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22 08:16:46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有关教育部门对小学的课程教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写作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降低了小学写作教学的要求。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今后其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当下写作教学策略的重要目标。本文将从学生学习和好事指导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做出总结,希望对学生,对教师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分析;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8-01

1.写作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写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业、工作、生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写作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懂得思考,善于总结。在我国各个年级的语文考试中,写作分数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可见,国家重视对学生写作的重视。写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分析问题的灵活程度,也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小学写作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写作策略与写作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写作方法是具体的指导,而写作策略则是引导。通过制定写作策略,对学生写作行成系统的引导,要启发学生,而不是一昧地把方法灌输给学生,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从小学开始,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培养,逐步渗透,使学生学会如何将所观所想落实到书面上,在语句通顺的前提下表达清晰的逻辑,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策略应用的目标

3.1提高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把想说的话写出来,这便是书面表达。从学生时代的考试到工作后的文案、策划案,书面表达能力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书面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简单的叙述,富有感情的抒怀,着重强调的结构,不同的书面表达方式可以传达出作者不同的心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能够使其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上一个层次。懂得说什么,怎么说才能在交流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传达的意思。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逐渐增强的,写作便是把学生想说的内容落实到书面上,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强化,完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讲话时,拥有清晰的逻辑,灵敏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交际水平。

3.3提高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思考,学生该如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实到纸面上,如何表达才能让读者懂得自己的意图,怎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在写作中思考,这无疑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4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在刚开始的写作过程中,会先写自己看到的事物,老师在初期的写作指导中,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而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会逐渐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更为细致地描写,观察能力会持续地提高。

4.具体的写作教学策略

4.1学生写什么。小学生刚开始的思维比较简单,会着重于事物的表面,那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最基础的描述做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会从初期简单的写作逐渐有意识地增加感想,运用技巧。

4.2学生怎样写。

4.2.1写自己想说的。前面提到过,小学生在思考能力欠缺的情况下,想到什么写什么。想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敢写,敢说敢写是写作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的文笔会随着思维的变化逐渐成熟。

4.2.2贴近生活。生活是最好的教材,通过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日记是很好的训练写作的方式,学生可以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情,从点滴小事中领悟出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影响,这些都可以被写进日记。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真实性,不要养成写空话、套话的不良习惯。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母亲做饭,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妈妈做饭第一步要做什么呀?"、"为什么做饭要先放油呢?"学生如果能够回答出来,老师提出表扬,如果回答不出来,那就让学生继续回家观察。这种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也蕴含着各种可想可写的内容。

4.3老师怎样教。

4.3.1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教材是学生接触写作最直接的工具,小学教材从写作内容,写作思路,写作方法上影响着小学生,利用好教材,将教材中的内容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比如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春雨的色彩》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谁能给老师模仿一下的下雨的声音啊?",几个学生在模仿完毕后老师开始进行教材教学,"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下雨的声音的?和同学们的描写是不是一样的呢?"

4.3.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目前,大多数老师反应,学生不喜欢写作。这不仅与学生有关,也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老师布置完题目后,任凭学生自由发挥,在没有形成独立的思维时,这对小学生来讲是十分困难的,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久而久之,便会对写作产生抗拒的心理。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在他们的年龄阶段,对什么事物感兴趣,教师应改变枯燥的授课方式,使课堂变得有趣,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思考。比如,教师在写作课上课前,给学生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把视频讲述的事情描写下来,先概写,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教师要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进行点评,应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努力写作的成果受到肯定。指出学生可以改进的地方,学生修改后,进行表扬,对小学生来说,肯定与表扬可以使其得到极大的满足,激发学生再次写作的信心。

4.3.3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参考素材。教师不仅要将教材的内容交给学生,还应在课堂中穿插地讲述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故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思路。在不断地积累中,学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写作方式,从借鉴发展到创新。

4.3.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使学生领悟到其他作者的描写方法,同一事物,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描写方法。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学生不自觉地积累了写作素材,写作经验。

4.3.5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写作要求对各个年级的学生是不同的。

低年级的学生首先应保证语言通畅,没有语病。能顺利地把自己所观所想用简单的语言描写出来。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开始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通过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丰富作文内容写感受,内心情感的表达,运用到平日里积累的语言,提高表达的准确率,由简到难写出较为复杂的句子,逐步学会对细节的描写,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4.3.6教师要以身作则。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不仅教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学生的写作导向正确的方向。

总结: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欠缺,在写作能力上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与中国人沉稳的性格有关,大多数人不善于表达,这也会导致无法将自己心中所想准确的陈述出来。此时教师的写作策略便变得极为重要,正确引导,而不是强行灌输。激发兴趣,运用技巧,完善语言,逐步完成学生的写作训练。对小学生写作的教育可谓任重道远,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玲玲.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王立娟. 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杨敏.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贾珍珍.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0.

上一篇: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评价机制 下一篇:初中藏语文创新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