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浅析

时间:2022-09-22 08:43:20

建筑工程中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浅析

摘要:本篇文章全面详细的介绍了后张无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梁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以及施工工艺,并且重点介绍了无粘接预应力在进行张拉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并且针对施工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1、前言

建筑工程的结构构件在受到外力负荷之前,对受到拉应力模块中的钢筋,施加一定程度预压应力,能够有效的提升结构自身的刚度,同时增加建筑构件的耐久性能。从机械结构上来看,主要是通过预先使结构产生应力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构件自身的刚度,极大的降低了构件出现弹性变形或者振动情况,有效的改善了受拉模块自身的弹性以及千古的,将构件的各项抗性变得更强。也正是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才使得预应力结构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但是,这项技术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必须要在施工过程过程中注意可能出现问题的重点环节。本篇文章主要结合了大量的工程案例来对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优点

在荷载作用下,当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受拉钢筋应力为20~30MPa时,其相应的拉应变为(1.0~1.5)×10-4,这大致相当于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应变,此时受拉混凝土可能会产生裂缝。但在正常使用荷载下,钢筋应力一般在150~200MPa左右,此时受拉混凝土不仅早已开裂,而且裂缝已展开较大宽度,另外构件挠度也会比较大。因此,为限制截面裂缝宽度、减小构件挠度,往往需要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施加预应力。

3、工艺原理

在进行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使用穿束、留孔、灌浆等施工工序,而是需要将事先就组装完成的无黏结预应力筋以及其金属锚头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放置在模板的内部,最后浇筑上混凝土。等混凝土的强度在完全负荷工程设计的要求之后,可以使用预应力筋来保证与周围的混凝土不黏结,保持自身能够在结构内部滑动的特性,从而进行方便后期进行张拉锚固工作,利用端头的锚具来达到产生预压应力的目的。

4、工程概述

某多层住宅建筑面积16885 m2,共7层,采用框架结构,屋面设计为预应力楼盖,4根主梁为无黏结预应力梁,截面尺寸500 mm×1 500 mm,其中跨度26.51 m梁2根,预应力配筋为2×8Φs15.2+2×7Φs15.2,跨度为20.86 m梁2根,预应力配筋为2×6Φs15.2+2×5Φs15.2及2×8Φs15.2+2×7Φs15.2,预应力梁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

5、施工技术

5.1施工流程

安装梁及楼面模板放线下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铺放暗管、预埋件安装无黏结筋张拉端模板(包括打眼、钉焊预埋承压板、螺旋筋、穴模及各部分马凳筋等)铺放无黏结筋修补破损的护套上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绑扎自检无黏结筋的矢高、位置及端部状况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松动穴模、拆除侧模张拉准备混凝土强度试验张拉无黏结筋切除超长的无黏结筋端部封闭。

5.2钢筋工程

5.2.1预应力筋铺放。

预应力筋布筋时,严格按图施工,预应力筋数量、质量及种类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具体要求有:①严格按设计要求曲线形式布筋,保证在垂直方向上各控制点达到规范要求,形成平滑曲线,反弯点最高最低点位置按图施工。在跨中部位,无黏结筋可直接绑扎在底部钢筋上。无黏结筋的水平位置应保持顺直;②板柱结构体系布筋时要求柱上板带任何一向穿过柱内的预应力筋不少于2束;③铺筋时需与水、电、气专业密切配合,尽量避免电气管线及上下管道影响预应力筋垂直位置,上下水管道等需按图预留孔洞,严禁事后打凿。

5.2.2隐蔽工程验收。

在建筑工程进行最后的验收工序之前,施工队伍自身必须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自行检查,检查的项目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①预应力筋所放置的位置、数量是否已经完全达到了工程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②各个环节的产品是否保护完好,是否有出现破损的地方;③预应力钢筋的外套管是否出现了破损;⑤其它环节的工作是否出现的遗漏。再质量自检工作完全完成之后,再请相关单位来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普通钢筋验收工作同时进行。

5.3混凝土浇筑

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完成并且其验收结果合格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相关管理人员对浇筑工作值班看护。浇筑中所使用的混凝土的必须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的水灰比例,并且将混凝土的捣实,整个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还必须要做好现场的养护工作,以此来防止混凝土过早的出现裂缝;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来预留试块,并且还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试块与构件能够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护。混凝土在初步的凝固之后的,就可以开始的洒水养护的工序,从而保证混凝土自身在养护期的强度不会低于7d。

5.4预应力筋张拉

本工程采用超张拉方法减少无黏结预应力筋的松弛损触。材料表面用防水帆布覆盖,在堆放期间严禁与硬物碰失,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如下:从零应力开始张拉至1.05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持荷2 min后,卸荷于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张拉要求如下:①无黏结预应力筋张拉前,应清理承压板面,并检查承压板后面的混凝土质量。如有空鼓现象,应在无黏结预应力筋张拉前修补。②安装张拉设备时,对直线的无黏结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无黏结预应力筋中心线重合;③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张拉顺序,宜先张拉楼板,后张拉楼面暗梁。④无黏结曲线预应力筋的长度小于25 m时,采取一端张拉;长度超过25 m时,采取两端张拉。⑤无黏结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当有个别钢丝发生滑脱或断裂时,可相应降低张拉力。但滑脱或断裂的数量不应超过结构同一截面无黏结预应力筋总量的2%,且1束钢丝只允许1根(对于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5.5张拉质量控制

①控制应力、油压表及千斤顶配套标定的精度,通过同一束预应力筋在控制应力范围内,以同样的张拉力多次放张及复张拉,以此来测定其伸长量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张拉力控制准确,建立的有效预应力乃至建立在楼板混凝土上的预压应力满足设计要求。②张拉伸长值的测量方法,K值及μ值的实际施工误差等。实际施工时测得的张拉伸长值为预应力筋在0.2σcon~1.03σcon范围内的伸长。而0.2σcon以下的伸长值,通常则根据预应力筋弹性范围内张拉力与伸长值成正比的关系,用图解法或计算法确定。

6、结语

综上所述,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施工技术主要被广泛的应用在增大建筑使用面、减少结构建筑高度、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材料、提高各项效益、满足建筑建设需求,并且在着几个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预应力施工技术的使用领域正在不断的扩大,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必然会在未来建筑行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陈浪,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

[2] 荣中玲,邓华明,后张法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8(15)

[3] 林琳,佟海霞,崔天景,浅析后张法预应力施工[J],科技信息,2009(32)

上一篇:多层及高层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建筑工程中复杂地层条件下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