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22 02:36:10

多渠道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比较研究

摘要:教育“立交桥”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是指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开放、多样、灵活的教育或学习途径,使各种学习成果得到恰当认可和有效衔接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比较研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沟通的教育“立交桥”,是职业教育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关键词:职业教育;“立交桥”;比较研究;资格框架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中等职业教育不能是终结性教育,要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教育系统之内的学习路径,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机会。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职业教育“立交桥”模式的比较分析,寻求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益的借鉴。

一、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立交桥”模式

教育“立交桥”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是指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开放、多样、灵活的教育或学习途径,使各种学习成果得到恰当认可和有效衔接的一系列制度安排。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均把职业教育提到与普通中等教育相近的地位,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职业教育“立交桥”模式。

(一)互相丰富

互相丰富是指通过鼓励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和中等及较高层次学校加强合作,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建立密切联系,丰富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形成人才成长的多样化途径。

1.芬兰和挪威的教育体系是采取这一策略的典型。这两个国家通过使普通教育路径和职业教育路径借鉴彼此的特色等措施,同时丰富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减少了这两种教育类型所面临的传统障碍,增强了社会对它们的认可。芬兰年轻人可以同时选择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来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并同时获得两种资格。挪威在中等及较高层次教育上为职业教育与培训路径建立了一个基于广泛基础的更灵活的框架,使学生个体、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都能从中受益。

2.台湾重视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互相沟通,形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向沟通体系。一是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转型改办成高级技术中学和综合高中;二是职业教育体系除了开设职业课程,还特别加强基础学科及专业理论学科的教学,为有潜能的学生奠定进一步接受高一层次教育的基础,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升入高一层次的技术学校(院)或报考普通大学。原来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也能跨到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及其研究所攻读技术学位课程。

3.日本已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等构成,主要分为职业高中教育、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和职业能力培训机构等四大类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体系都注重加强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和中等及较高层次学校的合作,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相丰富和融合。

(二)互相联系

互相联系是指通过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建立共同的证书体系,在两者之间实行学分认可和转换。

1.在法国,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联系密切。职业技术教育机构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有短期职业高中,又有长期技术高中,还有短期高等技术学校。在中等教育机构中可以设立高等技术教育机构。在同一层次上,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学生可以转向,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可以无障碍沟通的制度还为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

2.在英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英国政府一方面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将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的年龄降到14岁。目前英国有600多所继续教育机构提供继续教育课程,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大约有40%进入继续教育机构学习。继续教育机构还面向社区为成人提供教育以及培训服务。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多种多样,包括继续教育学院、农学和园艺学院等。继续教育学院的规模和课程门类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课程门类齐全、学习形式灵活多变、学生年龄跨度较大的特点,都开办学术性、普通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等证书课程,可实行远程教学、全日制或非全日制教学。

在英国,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16岁青少年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直接就业,其中有许多人在企业成了学徒。英国学徒制现在通常被理解为“企业内的基础训练”,整个学徒期一般要持续4~5年。通常的做法是:第一年学徒工脱产到继续教育学院或到“产业训练委员会”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在以后的几年中,培训主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学徒工如能成功地完成整个学徒训练计划并顺利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职业资格或职业证书。

(三)互相统一

互相统一是指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抛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差别,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学科教育。

1.瑞典职业教育与培训体制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统合的体制,即没有专门的、独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瑞典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初始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培训。初始职业教育主要指由高中阶段提供的职业导向性课程,继续职业培训指中学后阶段所有的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培训。这种体制的特点是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消除职业社会歧视,有效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美国中等教育绝大多数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合一的综合型中学,单纯的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学为数较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计入免费义务教育,传统上分为七大类、400多种课程门类。由于美国实行自由升学、自主择校,中、高等教育课程衔接制度相当完善。政府不设分类招生指标和入学考试等限制,各级院校与其上一级院校之间采用课程衔接协议发展衔接关系。选学完全学术课程、职业课程和普职兼修的高中毕业生,只要愿意升学,都能以合格学分获取统一式样的高中毕业文凭,向各类高等院校申请学习位置,各院校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接收学生并实施教学。社区学院任由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并任由其选择学术课程与技术课程,且均可以合格学分获得“副学士学位”文凭,取得就业和继续升读本科的双重资格;本科层次的大学则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合格毕业者兼收,不同“出身”的学生都可以找到继续学习的站点。

