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开发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22 08:37:19

教具开发调查分析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自制教具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自制教具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支持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富有创造性的自制教具活动。

关键词:自制教具;地位作用;建议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的普及和新课程实验的实施 ,“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已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目标。加强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自制教具作为课程资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最直接的创新活动,非常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特点决定了它将在新课程实验中发挥独特的、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在现实教学中,自制教具的现状又如何呢。为此,我们进行广泛的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自制教具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一、主要问题表现

1.自制教具“比较辛苦”

自制教具从开始设计到制作成成品,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制作者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出教具应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教具的结构原理,其次,根据设计思想,选取适合的材料,再次,在制作上还要考虑制作方法,工艺过程等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还需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提出改进方法和创新之处等。为配合这一阶段的工作,学校需全天开放实验室,随时为制作者提供实践场所和便利条件,制作者则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制作。作为学校需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作为教师,常规教学不能被影响,因此,许多工作只能在节假日和晚上下班时间进行,感觉真的很辛苦。

2.师资力量制约着自制教具的开发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一些师范高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已先行一步,但在自制教具方面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更何况对大多数普通学校来讲,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学校缺乏教具制作的环境和条件,导致许多教师尚缺乏开发教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师自制教具能力的自我评价中,认为较强、一般和较差的比例各为7.5%15.6%和77.9%。具体表现在设计能力、取材能力、制作能力较差等几个方面。

可见,从总体上看, 教师队伍的自制教具能力较差,源于长期被动服从并完成指令性的课程,导致学校与教师对教具制作的研制和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不高。此外,由于目前所限的教育体制、编制问题,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再进行教具制作就显得相当困难。再加上信息、资金等课程资源的匮乏,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人数少,水平低及知识陈旧等诸多因素,都大大困扰着基层学校得教师进行教具制作的开发。

3.实验条件改善导致制作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许多中小学实验条件明显改善,资金投入的增加,使得许多教师习惯于使用常规仪器开展教学工作。加之学校现代化教育设备的逐年增加,简捷、便利、精确的仿真实验、模拟实验更是成为一种新时尚,导致教师忽视了自制教具潜在的教育功能,自制教具的意识逐渐淡薄,制作的思维受到限制,新产品开发难度加大。

4.学生参与自制教具的参与度低

自制教具并不是只要教师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使他们能更主动、更生动活泼地去学, 通过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但是, 我们在调查表中问及“你有没有让学生自制过教具?如有, 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时,回答“没有”的占86.2%;“有,在课堂内”的占10.1%;“有, 在课堂外”的占3.7%。另外, 我们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 有的教师是这样对他们说的:“如同学们感兴趣, 可回家后自己找材料制作。”可见, 科学教师组织学生自制教具,大部分在课外进行的,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大都是布置过就了事, 学生参与自制教具的程度明显不足。

二、创造条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具制作和开发环境

调查表明,自制教具的现状绝不是教师单方面努力所能改变的,需要上级行政部门政策的扶持,需要良好制作环境和教师的意识,需要学校、教师和师范院校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自制教具工作的领导工作

1) 搞好自制教具的评选活动

坚持开展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立专家评选委员会。评选结果通过文件形式予以公布,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一线教师参与这项活动。对自制教具获奖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时视同科研成果奖。这项政策不仅是对自制教具的充分肯定,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2) 制定专门的自制教具工作评估细则

将自制教具列入重要的检查评估项目,加大自制教具的导向力度, 促进自制教具的健康发展。

3) 建立激励机制。

可通过多样的方式进行鼓励,并和评选先进、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 将成熟的自制教具加以大力推广和转化为产品等,使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被大家所认可。

4)成立专家委员会

设立改革专家咨询机构,定期举办专家论坛,建立自制教具课程开发教育网。

2.学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与制作教具的时空条件和制作经费

1)学校应对自制教具的教师给予支持

学校应考虑到教具制作的特殊性, 在排课时不要让制作者的课程过重,以减轻教师负担,使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自制教具活动。

2)配备活动场所。

学校应有专用教室, 此教室既是实验室, 又作为“动手做”的活动场所, 也是资料库、工具库、材料库及成果展览室, 是师生科学活动的天地。有条件的学校, 除配备科学专用教室外, 还可提供专门的自制教具场所, 为自制教具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

3)提供一定经费。

学校应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 划出一小部分作为自制教具经费, 为自制教具提供财力保障。

3.加强教具制作的培训和研究,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要广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必须首先让广大教师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自制教具培训工作, 制定专门的自制教具培训计划, 分期分批对科学教师实施上岗培训。要和普通话、计算机等一样, 将自制教具作为科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来抓, 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 要求他们持证上岗。

4.建立各学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资金共出、联合开发、资金共享的课程资源系统,加强与大学及职业学校的合作交流,在共同研究中实现自制教具课程的开发。

5.师范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制教具意识与能力

师范教育中应设置自制教具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的自制教具能力水平,使他们将来走向教师岗位后, 能充分从事自制教具的设计和制作,顺应了改革的潮流。

总之,自制教具是一项艰辛的探索性教科研活动,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和新课标的全面推进,必将给自制教具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陕西省基础教育办公室课题,课题编号:SJJYB06238

上一篇:语言的模糊范畴与非范畴化 下一篇:基于WebQuest的《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