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还乡 13期

时间:2022-09-22 03:42:52

摘 要:戏剧是以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的艺术形式,塑造人物形象是剧作家的根本任务。戏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遍及古今中外,因而剧作家也相应地需要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方能胜任设计形象的创作任务。历史是载体,戏剧人物形象设计是一种视觉传达,研究人的外观与造型的美学载体。历史与戏剧人物形象设计息息相关,历史知识成就了形象艺术,戏剧人物形象设计延续了历史精华。

关键词:历史知识;戏剧人物;形象设计

随着特快列车紧急刹车的巨响,62岁的亿万富婆克莱尔回到了她的家乡——居伦,一个最贫穷、最微不足道的小城。随着特快列车紧急刹车的巨响,迪伦马特也带来了他的巨作《老妇还乡》

本剧可以简单得说成是一个复仇的故事,62岁的亿万富婆克莱尔回到她曾经所居住的小城——居伦,她的到来或许对即将溃败的居伦来说是一次救赎——她可以用她的钱挽救居伦。人们对她的到来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居伦城里一位名叫伊尔的人是最具声望的人且即将成为居伦城接班人。但事情并不是太顺利,克莱尔投资巨款的条件却是杀了伊尔。原来45年前,克莱安与伊尔热恋并怀孕,但伊尔抛弃了她。还制造伪证,克莱安被迫离开家乡,沦为娼妓。市长代表市民拒绝接受这祥的捐款,但随之而来,居伦城人们的生活大为改变,人们纷纷到伊尔的店里赊帐买最好最贵的东西,所有的人都用赊帐的办法来改善生活。伊尔的儿子甚至买了汽车。这一切让伊尔感到恐惧,他在市长和警察那儿寻求保护遭到拒绝,他渐渐成为整座城市的敌人。当伊尔预备乘火车逃跑时,全城的人出来为他“送行”,人们围住他后来称他心肌梗塞而死。克莱安开了一张支票递给市长,带着一只装着伊尔尸体的棺材离去。

我认为,本剧的人物刻画是很独到的。

首先,本剧出现了一系列看似无足轻重但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人物。比如出现次数极少的两个盲人,他们长相畸形,穿着怪异,说话总是重复两遍。他们两人的设置第一是为了满足剧情的需要,因为他们是当年案情发生的重要证人。第二,他们的的怪诞渲染了这个事件的畸形。从当年伊尔为了钱抛弃克莱尔到如今克莱尔用钱买回伊尔的命,无不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再比如居伦城的市民,作者在剧中根本没有提及他们的姓名,只是用“画家,市长,警察,牧师,校长”这样的称谓惯称他们。在本剧一开始,就提及到了画家已经沦落到了在火车站牌上写“欢迎克莱尔 察哈纳西安”,而形容他时只是用了衣不蔽体的像个油漆工。而在剧末,画家已经穿着一套新的灯芯绒衣服,围着颜色鲜艳的围巾,戴着一顶黑帽子,胳肢窝里夹着一张新画的油画。画家的出现,体现了在资本主义金钱权利的驱使下,一些关于梦想关于生存的话题也变得世俗,从而讽刺了人性在资本下的弱小。而校长,作为维护纯洁的形象,并没有站出来发扬人性的光辉,而是口中一直宣称着“使我们心动的决不是富裕、奢侈、美好生活等等狂妄的念头,使我们心动的是公道以及如何使得公道得伸的问题。”口是心非的校长,虽然承认着钱权的狂妄,但实际行动仍是在行使罪恶。校长的形象又一次加重了讽刺效果,使得这次复仇人们的矛盾心理得以淋漓精致的发挥。牧师,精神领袖的象征,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具有举足轻重位置的,但他仍然纠结于矛盾心理之中。在伊尔即将离去的时候,牧师只是说了一句“我会为你祷告的”,用精神境界领域来修饰罪恶,这无疑是对资本主义诱惑的强烈抨击。市长和警察,作为行政管辖范围的领导者,并没有站出来维持正义,而是表面上表示着自身为法律的奴仆,私底下,却早已幻想着改善居伦城生活后的种种,从而纵容了悲剧的发生。市长,警察,牧师,校长,画家,分别反映了政治法律,,人性梦想等层面在利益的驱使下变得弱小,变成了罪恶的源泉。另外,剧中还有一些形象,比如说伊尔的太太,儿子和女儿。他们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也随波逐流买了奢华的衣服,穿上了高贵的鞋子,伊尔的儿子甚而至于是买了汽车。他们的赊账,不仅仅是作为亲人盲目从众的可耻行为产生了悲剧效应,还沉重得打击了伊尔,使得他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产生了极大的恐慌,以至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其次,伊尔的形象也塑造得很成功。从前,他是为了金钱残忍的抛弃了克莱尔,如今,她看到克莱尔,以为自己还会像从前一样哄住克莱尔,并对克莱尔所伪装出来的友好表示得意。这种可笑的举动,让伊尔从前的罪过显得是理所当然而罪大恶极。他不仅没有觉悟到从前的过错,还以此为傲,这确实是让人感受到他的败坏。而后来,当克莱尔宣布要夺取伊尔的性命时,他开始时表现得自信满满,因为全市人民都宣称不会做丧失人性的事情。但后来,他开始发现人们都开始赊账,开始接近金钱的诱惑时,开始无所适从,开始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以至第三幕,经历了内心极度的恐惧和痛苦之后,伊尔已经完全认识到自己的罪过,并且超越了自己。在认识到自己的罪责之后伊尔决心接受惩罚以身赎罪。他死去时候却表达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至此,从前的滑稽行为和罪恶都画上了句号,这更加增添了此剧的悲剧色彩。

最后,克莱尔的形象一定是深入人心。她曾经背井离乡,忍受着流言蜚语和爱人对她的残忍摒弃和陷害,经历了10多年的磨难,终于穿金戴银地回来了。从前被人鄙视,如今成了人人追捧献媚的救世主。作者将克莱尔塑造成了一个因为有了资本而愿用金钱买回公道得复仇者。这样,从前克莱尔的可怜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种邪恶的力量,一种和金钱权势交融后驱使人们倒下的力量。她拥有9个丈夫,并且许多是连婚礼都没举行的。这也侧面反映了克莱尔在10年后的蜕变,变得不可一世,变得可怕。伊尔死后,她看了看伊尔的面庞,始终面不改色,最后说了一句“现在他的样子完全和过去一样了,和许多年前一样,人就是那只黑豹。盖上吧。”显然,此时的克莱尔已经完成了她的复仇行动,准备带着伊尔的尸体回到卡普里岛。那她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呢?只是一具冰凉的尸体吗?其实,克莱尔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我认为,这正是作者强烈的讽刺,呼吁我们不能在资本下蒙蔽了双眼而丧失了人性。随着钱权力量的转移,克莱尔的变化正折射出了人性一步一步消磨以致完全丧尽的过程。这正是悲剧色彩的完美展现。

剧中一系列的人物都为中心服务,展现了在钱权主义下,人们被资本所诱惑,人性殆尽的悲哀。《老妇还乡》是一部展现资本主义黑暗下人伦丧失的优秀剧作,深入人心,让人深思。

上一篇: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下一篇:学排戏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