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22 08:37:15

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某市两所高校800名90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其英语学习风格的群体特征,及英语学习风格与性别、专业的相关性。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普遍属于强烈的活跃型,微弱的感知型,极强的视觉型,较弱的综合型。依据数据,本文提出了学习风格研究对90后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理论基础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四十年来,学习风格已成为教学论、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学习风格,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西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着学习风格的内涵。比如,Keefe从认知因素、感觉因素和生理因素出发,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经常的、稳定的行为”。Reid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会因为教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我国比较公认的是谭顶良先生对学习风格所下的定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本课题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90后英语学习风格的群体特征。具体问题有:(1)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学习风格是什么?(2)男女生英语学习风格存在哪些差异?(3)英语学习风格是否与专业存在相关性?

2.研究对象。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2010级共800名学生,均为1992年左右出生,专业变量为文科、理科。

3.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所罗门(Barbara A. Soloman)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4个组对8种类型,它们是:活跃型与沉思型、感悟型与直觉型、视觉型与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并设计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习风格量表,可以较好地进行学习风格的测试。

三、结果与分析

1.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群体特征

表1 90后大学生学习风格总表

参加学习风格调查的学生共800名,均为1992年左右出生,随机抽取于安阳师院、安阳工学院的经管和土木专业,记为A1(安工文科)、A2(师院文科)、A3(安工理科)、A4(师院理科)。

依据所罗门计算规则,得出A1-A4四组类型的各自分数,其平均数即为表1中的总计,此结果能反映800名被试的学习风格的群体特征,即强烈的活跃型,微弱的感知型,极强的视觉型,较弱的综合型。具体分析如下:

2.活跃型/沉思型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学校或专业,学生均属于沉思型,说明90后大学生遇事更倾向于独立思考,且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但对于大学英语学习,此类型越强烈则越令人担忧。活跃型的最大优点为善于合作,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即学会沟通,需要与人合作,而强烈的沉思型则说明90后学生已习惯中学阶段的英语识记学习模式,即自己背单词,背课文,做习题,而忽略口语表达。进入大学,则应转变对英语的学习态度,认为英语是用来沟通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非仅仅是种知识,应通过合作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教师也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从指数上看,A2相对最低,A2为师范类文科;同时理科平均数大于文科平均数,说明理科生更倾向于思考,符合理科生理性,擅长逻辑推理;文科生感性,偏好记忆演绎的特点。

3.感悟型/直觉型分析。从表1的感悟型和直觉型的指数可以算出,文科平均数为17a,理科平均数为7b,文科生普遍为感悟型学习,理科生为直觉型学习,符合文理科的学习特点。感悟型的对细节很有耐心,很擅长记忆事实和做一些现成的工作。直觉型的更擅长于掌握新概念,比感悟型的更能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教师教学中首先要顺应文理科学生的学习风格,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通过教学活动弥补学生的劣势,使其兼具感悟,直觉的优势。

4.视觉型/言语型分析。表1数据明显表明90后大学生普遍属于强烈的视觉型学习。视觉型学习者很擅长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表、流程图、图像、影片和演示中的内容,言语型学习者更擅长从文字的和口头的解释中获取信息。当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呈现信息时,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大学里很少呈现视觉信息,学生都是通过听讲和阅读写在黑板上及课本里的材料来学习。不幸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是视觉型学习者,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量不如通过呈现言语的方法获得的信息量大。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呈现时要符合学生的信息捕捉习惯,但同时要通过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言语型学习能力。

3.5序列型/综合型分析。表1数据可得出,文科生平均数为18b,属于较弱综合型,理科生平均数为4b,属于微弱综合型,理科生更接近于序列型,即偏好合乎逻辑的问题。序列型学习者习惯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每一步都合乎逻辑地紧跟前一步。综合型学习者习惯大步学习,吸收没有任何联系的随意的材料,然后突然获得它。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的逻辑性相对较弱,很大程度上需要记忆与操练,对于习惯寻求逻辑的理科生,英语记忆显得有些枯燥,低效。因此教师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帮助其理解英语,提高理科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90后学习风格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以人为本,面向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需求的满足是学生学习的无穷源泉和动力,学生始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因此应以人为本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以便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运用需求分析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19-22岁的青年人,属于成年人的范畴,因而对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应在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文化意识和智慧能力的提高。刘润清指出外语教学到了高级阶段应该是10%-20%的语言信息,80%的百科信息,这样既可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又可使他们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文化内涵。(3)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符合全人(whole person)教育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他们语言学习的潜能使他们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人际交往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JoyMReid.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谭顶良.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1995,(1).

[3]郑瑁.基于“学习风格”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2):109.

作者简介:李静(1982-),女,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上一篇:美丽如初 第11期 下一篇: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