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宜 飞翔于北京与东京之间

时间:2022-09-22 09:26:17

宋青宜最近在日本出版了《中国的选择》一书,获得了日本高端人士的高度关注。宋青宜因为长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起着桥梁沟通的作用,有“中日友好民间大使”的称号。

日本求学感受师爱

当年,聪慧过人的宋青宜在日本女子大学崭露头角。她对日本文学史的解读,对池田大作、大江健三郎等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作品的理解,以及她谦和大方的为人,使她的日本同学和老师对中国人有了新的认知。宋青宜的日本导师为了让她获得文部省奖学金而四处奔走。这位导师告诉相关的官员:如果像宋青宜这样优秀的学生都不能拿奖学金,那是我们日本女子大学的遗憾。

此后发生的一件事,对宋青宜的震动不小。离女大的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最后冲刺已经不远了,生性要强的宋青宜玩命似地投入到了迎考复习之中。在女大的图书馆、教室、宿舍,同学和老师看到的是一个在埋头看书的弱小的中国女学生的身影。体力的极度消耗,以及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使得她面色苍白、体重下降、低烧不退,她有点坚持不住了……

就在宋青宜处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位叫守屋爱子的女大教授会的副会长和几个教授邀请她到目白车站的扬子江饭店“共进晚餐”。忐忑不安的她如期赴约,她所担心的是“会不会自己有什么过失,要挨批评了”。但一切完全出乎预料,守屋爱子说:“我们几个教授商量过了,觉得你是一个非常认真刻苦的女学生,虽然在几次测试中,你有几门课的成绩还有距离,但我们不想失去你这么勤奋的中国学生,愿意一起帮助你。”他说着还拿出了一盒营养片剂和一件白色的衬衣递给宋青宜,叮嘱她要保重身体。

后来宋青宜知道,这些东西是教授会的老师“集资捐款”购买的。他们说,教授会一致决定:一定要帮助中国女学生度过难关,如果今年考不上,还有明年……

1991年的春天宋青宜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日本女子大学国语系的硕士研究生。

宋青宜动情地说:“那件白衬衣,至今我还保存着。”她说,如果说在这之前,我对日本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情绪”的话,而女大教授们的真情,却是从根本改变了我对日本人的看法:那就是善良的人之间存在着善良的爱,而这种爱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

此时,宋青宜萌动了“人类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

开始在中日之间牵线搭桥

1994年她回国办企业,那时需要很大的资金去投入,所以她当时并不富裕。有一次她看电视的时候发现当时的浙江贫困县武义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的经济问题而上不起学,她就通过媒体认识了当时武义贫困办董主任,认养了10名失学儿童。每个月,宋青宜都给他们寄去1000元的学费。在她的帮助下,这些孩子后来都考上了国内比较知名的大学。

不久,宋青宜的“爱心”又有了升华。有个女友要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缺乏资金,宋青宜认为“环境保护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每个地球人应尽的责任”,于是便慷慨解囊给予帮助,还带着女友到处找关系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当宋青宜得知山东潍坊等地的菠菜、鸡肉因为“有害物残留”问题在日本受阻一年内不得出口的消息后,她主动牵线搭桥,在日本请来了农林水产省的官员与中国的官员、学者、企业家一道商量解决的办法……

宋青宜说,在日本的那些岁月,尤其是在日本女子大学学习的日子,确实影响了她的一生。她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她把目光,投向了更加遥远的地方……

《中国的选择》引起轰动

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对宋青宜触动很大。她开始了对中国环境问题,乃至世界环境问题的考察和研究。她说她要写一本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通俗理论著作。这期间,她读了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的著作《濒临失衡的地球》。但她认为,戈尔只是把环境问题摊了出来,却没有把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告诉读者,因此,戈尔的书,让人感到沮丧和绝望。而她要写的书,在提出环境问题的同时,一定要告诉人们,只要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生,人类还是有希望的,地球也还是有希望的。

写作的冲动和使命感,使得宋青宜不畏艰难,欲罢不能……

2008年的春节过后,宋青宜的35万字的《点亮的神灯》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了。《点亮的神灯》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观察与思考》杂志,以及一些重要的新闻门户网,纷纷发表消息和书评。

正是在这个时候,宋青宜回到了东京。她要将此书尽快地介绍给日本读者。很快,日本侨报出版社出版了《点亮的神灯》的精编本日文版《中国的选择》……

在《中国的选择》新书出版祝贺会上,当中日记者将照相机、电视摄相机对准宋青宜的时候,宋青宜动情地说:“我是伟大祖国――中国母亲的女儿。中国和日本都是我的亲人。我真切地希望,两个亲人能携起手来,在认识历史和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友好地一起走向未来!而未来,应该是人类和平的未来,也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未来!”

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宋青宜“飞来飞去”于北京和东京之间。

飞痕留处,志愿与蓝天齐辉,心境与白云一色。

一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无疑,宋青宜,正在次第经历着这三种人生境界……

注:作者系浙江省社科院《观察与思考》杂志社主编

上一篇:在中国出生的华裔学者成为美国科研中坚 下一篇:周渭新 期待重建外企高管遴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