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潭中的惠普

时间:2022-09-22 10:27:41

业绩下滑和财务欺诈指控使惠普的阴暗面被摆上了前台。惠普走出困境的前提是董事会能找到一个真正信任的CEO,并给予其足够的时间

刚刚被联想挤下全球PC第一宝座的美国惠普公司,近来颇不平静。11月20日,惠普公布了其2012财年业绩,其全年净营收为1204亿美元,同比下滑5%,净亏损127亿美元。

惠普在公布财报的同时,也为业绩下滑找到了“罪魁祸首”。惠普称,公司内部调查发现,其去年以110亿美元收购的软件公司Autonomy,误导了惠普的收购估价。因此,惠普被迫作出88亿美元资产减记决定,其中超过50亿美元和财务欺诈问题直接相关。

但Autonomy创始人迈克·林奇旋即提出反驳:“我担心他们只是为了在70年历史上最差业绩的当天,分散一点注意力。”

得了“大公司病”

在许多了解惠普的业内人士看来,即使Autonomy真的存在财务欺诈行为,也不能掩盖他们是惠普公司内部斗争的“替罪羊”这一事实——且不说收购之前惠普理应对其财务进行过仔细审核,退一万步讲,购买Autonomy的报价,难道不是惠普自己报的吗?作为一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IT巨头,惠普早已患上了“大公司病”:战线过长,核心战略不明,指挥失灵,高层权力斗争激烈。

有例为证,关于谁应该为此事负责,所有人都在推诿过失:现任CEO惠特曼声称,此事是在自己加入惠普前定下来的收购。前任CEO则李艾科很快发表声明,当时对于此笔收购的尽职调查过程是细致和全面的。而迈克·林奇则指出:“他们将Autonomy前100名顶级销售人员赶跑,而安一大堆没有经验的惠普销售人员。而惠普销售人员在出售竞争对手产品过程中,所获佣金还更高。”因此才导致收入流失。

实际上,现任指责前任把事情搞糟,然后前任的重大决策,已经是1999年后惠普前后四任正式CEO的必修课,今年8月,惠普就曾对四年前以139亿美元收购的EDS业务进行了高达110亿美元的资产减计,当时做出收购决策的CEO是马克·赫德。

有前惠普员工告诉记者,成立于1939年的惠普公司,得益于创始人帕卡德和休利特的风度与长寿,在其前六十年中发展一直比较稳健,并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尊重并信任每个人,强调工程师智慧和管理者热情,坚持高道德标准以及团队精神。但以1999年卡莉·菲奥莉娜空降为标志,高层政治主导了惠普董事会,此后的12年间,有两任CEO因“”被突然解职,一任CEO卷入性丑闻并在辞职后被惠普告上法庭,还有“窃听门”等事件,其热闹程度在全球所有公司中首屈一指。

转型蓝图犹如沙滩上作画

CEO人选摇摆不定,因此惠普的转型之路也是忽东忽西。由于硬件利润渐薄,每一任CEO上任伊始都提出要转型,但道路却各不相同:来自朗讯的卡莉·菲奥莉娜选择的是收购竞争对手康柏公司,组成全球第一大PC厂商,同时把PC与打印机业务合并,专注硬件领先地位;来自软件公司NCR的马克·赫德则宣布惠普是“全球最大的IT公司”,分拆了PC与打印机部门,并通过大规模收购数据服务公司方式推动转型;而德国人李艾科则宣称将更注重长期增长,提出全新全球品牌战略“Everybody On”(你我即世界),并试图杀入移动互联网;曾经竞选过州长的现任CEO、前eBay公司总裁梅格·惠特曼则只是低调地表示惠普应继续担当IT基础设施、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最大供应商角色,同时她的所有决策都充满着妥协……

左右摇摆的背后,投资者意志与企业家理念之间也在角力。2011年7月,时任惠普公司董事长雷·莱恩吐槽,前任CEO不在创新方面投资,马克·赫德和卡莉·菲奥莉娜推行大规模裁员计划,以牺牲惠普资产的方式讨好华尔街。而当时的CEO李艾科则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裁掉PC业务,斥巨资收购软件公司Autonomy。但仅一个月后,李艾科便被迫辞职。

有了前车之鉴,惠特曼上任以后,所做的工作更像是在维稳:将webOS开源,中止了分拆PC业务的计划,让PC和打印业务重新合并……可惜这些行动虽雷厉风行,却很难说有什么创意。

有趣的是,尽管惠普的战略变来变去,但其营收格局却没有大的变化—打印机业务为惠普带来高额利润,PC和服务器业务则为惠普带来大量忠实客户和现金流。几十年以来,惠普一直是这样经营的——转型的蓝图如同沙滩上作画,而传统则坚如磐石。

重振的关键在哪里?

把惠普与其竞争对手做一对比,则更容易发现惠普的问题。

与惠普最相似的公司曾是IBM。两家公司都是大名鼎鼎,历史悠久,产品和服务也多在同一领域竞争。但目前这两个巨头的发展状态却完全不同:惠普正处于模糊而漫长的转型期;而IBM自从十几年前决定进军IT咨询服务和软件领域之后,一直在沿着这一道路前进。惠普对收购更感兴趣,动辄数百亿美元的规模,而IBM则超过20亿美元规模的收购都极少,还把自己的PC业务卖给了联想。但IBM更重视研发,在过去三年,IBM在研发上面投入了180亿美元,占同期收入的6.0%;惠普同期研发投入90亿美元,占收入的2.5%。

不同前进方式的效果是:惠普花的钱更多,而IBM赚的钱更多。从2002年到2011年,惠普的营业收入从570亿美元增长至1270亿美元,但利润只有8%,今年更是亏损。相比之下,IBM虽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仅从810亿美元增长至1070亿美元,但其2011年运营利润占收入的27%。资本市场对此的反应是:IBM市值不断上涨,而惠普市值不断下降,目前不到IBM的六分之一。

当前处境与惠普最相似的则是戴尔公司。同样面临着PC利润下滑的戴尔,也选择了并购的道路,股市表现也同样惨淡。

但是戴尔有一个惠普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还健在,这就使戴尔在决定未来道路时,有一个真正的权威。实际上,向云计算的转型已经帮助戴尔在2012财年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运营方面,实现收入18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比照上述两个案例,惠普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呼之欲出:减少大宗并购、增加研发开支,把发展的重点转向更能体现客户价值长期转变的软件和解决方案方向上来,是惠普董事会找到一个真正信任的CEO,并给予其足够的时间。

上一篇:互动案例课堂(8)小本创业怎样扩大影响力 下一篇:从顺德看家居产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