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降水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22 01:58:24

灵璧县降水特征分析

摘 要:灵璧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该文根据境内代表雨量站系列资料对灵璧县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灵璧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地区分布;降水量

中图分类号 S1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63-03

1 自然概况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县境东临泗县,西连宿州市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北同江苏省铜山、睢宁两县接壤,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17′~117°44′、北纬33°18′~34°02′,南北长82km,东西宽36km,国土总面积2054km2。在地势上,灵璧县北高南低,呈西北东南倾斜,地面坡度较小,坡降比为1∶7300~1∶10000,海拔高度在27~18.5m,一般多在20m左右。境内大部分为河间平原和黄泛平原,小部分为低山残丘;低山残丘零星分布在县境东北部、中部及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10%。

县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寒晴燥,夏热多雨,四季分明。县境上空大气环流具有明显的季风性质,气候受其影响较大。境内地表水系较为发育,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运料河、拖尾河、三渠沟、潼河、老虹灵沟、濉河、唐河、新河、闫河、新汴河、北沱河、沱河等自然和人工河道,皆属淮河流域洪泽湖水系。

2 计算分区

灵璧县现辖19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按水系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安河、奎濉河、新汴河和怀洪新河4个水系分区。安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113.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5%,境内仅有潼河属安河水系。奎濉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814.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9.7%,主要河流有濉河、拖尾河、三渠系取;澈樾潞铀系境内流域面积1126.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8%,主要河流有唐河、新河、北沱河、沱河等。新汴河为穿境行洪河道,在灵璧县境内无固定排水面积。

3 资料选用

为准确评价灵璧县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分布状况,按照资料质量较好、系列较长、面上分布较均匀的原则,选取刘八集、渔沟、高楼、浍塘沟、禅堂集、灵璧、娄庄7个雨量站作为分析的站点,资料系列采用1956―2014年同步系列,资料缺测或不全的站点,通过与资料系列完整的临近雨量站建立相关关系对其进行插补延长。这些站点资料可靠,在区域面上具有代表性,满足分析要求。

降水量统计参数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差系数Cv和偏态系数Cs。均值采用算术平均值,Cv值用矩法计算,Cs/Cv值采用2.0,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线型。各代表站降水量特征值见表1。

4 降水特征

4.1 面雨量及不同频率降水量 灵璧县面降水量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根据上述7个代表雨量站1956―2014年系列降水资料分析,灵璧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95.5mm,各代表站多年平均降水量856.6~931.3mm。采用P-Ⅲ型曲线适线法对灵璧县降水量进行频率计算,20%、50%、75%和95%频率条件下的降水量分别为1069.0mm、878.5mm、743.3mm、574.8mm。灵璧县各水系分区及全县不同频率降水量分析成果见表2。

4.2 年内分配 灵璧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的特点表现为汛期集中、季节分配不均匀、最大与最小月相差悬殊等,它与水汽输送的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汛期由于大量暖湿空气随季风输入,降水量大且集中程度高,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5.5mm,占全年总量的66.5%,其余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33.5%。

一年四季降水量变化较大。夏季6―8月降水最多,为509.1mm,占全年的56.8%;春季3―5月降水量为166.2mm,占全年的18.6%;秋季9―11月降水量小于春季大于冬季,为158.1mm,占全年的17.7%;冬季12―2月降水最少,为62.1mm,仅占全年的6.9%。年内各月份之间降水量不均,最大与最小月悬殊较大。多年平均以7月份降水量最大,为240.4mm,占全年的26.8%;最小月降水量出现在12月份,仅占年降水量的1.9%。灵璧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月分配比例见图1。

4.3 年际变化 灵璧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为剧烈,主要表现为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比值(即极值比)较大,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较大和年际间丰枯变化频繁等特点。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天气系统的多变性,是造成年际之间降水量差别的主要原因。

根据1956―2014年系列降雨资料的分析,灵璧县最大年降水量为2003年的1524.2mm,最小年降水量为2004年的580.3mm,极值比为2.63;全县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为0.24,各代表站CV值0.22~0.25,表明灵璧县降水量相对较少,年际变化较大。灵璧县1956―2014年历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4.4 地区分布 灵璧县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总体上是北多南少,差异不大。县境北部安河水系多年平均降水量略大,为906.5mm,南部怀洪新河水系多年平均降水量略小,为892.0mm。在全县各行政分区中,县境北部的朝阳镇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914.0mm,南部的娄庄镇年均降水量最小,为883.2mm。

4.5 不同年代降水情势 以代表站1956―2014年降水系列为基准,对灵璧县不同年代的年均降水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20世纪50年代灵璧县降水量明显偏丰,60年代降水略偏丰,70年代、80年代降水明显偏枯,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降水偏丰。降水情势总体上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降水量趋于减少,90年代有所上升,进入21世纪后降水量又趋于减少。灵璧县代表站不同年代平均降水量见表3,年代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5 结语

灵璧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95.5mm,在季风影响和控制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节明显,年际变化较大,在地区分布上略有差别。在降水情势上,总体规律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降水量趋于减少,90年代有所上升,进入21世纪后降水量又趋于减少,极值雨量出现的机率增大。

灵璧县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紧缺。大气降水是当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水资源的年内分配、地区分布与降水基本一致,降水量的多少及时空分布决定着水资源量的多少及时空分布,因此,探讨灵璧县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对于研究区域水资源及科学指导防汛抗旱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编:施婷婷)

上一篇:机器人人机界面的三维可视化设计 下一篇:一带一路上布局海外仓 国际物流业驶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