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9-22 08:56:02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

【内容摘要】为了将表演艺术更好地运用到各专业,作者在舞蹈、声乐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开展了舞台表演理论教学、舞台表演专业技能和舞台表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通过舞蹈专业技能、声乐基础练习、无实物戏剧表演、学生原创音乐情景剧《百合花》表演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一学期的探索教学,这一模式对现代艺术教学具有可行性、先进性、必要性、社会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舞台表演 三位一体 复合型人才

舞台表演理论教学、舞台表演专业技能和舞台表演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旨在传授并巩固表演理论,解决舞台表演实践和课堂训练之间的矛盾,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普罗塔戈所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原创音乐舞蹈情景剧的编创、舞台表演,“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的改革,点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表演技能、巩固了艺术理论修养。

一、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复合型人才培育方式

党的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方式,成为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电影学院开设的舞台表演艺术研究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参与性广、涉猎面丰富的跨学科课程,融声乐表演、舞蹈表演、作曲、剧本编创、舞美、灯光、音响等于一体,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分类教学方式。课程将教室搬上舞台,通过深入浅出的戏剧情节表演实践进行基础性理论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作、自我表演,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树立“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开发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形体训练,使学生的形体、心理和气质的塑造符合舞台表演的要求,从而使得表演者与欣赏者产生“美”的共鸣。

例如,学生在排练原创音乐舞蹈情景剧《百合花》时,教师将学生探索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相结合,通过聆听音乐进行幻想、现代舞组合练习、无实物表演、声乐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诱导、启发的环境,并为学生提供线索、工具和材料等,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表演,使学生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开发、发展。

二、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探讨辩论”为深化,以“演出应用”为巩固发展的教学方法,使不同艺术类别的学生在《百合花》编创过程中聚集在一起各施所长,通过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将掌握的单科知识综合利用,并将理论付诸实践,为此剧的形成夯实了基础。

舞蹈是音乐舞蹈情景剧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只有准确、生动、到位的舞蹈动作才能彰显出人物的感情生活,表现出其内心世界,从而增强整体表演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由此,我们应在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对待学生,促成学生全面提高表演素质。

例如:针对声乐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肢体僵硬、舞台动作缺少美感的问题,专门对他们进行了现代舞组合训练,让他们从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感、松弛度以及内在的呼吸控制等细节训练做起,使他们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演员进入创作状态的基本条件应该是形体松弛,没有多余的肌肉紧张,身体器管完全受演员的意志支配,只有这样,演员才能用身体表达他心灵中所感觉到的东西。”①而针对舞蹈专业学生情景表演不到位、戏剧动作舞蹈化等情况,我们则借鉴话剧、戏曲、小品等的舞台生活化动作表现形式和方法,假定表演情景的无实物小品训练,加强他们的生活、人物训练。通过生活中正常人的动作方式、运动节奏、张力训练等突出主人公内心世界和感情生活,来展现和感受戏剧舞台表演语汇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依据“口渴、饥饿、悲痛、愤怒、担心、害怕、兴奋、激动、热、冷”等不同的感觉,体现出人因感觉不同而做出的相应反应,以达到提高学生因塑造人物形象而所应具备的身体活动技巧和技能,从而真正体会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动作、思维和情感都是在具体“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最终展现在表演作品时对人物心理的完美刻画和展现。

学生通过亲自编排脚本,自己创作音乐和编排舞蹈,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在表演实践中所需要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三位一体”教学促成了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形成

“三位一体”教学促成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以最终把学生塑造成复合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人的创造力可以上升为取之不竭的“资源”。“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启发、点拨、引导、训练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充分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性。

“三位一体”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做到了表演技能、艺术表现、音乐素养与舞蹈训练的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注重教育过程对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并内化学生的良好素质。在该课程中,我们强调表演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重视锻造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这不但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掌握,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达到了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舞台表演能力和素质得以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

成功的舞台表演是心理素质、舞台形象、节奏感、肢体语言和专业技能的自然融合,它们共存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舞台表演中,演员的心理对于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情景表现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可以使演员靠着其各种有节奏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作品内容。因此,舞台表演对于演员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但是对于缺少舞台表演经验的学生而言,常会出现在台下表演时无论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眼神、表情,还是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准确、到位。然而一走向舞台面对观众时,就会出现肢体动作走形、眼神迷离、精神恍惚、语言干瘪生硬,更甚至于出现忘词现象,更谈不上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了。“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便是重点针对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方式。经过舞台训练的学生,其舞台气质和舞台形象都会有所好转,举止得体、落落大方,良好的艺术修养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展现其创造精神,体现自我价值,锤炼良好综合性素质的平台。

表演技能、艺术表现、音乐素养与舞蹈训练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正视学生个性差异,针对不同个性的特点,突出其个性发展,搭建起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平台。教学中表演技能训练跟艺术表现相结合,再联系电影学院戏剧表演课程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人物感和戏剧性表现,让学生在表演技能训练中培养舞台感觉。同时音乐素养和舞蹈表现的再结合,帮助学生配合情景音乐舞蹈,让其动作、舞姿、感觉、呼吸自然地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而为培养多元化、有专长、高素质的表演人才奠定了基础。

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时展同步,关注国内外音乐情景剧的发展和改革趋势,对学生进行相关礼仪和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舞蹈训练。比如:芭蕾、现代舞、华尔兹等,从不同的风格中体验不同的思想情感,以达到紧跟21世纪社会对于表演艺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适时改革和调整教学内容和重心。激活学生艺术理论的实践与交流,艺术无国界,同样艺术教育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艺术教育方式、方法,并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教育体系。探索形成新的艺术教育教材,摒弃封闭、僵化的教材内容,创设生动、开放和具有新颖性的内容,从而加强学生对于艺术理论的感受、认知、消化和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对艺术教育的思索

通过“三位一体”教学实践和最终的舞台表演检验,我们发现教学方式和方法还存在不足:由于时间的关系,课时少,该教学方法尚在探索阶段,还有许多地方需进一步探讨与实践。少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没有或者缺乏从小的艺术教育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打牢艺术教育的基础。

第一,艺术教育实践要从娃娃抓起。孩童时代是接触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最佳年龄段。要引导、鼓励家庭、幼儿园积极参与到艺术教育之中,让家长、幼儿老师时常带领孩子接触艺术、感受艺术。比如带孩子观看有品位的艺术表演,春暖花开的时候领略大自然无穷的艺术魅力,在老师及家长的讲解、启发和引导下,让孩子感受鸟儿与百花的合唱;夏天感受那狂风暴雨,感受树木、花草在狂风暴雨中的那份飘逸;秋天接触那秋风细雨,绵绵细雨带给孩子以遐想……;冬天感受银装素裹,体验大雪压青松,青松的百折不挠,在此时让孩子领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那份意境。

第二,艺术培训机构,一定要有正规的师资力量,否则误人子弟。高等艺术教育在艺术培训领域要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负责推陈出新,增强时代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第三,要把好入口关。招收艺术专业学生时,不能过于偏重专业,要全面衡量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整体文化素质太低,很难完成专业规格所规定的学习任务。

第四,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一定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不能片面和主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己动手能力,为毕业后参加工作奠定岗位能力基础。

当前,社会发展给广大艺术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道路。探索之路难免会经历摸爬滚打,探索出一条创新的艺术教育之路,最终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极高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追求的需要。

注释:

①王世芳.演员的形体训练[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中国元素动画短片的视听语言应用 下一篇:声乐艺术指导课中的速度与呼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