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奇石的文化品格和基本话语

时间:2022-09-22 12:50:21

汉江奇石的文化品格和基本话语

当代汉水奇石的赏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历经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和文化阅历,初步确立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以汉水奇石为品牌,汉水石文化圈依托陕甘川鄂豫五省毗邻地区广大石友和相关奇石协会,依托已经建立并良好运行的千里汉江石友俱乐部,逐步实现了跨省区文化协作和产业协作,汉水奇石风生水起,蓄势待发。

“汉水奇石”的概念及其基本依据

“汉水奇石”指的是汉江水系奇石及嘉陵江上游水系奇石。

汉江和嘉陵江源头同在陕甘川交界区,嘉陵江奇石主产区也在这个区域。由此沿秦岭南麓向东西延伸,地球生命史上的各个重要时期都有赋存,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生物资源富集区,也是奇石资源富集区。从这里出发,汉江迤逦东去,嘉陵江蜿蜒南行,构成我国历史上两条重要的民族交融演进大走廊,有着丰厚而且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汉的本字是“h”(繁体“汉”字)去掉三点水,象征体格高大、戴着头饰的一个族群。这个族群曾经给尧看守陵墓,居住在山东定陶,后来西迁到了现在的汉江及嘉陵江上游一带,被称为“汉”。随着这个族群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发源于他们居住地一带的河流都被冠上了“汉”的称谓。嘉陵江上游有一条河叫西汉水,整个嘉陵江上游水系也被称为西汉水,与此对应,汉江也被称为东汉水。历史上,东西汉水曾经是相通的。

汉水奇石的基本审美经验

1、汉江金带石是汉江奇石的第一品牌。这个石种以其富有生命活力的线条著称,在国内各种大展中摘金夺银屡创佳绩,在奇石交易市场上也有上佳表现,汉水石友对其情有独钟。

从视觉效果看,线条是这个石种最突出的审美元素,中国书画关于线条和节律的经验和法则在这个石种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逆入平出”、“提按顿挫”、“牵丝萦带”、“笔断意连”等等,都足以成为评判这个石种的重要参考。

黑、白、黄是这个石种的三元色,这几种色彩的明度、饱和度以及相互间的对比和协调构成了汉江金带石的另一个突出审美元素。

2、汉江画面石是汉江奇石中又一个全流域性的石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硅质岩,一类是钙质岩,其画面由黑白两色构成,与中国书画黑白两色的特点相契合。特别是汉中境内的褒河画面石及小北河画面石,其白底部分的白蜡石、白云石酷似宣纸的肌理,而其画面部分的黑色点线面往往也具有“墨分五彩”的特殊效果,从这点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将汉江画面石称为“国画石”。

汉江画面石以形神契合水墨中国画者为神品,其中尤以具有特殊晕染效果和彩墨效果者更为罕见,堪称极品,这类作品主要出产在褒河河东店至梁西段。也有不少汉江画面石接近素描、速写、木刻、卡通、剪纸、漫画、图案等,画面题材丰富,大凡日月山川、花卉翎毛、舟车屋宇、楼台亭榭、渔樵耕读、士农工商、帝王将相、神仙贤哲等世间万象及古今人物纷至沓来,陈列开来,真可令人眼花缭乱,堪称“奇石界的清明上河图”。

与长江画面石相比,汉江画面石的画面是石头自身不同成分的构造色,而不仅仅是浸染形成,这是品评汉江画面石应该注意到的又一个特点。

3、汉江釉光青是大自然赐给中游段石友的神品。面对这种石头,你会忘记了所有关于奇石赏析的种种说教。我们完全可以用“大象无形”四个字来描述这个石种,那种大器不琢的浑朴造型,那种过手难忘的肌肤感,恰如深山古寺的得道高人,也仿佛冰肌玉骨的月下美人,一旦相遇,会让你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4、汉水蜡石是汉水奇石中一个大家族,汉江、嘉陵江都有产出,红黄绿紫白黑六色蜡石皆有,以黄蜡较为多见,红蜡较为稀有。汉水蜡石玉化度较高者完全可以媲美黄龙玉,其雕件美轮美奂,令人爱不释手。

作为观赏奇石,汉水蜡石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奇特品相和独特表现。汉江支流褒河出产一种独特的珍珠蜡,通体由花生大小的颗粒组成,有金玉满堂的意象。

5、汉水奇石中最具魅力的石种之一就是嘉陵江绿彩石,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五彩缤纷,质形绝佳,皮色老道,品味醇厚,既有驰名中国石界的竹叶石(茶叶石),也有皮色比彩陶更加精致细腻的彩釉石,更有自成系列的龟纹石,褶皱丰富的绿陶石、梨皮石,还有品质极好的鸡血玉等,存量较大,声誉日隆。从审美特点看,嘉陵江绿彩石在中国石界高扬起生命青春的绿色大旗,奔流着亿万年流水的韵律,展现着古氐羌傩舞的神异和瑰丽,其鬼斧神工的无穷造型会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想象。

