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恨心理,亟待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

时间:2022-09-22 02:46:00

憎恨心理,亟待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

在人类情感领域中,除了“爱”,还有许多种情感。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憎恨”心理因素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健康、合理的憎恨心理呢?

一、在“惨痛历史教训”类课文中渗透和培养对破坏世界和平的好战分子尤其是外来侵略者的憎恨

案例一:《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段:

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1:我觉得英法联军是的强盗!

生2:我痛恨英法联军!

生3: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师: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是第一恨。二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证是活的东西,销毁得了吗?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永远昭示着侵略者的罪恶,唤醒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教学中通过对语言内涵的感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带着这种强烈的憎恨情感,引导学生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学习动力就更加强劲了。

二、在相关“民间故事、传说”类课文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不合理制度尤其是封建制度残害百姓的憎恨

案例二:《牛郎织女》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4、5自然段,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体会到了王母娘娘真是心狠手辣,令人憎恨!

生2:王母娘娘太残忍了。

生3:王母娘娘作为掌管天宫的最高统治者的代表,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不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太令人憎恨了!

师:是啊,多么令人憎恨啊!请同学们课后查访搜集一下,我们身边是否还存在一些封建思想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制度,并给予批判说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王母娘娘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亦一步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专制的封建制度正是文中人物悲剧的根源,从而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对封建制度的憎恨,进而拓展延伸,教育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让悲剧不再重演。

三、在“童话、寓言”类课文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社会上那些奸诈狡猾、背信弃义等小人的憎恨

案例三:《九色鹿》教学片段:

师:你对主人公调达的做法有何评价?假如是你(面对国王的重金悬赏),你会怎么做?

生1:我觉得调达是一个奸诈狡猾的小人,令人憎恨!

生2:假如是我,我要保守这个秘密,决不会伤害九色鹿。

师:看到同学们一张张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小脸,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欣慰。在我们生活中,你是否遇到像调达这类卑鄙小人呢?如果有,你该怎么做?

生3:一次,我和妈妈逛街,看到一个青年迅速地走到一位身体残疾的乞丐面前把钱抢走,我赶紧喊:“快来人呀!有人抢钱了!”那人吓得赶紧放下钱,撒腿就跑。

……

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和解读又往往是多元的。本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换位体验,进一步体会调达的奸诈狡猾、背信弃义,令人震撼,刻骨铭心。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再现生活原型,激活生活积累,巧妙地将文本形象迁移至生活世界中去,由知识课堂走向生活实践,让学生深深体悟到社会上既有许许多多充满爱心的人,同样也不乏令人憎恨的小人。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其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四、在“环保类”课文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社会上那些破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损人利己行为的憎恨

案例四:《特殊的葬礼》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看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变化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内心感到无比的伤痛!

师:瀑布由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到奄奄一息,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2:我认为原因是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造成的。

生3:还有就是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乱伐,又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的水量因此逐年减少。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4:太可恶了,我恨那些任意破坏环境的工厂的老板。

生5:我恨那些肆意乱砍乱伐森林的人们,自然环境靠我们大家来保护,请不要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损坏了我们的大自然,最后是要受到自然的惩罚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一种强烈的情感,对塞特凯达斯瀑布消亡的惋惜、伤痛的同时,产生了对破坏瀑布的人们的强烈的憎恨之情,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我们周围的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

责编 / 郑永田

上一篇:给孩子营造润泽的天空 下一篇:东西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