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渣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时间:2022-09-22 10:40:18

豆渣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摘要:本试验以大豆豆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豆渣总黄酮提取工艺中的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时间等因素进行探讨,确立出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9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固液比1:20,在80℃下浸提三次,每次浸提5h,得率为2.01mg/g。

关键词:豆渣;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 TQ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19-1

1 材料及方法

1.1 主要材料、仪器及试剂

材料:豆渣(购于九站);主要试剂:芦丁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主要仪器:UV-1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脂肪抽提器;101A-2型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高速万能粉碎机;电热恒温水浴锅。

1.2 试验方法

(1)原料预处理:将豆渣在烘干箱内烘干,然后用万能粉粹机粉碎,再过40目筛,用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脱脂18h,待石油醚挥发后备用。(2)大豆总黄酮的提取:准确称取5g试样,用滤纸包好,放进索氏抽提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后,在一定的温度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把回流液倒入蒸馏瓶中进行减压蒸馏至一定刻度,装于容量瓶中,得待测液,放于冰箱中待用。(3) 大豆总黄酮的测定:标准品溶液(0.500mg/mL的芦丁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取芦丁标准品溶液0.00,0.50,0.75,1.00,1.25,1.50 mL,用95%乙醇定容至25 mL,在364nm处测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轴,吸光度值为纵坐标轴,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A=31.740C+0.004,相关系数r=0.9982(n=5)。取(2)中制备的提取液10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测定吸光度值,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提取率。(4) 提取的正交实验: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得到优化条件。(5) 数据处理: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单因素的确定

2.1 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选用1:5、1:10、1:15、1:20四种料液比观察其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处于1:10与1:15之间,提取效果随料液比的增大而增强;当料液比超过1:15时,提取效果没有显著变化。因此1:15为最佳料液比,选择料液比1:10、1:15、1:20为较优水平。

2.2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测定了3h、4h、5h、6h四种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沸腾时间过短时,提取不完全;当提取时间过长时,容易导致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分解,使总黄酮提取率降低,因此,以5h为最佳提取时间,选择提取时间为4h、5h、6h作为正交实验较优水平。

2.3 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观察了提取温度在70℃~100℃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80℃大豆总黄酮的提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温度进一步提高,大豆总黄酮的活性可能被破坏,其提取率也会随之下降。因此,选取70℃~90℃范围为正交实验最佳温度范围。

2.4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提取剂为65%,75%,85%,95%四种乙醇浓度,观察其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是随着乙醇浓度升高,总黄酮的得率增大,当超过85%时,随着乙醇浓度升高,总黄酮得率明显减小,在85%时达到最高值,所以,乙醇浓度为85%为最佳。选择最佳组合为:75%,85%,95%。

3 正交试验

本研究利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这样可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通过对提取过程中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

对表3-2的正交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极差值大小顺序为RA>RB>RC>RD,四个因素对豆渣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依次为A>B>C>D,其中乙醇浓度的影响最大,料液比的影响最小。分析得知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3B2C2D3,即乙醇浓度95%,料液比1:2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h。

4结论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在相同试验环境,操作条件下以不同条件提取大豆豆渣中总黄酮,确定了大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h,乙醇浓度95%,料液比1:20,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确定了因素的主次: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

根据单因素优化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可知,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的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提取温度和料液比有较小影响。

作者简介:王经伟,男,就职吉林市孤店子畜牧站,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上一篇:结球甘蓝的种植技术 下一篇:杨树几种常见虫害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