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齐步走”

时间:2022-09-22 07:54:24

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而言,班级首先应该是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们在家备受宠爱,在入学之前,学校被家长们误导为一个“收骨头”的地方,老师更是被妖魔化。有的孩子还没入学,已经有了逆反心理,或者是恐惧心理。当然还有一些胆子比较大的或者是父母正确引导过的孩子,正好奇地期待着,想象着学校会是个什么样子?老师会是什么样子呢?

做好低年级的班级建设至关重要,可以纠正孩子不健康的心态,可以让孩子在班集体中收获集体的快乐、友谊的珍贵、成长的烦恼……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总结出了六字真经――“一二三,齐步走”。

“一”即众人一条心

这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建设班集体的基石。班级凝聚力是班级的灵魂,失去了灵魂的班级就是行尸走肉,是一盘散沙。在这样的班级中成长的孩子大多自私,缺乏爱心,不乐于交往,形单影只。这样的班集体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都会表现平平,甚至落于其他班级之后。要做到众人一条心,我采用了一些小策略。

首先就是开学时对每个孩子进行摸底,初步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和家庭状况,在和学生谈心时要亲切和蔼,再稍稍透露一点了解到的情况,让学生很诧异老师的“本领”,对老师有点崇拜、有点好奇、有点尊敬……改变孩子们心中“恐怖老师”的形象,这样孩子们就愿意听老师的话了。

其次,根据摸底情况和学生谈心情况综合考虑,挑选少量的小帮手(不是班干部),并且进行上岗培训,明确告诉他们每天需要做些什么,事情不要多,可以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并且告诉大家,这是在试用期,好的将成为真正的班干部,这时候老师往往会忽略掉班级中更多一部分的孩子,其实你可以这样告诉他们,如果谁最服从安排,遵守各项纪律,就能像他们一样成为老师的好帮手。这样就在班级中树立了一个榜样的力量,前面有了标杆,他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也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比起演讲光靠嘴上说,在行动中的竞争更有说服力。在良性的竞争中,班级的凝聚力只会越来越强。

“二”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就是让我们教师要摆正位置,明确目标,不管你是任教什么学科,首先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真人”。在我看来,这也就是学校里的精神文明。没有了这种教育观点的支撑,所有的教学都是空话。从全国来看,有云大的马加爵,西安的药家鑫,从太仓来看,有太高的高昌华,这些都是高等学府的学生,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就是精神文明被忽视了。当然,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是建设祖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这种“物质文明”必须和“精神文明”两手抓,这两者缺一不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培养高品质的人才,为社会输送全面健康的人才。

如今,总能看到很多班主任都在追随着这样一种潮流――特色建设,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无非是这几种:一种是没有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有的年轻班主任很聪明,也很有想法,在班级中开展了科学制作、舞蹈等特色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适合农村学校,或者说并不适合绝大多数的孩子。现代的农村学校,外来民工子弟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孩子家里的条件并不富裕,而选择科技这类需要高投入的活动,势必给家长增加负担。而舞蹈这样的特色只是适合一部分学生,更多的孩子就只能当旁观者,当陪衬,这样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不是从发展每一个孩子的目的出发的。

另一种情况是班主任只是为了迎合学校的特色建设而以跟从的态度在班级中实施,本身老师的积极性就不高,如何让孩子们兴趣浓厚起来,想必老师都没有好好思索过这样的问题。我曾经就做过这样的蠢事,那时学校搞象棋特色学校,我根本不会下象棋,却一味追随学校的大潮流一路向前,在活动的进程中才发现困难重重,没办法指导学生,没办法接受学生的挑战,没办法当裁判……而班级中的不少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对象棋的兴趣缺乏,我根本无从下手。

在集体活动中成长。在独生子女的时代,孩子们最缺少的就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在集体中他们能收获到更多他们平时在课本或家庭中得不到的经历。他们不知道在集体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需要在集体生活中成长,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逐渐成长起来。(此段不知所云,放在此处也莫名其妙)

“三”即三点一线的桥梁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就是三个密不可分的点,而这三个点就形成了学生生活的三点一线模式。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做好这样一个桥梁的工作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学校与家长全力、合力关注孩子的养成教育的时候,相信很多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对于“美化”社会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社会的细胞是家庭,每一个家庭都有孩子。为了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展到一个家庭的转变,这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多么可喜的事情。

在这方面就我们学校而言,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后进生补课问题。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把孩子从老家带来,但平时没有时间照顾,也没有能力辅导。学校了解情况后,根据孩子所处的居委或村委,免费提供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发动退休老教师义务给孩子补课。不少孩子的学习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对学校非常感激,他们安心工作,对社会安定也有一定贡献。

我们相信,孩子的问题,是大家的问题,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急孩子之所急,孩子的成长才是关键。社会是个大环境,学校、家庭互相配合,注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让学生在健康的绿色的环境下长大,抵制各种不利因素。

【作者单位: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 江苏】

上一篇:小学科学复习教学的优化策略 下一篇:给孩子一个灿烂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