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对水稻育壮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22 07:09:47

低温对水稻育壮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摘要:培育壮秧是水稻创造高产的基础,水稻育苗期间出现的低温冷害天气会对培育壮秧构成严重影响。主要造成水稻秧苗生长缓慢,病害发生严重,成苗率降低等,因此必须在生产上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改进育苗技术,保证水稻稳产、高产。

关键词:水稻;壮秧;低温;措施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辽河三角洲最南端,处在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著名的优质水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170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90%以上。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是生育期在160天左右的中晚熟品种,每年4月份进入育苗播种期。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异常低温天气频繁发生,主要是在水稻育苗期间常伴有低温、寒流、倒春寒天气,对培育壮秧构成严重影响。培育水稻壮秧是创造高产的基础,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抵御低温冷害是保证盘锦水稻稳产、高产的关键。

一、低温对水稻育苗的影响和危害

低温条件下对秧苗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水稻种子发芽慢、出苗慢、生长慢。盘锦地区水稻育苗多不催芽,如不催芽正常的气温条件下发芽需要3~4天,出苗也需要3~4天,也就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需要6~7天时间,但在低温年份出苗时间要延长。以2006年为例,4月中旬出现了极端的低温天气,日平均气温为6.3℃,较历年偏低3.7℃,播种后水稻迟迟不发芽,4月7~8日播种的到21~22日才出苗,出苗时间长达13~14天,比正常年份延长6~7天。出苗后生长仍然缓慢,5月1日叶龄只有1.5~2.0片,一般较常年少1.0~1.5片,到5月20日插秧时,叶龄也只有3.0~3.5片,较历年同期少1.0片,因此造成插秧始期推迟。

2、发病严重。在低温情况下,小苗在不良的环境下生长时间长,生长发育缓慢、能量消耗大、代谢失调、抗性下降、病害发生严重。水稻苗期病害与低温有关的主要是立枯病和青枯病,这两种病害都是由低温条件引发的。低温造成了根系细胞代谢的紊乱和结构的损伤,使细胞内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渗,水稻秧苗根系附近的一些弱寄生性的腐生菌在低温下生长正常,而且避免了其它土壤微生物的拮抗作用,在有利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侵害受伤的小苗根系,使根系生理状况进一步恶化,小苗迅速衰竭。

3、成苗率降低。在低温条件下或出现寒流和倒春寒年份,秧苗病害发生严重,会出现大量死苗,成苗率下降,一般可从90%降到60~70%,秧本田比例降低,育苗面积增大,成本增加。

4、秧苗素质下降。壮秧应该是生长整齐无病害的,但在低温条件下,小苗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光合作用降低。因此,植株生长矮小,整齐度下降,个体间差异大,干鲜重减少。特别是含氮有机物降低,干物质少,供水稻发根基质不足,插秧后小苗表现发根慢、发根少、缓苗差、分蘖推迟。

二、主要预防措施

针对低温对水稻育壮秧的影响和危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推广园田和高台育苗,减少大地育苗。盘锦地区存在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盐碱重,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早春地温低,回暖慢等特点。在园田和高台上做床育苗,由于地势较高,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并经过常年淋洗和种植旱田作物,盐碱较轻,质地疏松,比重下降,透性增强,地温回升快。特别在园田地育苗,风速减小,小气候条件变好,日平均气温要比大地高出3~4℃,在同期播种情况下,可比大地育苗提早出苗1~2天,这样可减少种子发芽和小苗生长在逆境中的时间。因此,种子发芽快、出苗早、病害轻、生长整齐。

2、推广隔离层育苗,取消钵盘育苗。隔离层育苗可有效控制地下水上升,较长时间的保证营养土的基本特征,养分齐全,容重较小,渗透性提高,床温上升快,小苗可一直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即使受到低温等气候的影响,受害的程度也明显减轻。而钵盘育苗虽然也具有隔离盐碱的作用,但由于钵体小,营养物质少,秧苗个体所占的营养空间小,因此根系发育不良,根量减少,随着小苗的生长,生长环境变劣,秧苗素质下降,抗低温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3、推广催芽播种,提高秧苗前期生长速度。种子催芽一般在室内进行,与在秧床上发芽比较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小,不会出现坏芽现象。在同期播种情况下,可早出苗3~4天,即使在晚播3~4天情况下,也可同期出苗。盘锦市水稻播种期在四月上中旬,在这段时间里越早播种气温越低,种子发芽和小苗生长受害的概率越大,如采用催芽晚播种3~4天,就有可能错过低温天气,对出苗影响就小,同时可保证秧龄期。不催芽播种的,种子发芽慢、出苗慢,受低温等不良气候条件下影响的时间越长,受害越重。因此,采取催芽播种可减少种子在低温下的出苗时间,降低其危害性。

4、推广低量播种,提高秧苗素质。在稀播种情况下,秧苗个体所占营养空间大,个体群体之间协调较好,光照充足,营养充分,叶面积指数合理,光合效率高,干物质积累多,个体生长健壮,秧苗素质提高,抗低温能力增强,即使遇到寒流天气和倒春寒年份,受害程度明显减轻。播量大的秧田,随小苗生长,叶片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只有上部叶片接受到光照,中、下层叶片接受不到光照,光合能力下降,叶片枯黄,秧苗素质下降,抗低温能力减弱。因此,受到低温等条件影响下,发病率高、成苗率下降。只有采取稀播种才能改善秧苗生长环境,提高抗逆性。

5、推广旱育旱管技术,提高苗床温度。水稻育苗在旱作床、旱整平的基础上,只要浇足底水后就可直接播种,不要灌水进行水平床、水育苗。在小苗管理期间也要采取浇水方式进行补水,这样可降低整个苗田地土壤含水量,地温提升快,床内温度高,小苗生长快。如果采用灌水方式补水,整个秧田地就会被水浸泡,土壤中的空气就会被水分挤跑,床内温度降低,只有当秧田地水分降下来时,床内温度才能逐渐上升,而这时苗床又表现缺水,灌水后床内温度又下降,这样反复地进行灌水,苗床一直处在较低温度水平,小苗根系生长很差,秧苗抗性降低,会引起大量发病。

低温天气对培育壮秧影响严重,但只要认识了低温的危害机理,在生产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防范,趋利避害,改进育苗技术,提高苗床温度,培育健壮个体,增强抗病能力,就可起到有效预防,降低危害程度。

上一篇:花生高土体栽培技术探讨 下一篇:绿色防控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