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9-22 10:59:03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摘 要:随着时展,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呈现群体新特点,市场化职场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班主任应主动适应新形势,调整角色定位,强化能力素质,创新工作模式,并通过完善班主任制度建设、机制建设,推动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科学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质量效益。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高等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已驶入内涵发展、质量跃升、管理创新的快车道,作为院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对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科学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质量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形势

1.大学生群体呈现新特点。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唯一主体,应准确把握和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的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从笔者调查情况看,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成才愿望强,但学习动力普遍缺乏。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毕业后会直接步入工作岗位,即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其在主观上有成才的愿望。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学习经历等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缺少人生规划,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出现人生观价值观混乱,吃苦精神和学习动力普遍不足。有的学生认为,拿文凭比学知识更重要,存在“混日子”的错误思想;有的学生把重心放在了兼职与社团活动上而荒废了学习主业。②求新欲望强,但自控能力普遍较差。当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网的运用和信息化的发展使大学生能够快速地接触新知识与新思想,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学生因缺乏自制力,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娱乐耽误了学习;一些学生因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被一些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言论所误导,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生活。③自我意识强,但自卑心理普遍存在。表现为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较强,认为自己已经成人,竭力想要摆脱学校、师长的约束,强烈要求独立自主。但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所淘汰的,是高校录取中的最后一批,低估自己的实力。

2.市场化职场提出新要求。高职教育直面市场,直接职场,市场化需求是高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风向标,班主任应积极教育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笔者从人才市场了解到,当前职场青睐三类高职毕业生:①复合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竞争加剧,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并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第一资源。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努力使自身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②创新型人才。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迅速,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演变成为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③团队型人才。当前,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渐趋显性化,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大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同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利益,以公平的心态、互惠的原则处理事务,谋求共同发展。

3.班主任角色出现新转变。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班主任角色也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人本理念。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管理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管理的核心是使学生的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的目的旨在为学生和社会服务。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是以权力来压制学生,而是用爱心来教育和感化学生。②服务意识。强化班主任的服务意识,做好学生服务工作,有利于更好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真正起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校和家庭桥梁作用。③平等观念。随着知识全球化和网络化发展,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渠道日益增多,学生的想像力和判断力日益增强,也越来越注重张扬个性,在此情况下只有师生彼此尊重、信任,通过民主平等地沟通,在师生间建立相互信赖关系,达到教育管理的预期目标。

二、强化高职院校班主任素质的途径

1.励心为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具体到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应着重加强“四颗心”的历练:①真心,即真心实意,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灵,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②细心,即细心观察,平时多思考和总结,促进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升。③耐心,即耐心应对,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类繁琐细碎的事情。④爱心,即热爱学生,善于表达并合理运用自己的爱意,让学生体会、理解并接受班主任的爱心与关怀。

2.博学为要。高职院校班主任应不断扩大知识面,广泛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切实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做到各领域知识的触类旁通。只有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更好地以人格魅力来管理教育学生,才有可能帮助学生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有效地用科学的理论引导、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3.敬业为重。“业”,一是指职业,一是指事业。职业仅仅是人们在社会中用以谋生的手段,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而事业则是个体代表组织的工作,它必须顾及社会影响面,不但要对组织负责,还需对社会负责。大多数高职院校班主任,同时担任班主任与专业教师两个职能,不仅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领航人,还是培养专业知识的园丁,这两份工作都需要具有极认真的敬业精神,要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份事业,不但要对学院和学生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4.践行为本。“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学校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教师所具有的高尚情操和为人师表良好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人格示范。同样,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与学生接触较多,他们的言行和工作风格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和心理成长。因此,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一言一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机制

1.选聘机制。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班主任工作能否有效、顺利开展的关键,优化班主任的选聘制度是提高班主任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①每位班主任原则上只负责一个学生班级的工作,保证班主任有足够的精力能够深入班级开展学生工作。②班主任聘期由学制决定,以保证从新生班到毕业班的全面工作由专人跟踪、负责。③专任教师作为班主任的主要选聘对象,是否有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保证兼职班主任的人员配备。④重点考虑自愿投身班主任工作的青年教师,对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班主任予以嘉奖,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2.培养机制。①要搞好岗前培训,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安排新任班主任尤其是经验不足的年轻班主任参加岗前培训,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②要抓好横向交流,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培养先进,树立典型,促使新老班主任相互交流工作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③要开展社会实践,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班主任外出考察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3.奖惩机制。①完善考核制度,制定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除了对班主任进行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外,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班主任要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应调离工作岗位。②强化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班主任工作奖励机制,考核结果与物质奖励相挂钩,发放班主任的岗位津贴,保障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对工作出色的班主任予以表彰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郑向峰.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江西

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11).

[2]张红侠.高校班主任素质建设途径探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1,(07).

[3]范文明.浅论高校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升[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12).

[4]林诗文等.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班主任管理定位和工作重点探析[J].中

国教育导刊,2009,(08).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下一篇: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