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学中的建模与“截长补短”

时间:2022-09-22 08:13:26

“等腰三角形”教学中的建模与“截长补短”

“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的内容,教学知识点虽然不多,但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灵活运用,以及对遇有角平分线和平行线这一类题的解题规律的探索,归纳出“等腰三角形”教学中以下数学思想与方法,以供参考.

2.教学反思

波斯纳在总结教师的发展时得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工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实践性,这一过程中,教师便不断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情境和经验背景构成了教师建构知识的专业生活情景.

对课程意识的反思.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然后扎扎实实地把它落实下去,而对教学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却缺乏必要的研究,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性.因此,对课程意识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教学故事的反思.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新的意外情况,如学生的创造性发问、教师的即兴发挥或讲授“卡壳”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做出反应,果断决策,并能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措施.由于这是在教学对话情境中师生自然动态生成的故事,因而对此进行教学反思,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在作业和教学测试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些类型的问题在教学中已反复强化,但学生的解答情况却依然不尽如人意.这时,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认为是学生的不用功或接受能力差,一切将无济于事.只有冷静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思该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等诸多因素,再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同行交流反思.教学交流的目的在于超越狭隘的一己之见,力求做到兼收并蓄.但要提高教学交流的实效性,则必须带着反思的心态参与其中,即不仅要关注其教学行为,还要反思支持其行为的理念;不仅要关注其展示的方法,要反思方法形成的过程及机智.

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堂尽善尽美的课.但只要我们教师能不断地加强学习、实践和反思,就会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成功”.

总之,教学和科研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只要我们用科学研究的精神去研究和实施课堂教学,认真研究教材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地进行教学分析和反思,就必然能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新尝试 下一篇:团结 合作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