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方可制胜未来

时间:2022-09-22 02:57:16

科学规划方可制胜未来

日前,中航工业2035年航空科技发展战略和航空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工作(以下简称战略和规划研究)启动大会召开,时值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的总要求,使本次大会对于中航工业来说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提“中国梦”,而对于中航工业这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来讲,只有做好对未来的科学规划,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才能够更有力支撑实现“中国梦”。正如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启动大会上所说,中航工业必须为实现“中国梦”有所担当,要制定并落实航空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这将必然为集团公司下一阶段的大发展提供支撑,也将是制胜未来的基础所在。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此前长期的积累,才换来了最近几年中国航空工业新型号、新技术的“井喷”,让国人倍感振奋,同时,这也对中航工业的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中航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将会彻底改变军工行业长期以来的“重型号、轻预研”的历史惯性,由过去的型号牵引转而为技术牵引。届时,新型号和新技术的“井喷”将成为常态。

林左鸣之前在给《中国航空报》“科技前沿”专刊所写的创刊词中曾经提出:科学没有,科学不承认顶峰,科学宽容失败,科学不崇拜权威。而在战略和规划研究启动大会上,林左鸣再次提出,科技人员要敢于奇思妙想,敢于标新立异。在笔者看来,其宗旨就是在制定战略和研究规划时,要特别重视前沿理论和前沿技术的研究,科研人员要树立科技创新的自信心,敢于质疑并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总之,既然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就要彻底抛弃跟踪和模仿的心态,更加自信地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国外同行展开竞争。

正是因为科学没有,科学不崇拜权威,将其推而广之,要做好中航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就要重视来自民间与非航空工业领域的声音。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普通民众以及其他行业对航空工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所谓兼听则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获取更多的声音,能够使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得更完善。再者,当前社会,跨界发展、跨界融合已经成为趋势,正如跨界融合成就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巨大产业一样,航空工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发展和融合也将会催生出新的产业。

做好中航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要做到军民兼顾。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投入应用和更新速度加快,未来军用和民用技术的界限将愈加模糊,其主要表现就是军用和民用技术间的互相转化时间大大缩短,更多新技术将具有军民两用特征,比如无人机技术、石墨烯新材料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对于中航工业来讲,军品是立业之本,而民品则是兴业之源,在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做到军民兼顾,一是可以加快科技创新的进程,降低武器系统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二是可以满足民用市场的大量需求,提升行业经济效益;三是可以避免行业中军用和民用产业的分离,构建合理的行业基础,促进行业的长远良性发展。

做好中航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要重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而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航空工业领域是最有可能快速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领域之一。中航工业要推动研发设计手段的信息化创新,推动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推动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递进式创新,使整个行业具备良性发展的持久动力。

上一篇:捷德航空:打造一站式购物超市 下一篇:自由飞翔在这里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