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雅斯贝尔斯的理性陶冶观

时间:2022-09-22 03:43:27

摘要:人具有可塑性是其能够接受教育的前提,“陶冶”是基于可塑性的塑造人性的方法。受教育者通过接受传承的范畴和研究方法,从知识内容的存在和构成图像中获得了对这个世界的探源。对学生理性陶冶观的培养将有助于教育发展。

关键词:可塑性;雅斯贝尔斯;陶冶;理性陶冶观

一、教育学中的“陶冶”以人的可塑性为基础

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可塑性”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可塑性意为“人的可变性、可教性、能培养性”。在19世纪教育学著作中始见这一概念,涉指受教育者形成教育的前提,也包含自我造就与自我学习。

“可塑性”概念在教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没有可塑性,就没有教育的可能性。人的可塑性可表述为:人生来只有本能,没有才能。前者是与生俱来,称为自然;后者是后天学习,称为教育。前者是人的“在世存有”;后者是人的文化社会角色扮演。对于可塑性意义的探讨,在于领悟如何使人超越自然而迈入文化境界的方法。可塑性是人形成“理性陶冶观”的前提。

二、雅斯贝尔斯的理性陶冶观

德国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在论及教育本源时指出,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发展的充分可能性,他已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冲动。”①除此之外,雅斯贝尔斯还进一步论证了人的内在可塑性与教育和交往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由于内在可塑性,人在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也在与他人交往中接受教育,在文化传递中实现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教育是要人既理解他人和历史,又同时理解自己和现实。

(一)通过“陶冶过程”实现自我成长

“陶冶”是个体的世界探源,个人通过接受传承的范畴和研究方法,从知识内容和存在的构造图像中获得了这种世界探源,它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之一。并不是每一个受教育的人都能学到教育的真正内涵,学生在教育中所获得的不仅是纯粹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了生活态度。科学性的陶冶不仅帮助人们获得知识,它更多的是培养了人们的理性。

“真理意识不会简单地存在于个体生命的直接性中,它更多地是要在一定时代的人们身上重新培植成长,对真理意识的培植通过了人类后天习得的陶冶过程。”②由此可知,真理的物质实现从来就不是单纯地从哲学思考中产生,而是在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所构成的世界里方能产生。这种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亦可以理解为陶冶的过程。伴随陶冶过程,人的自我成长得到实现。

(二)“陶冶”促使此在到精神世界的飞跃

雅斯贝尔斯认为:“人在现实此在的过程中是没有终点的,因此在他迅速地超越此在后,又为自己营建了一个空间,在这里他以其存在的一般构造与第二个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交流”③。在这个过程中,人以陶冶为中介,携带着他在原有世界所获得的知识,继而跨越他之前被给定的此在,完成了精神的飞跃。这个在瞬间实现的升华过程需要久长的积累,通过陶冶过程,人实现了由此在向精神世界的飞跃。

(三)理性的陶冶是交流、唤醒和自我实现的中介

雅斯贝尔斯认为要以理性来陶冶意识。在技术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即刻的收效却忽略了对真理的探寻,越来越少的人将目光投向寻求真理这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真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失去了展现自我光芒的外在凭借,也面临能否继续传递下去的危机。此时,陶冶意识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理性的陶冶在方法论意义上可以进行训练,“通过具有一定质量的培养过程,扩展意识就得到了陶冶,其中人们也就相应地形成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获得具有内涵的知识。”④在科技盛行的时代,习得个体在社会顺利生存的知识技能是组成陶冶的一部分,但是这种并非由内而外启迪人的智慧的陶冶是流于形式的,人在享受知识技能陶冶的同时亦会受其奴役。因此,占有知识并不等于陶冶,这样的知识并非陶冶本身。与人的理性相依生的陶冶则不然,这种作为形成人生态度的陶冶必然为人们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人们在理性中寻求道路,全面地展开精神运动。此时的陶冶是交流、唤醒和自我实现的中介,陶冶的知识能够改变人、帮助人成为他自己,助人获得永远的睿智。“毋庸置疑,每个人具有独特的个性,陶冶则意味着,在铸造和展开人的这一天然给定过程中,通过人自身的活动、意识和他特有世界的形式与一般的形式接近。”⑤通过陶冶,对具有特殊个性的人进行深层的引导,实现与人类一般形式的接近。这个接近的过程即是陶冶的过程、是在发展过程中对人的改变。

三、现代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理性陶冶观的培养

“陶冶”是一种生活形式,每个人天生情况迥然,人必须把握自己,同时也要担负历史发展的任务。雅斯贝尔斯注重精神的陶冶,他强调的是对以人的可塑性为基础的理性陶冶观的培养,全面地造就人、铸造人的本质。

我们向往真实,但不能只跟众人的激情亦步亦趋,而是要紧随着那些促使我们成为自己的内在与外在的行动。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可能性的局限,但我们却不清楚,敞开自身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行。基于以上的理论,对于人最有价值的是:形成一些东西、接受陶冶、完成他的工作、体验痛苦等,而现代教育的价值之一即是培养理性陶冶观,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詹栋梁.教育人类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

注解:

①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②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97.

③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02.

④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01.

⑤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04.

上一篇:高中物理习题拓展案例分析 下一篇:经典传承润物有声关注大学生经典诵读与经典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