(四)职业提升

职业提升强调职业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及其与雇主的密切联系。这种模式通过维持和强化职业教育的特殊价值及其与普通教育平行分列的性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

1.德国职业教育与工商界的紧密合作具有悠久的传统。业主和教育界的代表定期举行各种会议,讨论就业市场的需求,行业协会在高等教育立法和制定政策时发挥重要作用,大学校董会有更多工商界代表参与。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德国有近60%的青年接受“双元制”培训。德国在双轨体系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多样化,形式和内容十分广泛,不但发展了多种类型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机构,而且开放了职业学校的招生条件和入学标准,鼓励和吸收普通高中及各全日制职业、半职业性学校学生和社会青年参加“双元制”培训。另外,根据经济生产发展趋势,德国在部分高中加进较多的职业技术类教学内容,形成了专科高中、技术高中或职业文理高中,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从而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外延,为学生日后学习专业或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德国部分地区,作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沟通的桥梁,还设立了学制一年至三年不等的“中间型学校”,为职业教育毕业生进行学历达标补习,使之能够提高文化素质,获取升学资格,满足其各种升学需要和大学补充合格生源的需要。

2.瑞士职业教育的各级结构衔接合理、相互协调,政府将中等、高等和继续职业教育三大块之间以及它们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以各种资格证书和文凭为桥梁相互连接起来,绝大多数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只有15%的毕业生选择进入学术高中再进大学的途径。

瑞士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学徒制和全日制职业高中教育两种方式进行的。学徒结束三年左右的学徒期后,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联邦职业资格证书(CFC)”,从而获得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期满后通过毕业考试者可以获得“职业会考毕业文凭(MP)”,凭该文凭可以直接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而持有CFC证书者要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则必须先学习1年的补充课程,通过考试并获得MP文凭后才有资格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高职课程;也可以再经过2年左右的学习,通过考试获得“专业文凭”或“技师文凭”,再进入高等学校;还可通过考试获得“联邦文化”后参加高等专业考试(师傅考试),获得师傅的资格。

二、构建职业教育畅通“立交桥”的保障

(一)制定相关法律

德国通过颁布《职业培训条例》《职业教育法》《标准考试条例》等法律,规定每个职业考试的最低标准,考试严格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质量的“双元制”培训。如《职业教育法》规定,各类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教育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组织和管理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负责。

(二)建立资格框架

2008年4月23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一致批准由欧盟委员会建议的“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以下简称“欧洲资格框架”),这是欧盟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欧洲资格框架的核心是它的八级资格水平,每一级资格水平均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是对与该级资格水平相关的学习结果的界定。欧洲资格框架的建立和实施将对促进欧洲融合、建设欧洲人力资源强区和构建欧洲终身学习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澳大利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该体系把全国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简称TAFE)既自成体系,又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互相沟通、紧密联系,构成各种类型教育之间互通的立交桥。TAFE可以颁发6级证书或文凭,获得证书或文凭的学生即获得在澳大利亚就业的资格,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

(三)实施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制度

实施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制度旨在重视和评价一个个体掌握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不论它们是在何处或如何获得的,这都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制度在欧盟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

上述各种模式都有其长处和不足,我们应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我为主,博采众长”,集各种模式之大成,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断加深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教育系统之内的相互融合,深化产学合作的办学路子,完善职业教育资格认证制度,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责编:赵洋

上一篇:“后危机时代”政府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研究 下一篇:SPSS软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