6、东西汉水不同河段的特色石

种。安康的汉江彩陶石、金钱石,襄阳的汉江火爆石、穿天石,汉江全河段的汉江古陶石,嘉陵江不同河段的特色石种等,都有各自的审美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梳理总结。

汉水奇石的基本文化品格

汉水奇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部分,既有与各地赏石文化相同的共性,也有其更多的个性色彩。

“天地玄黄”、“阴阳互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时空观念和本体观念,对汉江金带石和汉江画面石的喜爱就是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和显现。“道可道,非常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显然,黄老哲学在汉江石种的赏析过程中具有更为直接的引领作用。特别是,道家所主张的“法自然”“撄宁”“胎息”等修为范式,对汉江釉光青的品鉴和赏析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嘉陵江绿彩石主产区集中于古氐羌族的活动区域,也就是现在的陕甘川交界地区。以白石崇拜和羊皮鼓舞为标志的氐羌文化带着独特的神秘主义色彩,至今依然鲜活地留存于这个地区。嘉陵江绿彩石所张扬的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这个家族石种的红黄绿黑白的奇异色彩,可以被统称为“清供”“山岛”“人物”和“瑞兽”的各式奇特造型,无不让我们联想到氐羌族的动植物崇拜和傩,以及氐羌古建筑遗存中各种神秘形象。

中国古典的庙堂文化、精英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现代文化无不深刻影响着我们对汉水奇石的赏析。这是一个应用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创造的过程。我们以怎样的文化自觉行动,意味着我们以什么样的文化面孔来定位自己,也就意味着世界以怎样的眼光看待我们。

汉水奇石的基本文化领地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他率部来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统一中国,独步天下,建立了强大的西汉政权。此后,“汉”就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族群标识和文化标识。

对于中国奇石界来说,一个重量级泰斗式人物就是被尊为“石圣”的襄阳人米芾。“米芾拜石”是中国奇石赏玩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他总结提炼出的“曰秀曰瘦曰雅曰透”赏石法则,是后人总结“瘦皱漏透”古典赏石四字法的基础,也把奇石赏玩推高成为一种精英文化;同时,他也是把奇石赏玩发展为庙堂文化以及普及为民俗文化过程中的象征性人物之一。襄阳的米公祠是虔诚的玩石人心中的圣庙。

这样两个引领了汉文化创建和石文化发展的伟大历史人物和重要地区都在汉水流域;你在江之头,他近江之尾,“汉王开汉业”,“石圣拜石兄”,作为汉水奇石两个基本的文化符号,在中国奇石界是不同凡响的。

“鬼谷子出山”、“仓颉造字”、“武当山道教文化”、“独山玉文化”等以及延伸到西汉水(嘉陵江)的古氐羌文化遗存和两汉三国文化为重点的大量历史文化遗存等,这些都是汉水流域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性符号。系统整理汉水奇石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深邃内涵,逐步创建汉水石文化的基本品格和基本领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立汉水奇石的基本话语

奇石赏玩首先是石友们对大自然的一种膜拜,一种虔诚,因此,奇石赏玩首先是我们放下身段,潜心发现奇石的美,而不是用自己已有的审美范式去仲裁石头;以此为基础,拓展赏石的人文内涵,提升赏石的文化品位。

总体看来,当代赏石既遵循着传统赏石“皱瘦漏透丑”的五字要诀,又创造了“质色形纹韵”的新五字标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根据各地奇石的不同特点逐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不同规范,比如长江画面石石型上佳,画面水染特点明显,因此可以更多地从画理上(特别是从水墨画)去要求和赏析,不能苛求石质和石皮;广西大化石则主要欣赏其华贵的质感和色泽,不能更多从具象性上去要求它;而多数戈壁石其玉化度和灵巧造型则是主要赏点,不能更多要求其达到标准尺寸或具有饱满形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汉水奇石应该怎样赏玩,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如果我们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地套用一般标准,或不加分析地照搬其他地域石种的赏析法则,我们就丧失了自己的基本话语权,汉水奇石就永远只是二流角色。

以金带石为例,其赏析品评主要的依据应该是色彩和线条,尤其是线条的品性。我们应该从这点出发制定标准,兼及其他,而不能本末倒置,片面强调他的具象性画面或流线性造型。甚至,我们可以更多应用中国书画关于线条的具体描述来品评这个石种。对于汉江画面石,对于嘉陵江绿彩石系列,我们要在多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关于鉴赏标准的意见,不断发掘和阐扬汉水石文化内涵,推动汉水石文化的发展。

上一篇:蛋白玛瑙――阿拉善戈壁石又有新成员 下一篇:河北省滨海盐渍土强度特性与性能改良的试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