肾道路,为的是鼠妹死后能有一块好的墓地,墓碑上面要写“我心爱的鼠妹”。尽管在这里,余华又将两个荒诞的剧情纳入叙事当中,但是丝毫不能影响鼠妹和伍超的爱情。当伍超的好朋友肖庆也来到这个死亡国度之时,他把伍超卖肾事情告诉了鼠妹,鼠妹哭泣起来,“哭声像是沥沥雨声,飘落在这里每一个的脸上和身上,仿佛是雨打芭蕉般的声音。”这种声音仿佛也像沉痛的锥子戳在在场的每个人的心中,伍超后来也来到了安息之地,可是最终两个相爱之人在灵魂过度也没能最后见上一面,轮到鼠妹穿着众人合力织成的长裙,等到净身的时候,她的眼泪又开始流淌,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去嫁给伍超,而是去安息。

爱情是甜蜜的,更是用来担当的。当鼠妹遇到贫穷的伍超,终究被其温情的爱和敢于为自己付出的勇气所感动,就算到死也要嫁给这个男人。这种忠贞的爱情化作一股温情的力量,柔软了内心,回归了人道!我想这也就是最为感人的地方吧。

结 语

《第七天》像一首诗歌一样,分成了七段,而串联起每一段故事框架的除了文字之外,还有隐藏期间的温情力量,这种力量的本质内核就是爱,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或者是友情,都是爱的最好体现。这也成为作者追寻小说精神内涵的有力武器。我们熟悉的余华,擅长将人性道德的光辉置于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笔者认为,这恰恰是告诉人们温情的难能可贵,因为只有这样,人道主义才能更好的展示其崇高的一面。

注释:

i余华.第七天[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ii余华.第七天[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iii余华.第七天[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余华.第七天[M].新星出版社,2013.

[2]余华.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3]洪治纲.余华评传[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售后回租浅析 下一篇:浅析低碳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