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似曾相识》的音画特色

时间:2022-09-22 04:51:16

[摘要]《似曾相识》音画配置堪称经典,影片中多次运用音画同步的配置方法,音乐和画面一起渲染着环境气氛,通过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音乐和画面同时描绘着整个影片,深切传递出爱情的纯真,令人感同身受;影片配乐的绝妙之处还在于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的自然衔接,过渡自然,不留痕迹。这些都是本片音画语言所独有的,也是音画结合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音画同步;画内音乐;画外音乐

影片《似曾相识》又名《时光倒流七十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大学生理查德・科里在毕业典礼上碰到了一位气质高雅的神秘老妇,这位老妇送给他一块金色的怀表,并叫他回到她身边。理查德虽然感到很奇怪,但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8年后,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剧作家,一次他在一家大酒店度假时,发现70午前的一张女明星相片就是那个老妇人。经多方查证,他得知这位老妇人已经于他们见面当晚逝世。原来他和那位女明星在70午前曾经在这一家大酒店相恋,知道这一切后,他排除万难,让自己的脊獾沽骰70年前,回去实践他们之间的爱情誓约。可惜,一个无意的疏忽却又使他回到现代,硬生生地拆散了鸳鸯。

这部影片在当年曾荣获多项W斯卡提名,获最佳原创音乐奖,浪漫品质的画面与深入人心的优美音乐,深切传递出爱情的纯真,令人感同身受。下面我们就从音乐和画面的配置上来分析影片《似曾相识》中的音画特色。

一、音画同步手法

从音乐与画面的配置方式上来看音乐和画面有音画同步、音画对位,音画平行三种配置方式。音画同步就是说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与画面中正在演绎的内容处于同,种运动节奏之中,表现的是同,神情绪基调。

这部影片中多次运用音画同步的配置方法,音乐和画面一起渲染着环境气氛。下面三个场景都是典型的音画同步。

场景一:理查德在请教了他的哲学教授之后,多次试图进入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但在一开始时不成功,画面上的理查德心烦意乱,此时的音乐也时断时续,踌躇不前,随着钢琴上的一个与之近似的显得小心翼翼的片段不时地插入,更增强了一种恍惚不安和焦虑渴望的情绪。准确地、形象地揭示出了理查德此刻的境遇和心态。当镜头切换到理查德在旅客登记簿上找到自己签名时,音乐进人了另一个层次。以旋律的相对舒展和调性的相对稳定,表现出他为自己时光之旅的可能性找到依据,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最后,当理查德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终于回到了70年前,音乐也同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明快与舒展的旋律,表达了主人公如愿以偿后的喜悦与兴奋。

场景二:理查德得知麦肯纳在海边散步,于是径自寻去,钢琴飘出了几十梦幻般的音符,把周围的景物渲染得如梦如歌。蔚蓝的天空、碧蓝的海洋,随着音乐的流淌,也变得柔和起来。在温情婉转的音乐里,远处蓝色的天空也被染成厂粉红色,烘托着周围浪漫的气氛。随着镜头的切换,麦肖纳精致的脸庞,娇弱的身影随着海风的吹动出现在观众面前。音符继续在琴弦上飞扬,回旋而行的旋律犹如神奇的画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诗一般的爱情画卷――在碧波荡漾的湖边,在脊獯砦坏哪且豢蹋两人山遥不可及变为近在咫尺,爱情如期而至。两个年轻的心尽情享受着爱情的喜悦。

场景三:尽管一再受到经纪人罗宾逊的阻挠,麦肯纳与理查德仍然在午后阳光下,风景秀丽的湖海,度过了美c的时光。这时片巾音乐是《相聚的一天》,旋律轻快而流畅,犹如轻盈的舞步,随着镜头的移动展开一幅神美的画卷。绿色的草地,和煦的阳光,暖心的音乐,此时音乐和画面浑然一体。两颗年轻的心尽情地享受着爱情的喜悦,预示着甜蜜的一日即将来到。

二、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的自然结合

从音乐与画面的配置关系上看有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两种,画内音乐是指音乐的音源来自屏幕的画面之中,我们可以在画面上看到正在进行的音乐发出者(人、乐器以及能够发出声音的装置等)。画外音乐就是在画面上看不到正在进行的音乐发出者。

在这部影片中《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既是影片的一个主题旋律,连接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又是一个重要的剧作元素,从头到尾贯穿着整个作品。它不仅以画内音乐方式出现着,同时也以画外音乐的方式变化出现着,把一个幻妙如梦的故事展现给大家,令人在心醉之余顿觉感伤遗憾。

这一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出现是在1972年,麦肯纳回到自己的一所公寓,将一张老。吕片放入留声机,《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随之飘然而出:

音符从留声机中流淌出来,老妇人看似宁静的心里早已被泪水浸透,主题音乐将她带人对往日温情的深深的怀念,惆怅却令人陶醉。钢琴与弦乐队在前进的过程中灵活变换,深情的曲调,波澜起伏的律动,带着百转千回的情愫穿越时空久久萦绕。音乐和人物都在画内,人们自然而然把音乐作为现实的真实声响来接受。这时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作为画内音乐出现的。

影片配乐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的自然衔接,过渡自然,不留痕迹。在音符继续流淌中,画面自然的由室内切换到户外,音乐也出画内音乐转为画外音乐。在位于芝加哥的现代化公寓里,理查德正在为自己的新作若思冥想,毫无灵感的他,愤怒地扯下打字机上的草纸,进而关掉自己的组合音响,《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随即戛然而止。在这段场景中,音乐开始于画面内的老唱机,在作为画外场景音乐进一步引导情感意义生成之后,又终止于画面内的现代化的音响,此时的音画关系由画内音乐转到画外音乐,又转到画内音乐,使影片达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共同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

影片《似曾相识》以它独具匠心的音画配置描绘着整个影片,浪漫的画面,柔美的音乐赋予了本片传神的诠释,这是音画语言所独有的,也是意画结合的最高境界。

[作者简介]宋荣欣(1957―),男,洛阳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吴璇(1972―),女,洛阳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报纸也应“咬”自己 下一篇:记忆与流行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