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印度蛇根木提取物中利血平含量

时间:2022-09-22 01:47:05

摘 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印度蛇根木提取物中利血平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磷酸氢二钠(用磷酸调pH值为3.0左右)(45∶55)(V/V),流速为0.7 mL/min,检测波长268 nm。结果:利血平对照品线性范围8.0~50.0 μg,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7.58%,RSD为0.62%(n=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作印度蛇根木提取物中利血平的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印度蛇根木 利血平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5-0222-02

印度蛇根木来源于夹竹桃科植物蛇根木的根,利血平是其有效成分(Reserpine)。利血平主要作为降压药的原料,在临床上已得到验证[1],并且被《中国药典》收载[2]。利血平主要功能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持久性的安定及抗抑郁作用[3],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抗高血压药。为了有效控制提取物的质量,本研究建立了HPLC法测定印度蛇根木提取物中利血平的含量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HP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SB2200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必能信超声有限公司);BP211D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

1.2 试剂

提取物粉末: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利血平对照品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购买;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 (250mm×40mm,5μm),流动相:乙腈-50 m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45∶55)(V/V);流速:0.7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68 nm;进样量:5 μL。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利血平对照品4 mg,用0.1 mol/L磷酸水溶液溶解,定容至50 mL,取1.0、2.0、4.0、8.0 mL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磷酸水溶液定容至刻度,分别精密吸取

5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以利血平浓度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其回归方程如下:Y=265.430 5X-99.490 5 , r=0.999 9,利血平在8.0~50.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利血平对照品在所采用的色谱条件下,无杂峰干扰,峰形良好。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印度蛇根木提取物粉末适量(相当于利血平5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0.1 mol/L磷酸水溶液,于超声波水浴中超声15 min,取出,放冷至室温,定容至刻度,摇匀,用0.45 μm滤膜过滤,即为供试品溶液。取5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利血平样品峰形对称,无干扰。

2.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RSD为1.22%,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2.5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印度蛇根木提取物样品分别称取5份,依法测定利血平的含量,RSD为1.17%,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2.6 稳定性试验

将样品溶液在24 h内每隔2~3 h测定1次,其RSD为0.97%,表明样品溶液中利血平在24 h内测定保持稳定。

2.7 加样回收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取已知含量的印度蛇根木提取物适量分别添加利血平对照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的方法操作,测得回收率为97.58%,RSD为0.62%(n=5)。

2.8样品测定

取不同批号的印度蛇根木提取物粉末,按2.3项下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关于HPLC法测定印度蛇根木提取物中利血平含量的报道作者尚未见过。本研究采用乙腈-50 m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45∶55)(V/V)为流动相,利血平能与其它组分达到基线分离。

在提取利血平时,作者对比了0.1 mol/L磷酸水、水、甲醇、乙醇等溶剂,结果采用0.1 mol/L磷酸水提取溶媒,其它色谱条件同前,测得利血平含量最高,杂峰较少。

另外,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超声提取时间(15、30、45 min)所得利血平含量,结果基本一致,故选用超声提取15 min的方法。

本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作印度蛇根木提取物中利血平的定量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兰.高血压危象救治中利血平的应用问题[J].云南医药,1994,15(3)168-17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304.

3 金光亮,周东丰.慢性利血平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游离钙离子、钙调素和环核苷酸含量的变化[J].中华精神科学,1997,30(2):67-69.

(收稿日期:2008-01-31)

上一篇:α-糜蛋白酶在耳鼻喉科的新应用 下一篇: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的处方设计及稳定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