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粉针联合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心衰62例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22 04:53:35

摘 要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联合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对肺心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吸氧、抗感染、祛痰、强心、利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肺心病心衰 丹参粉针 硝酸甘油 多巴酚丁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40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62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48例,支气管哮喘10例,支气管扩张和重症肺结核各2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气促、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症状及发绀、颈静脉曲张、肺部音、肝肿大,肝颈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等体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5岁,中位年龄59岁;按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10例,Ⅳ级20例。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58岁,心功能Ⅲ级12例,Ⅳ级20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吸氧、抗感染、祛痰、强心、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参粉针04g,静滴,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硝酸甘油5mg+多巴酚丁胺80mg,静滴,10滴/分左右,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变化。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提高Ⅱ级;②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心功能提高Ⅰ级;③无效:临床表现和心功能无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结 果

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有1例出现眩晕、性低血压;1例出现面红、头痛,均经减慢输液速度和对症处理好转。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可进展为心力衰竭的心脏病,关键机制是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失代偿。而在加重期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的因素中,由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引发神经、体液因子变化致肺血管收缩、痉挛和由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容量增多致肺循环负荷加重等功能性因素,比解剖学的因素更重要[2]。为此,笔者设计了此三联疗法,以期对上述功能性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提高疗效。丹参粉针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Ⅱa,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功效,从而改善肺心病的浓、黏、聚、缓的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肺循环,纠正缺氧,阻止Ca2+流入细胞内而缓解肺血管痉挛,降低肺动脉压[3]。同时有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硝酸甘油可扩张小动、静脉,降低心室内压力,减少氧耗,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降低肺动脉压,而使全肺循环阻力减少,右心功能改善。多巴酚丁胺是选择性β1受体兴奋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的楔嵌压和减低全身动脉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且对心率影响小。三药协同作用起到了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加强心肌收缩力,进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李崇明.内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5.

3 王茹茗,姜恒丽,许卓文.实用内科临床研究.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3-334.

上一篇: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培训推广效果评价 下一篇: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难点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