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试题充满思维挑战

时间:2022-09-22 02:25:13

让数学试题充满思维挑战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传统方式之一,应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所以教师也要在考试过程中设置些许充满思维挑战的试题,让学生历经种种考验,体验挑战成功的快乐。

一、在趣味中挑战学生的综合知识

【例】谜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请联系生活经验仔细琢磨,猜一猜:

(1)1000×10=10000 (打一四字成语);

(2)七天七夜 (打一两字数学名词);

(3)老爷爷参加赛跑 (打一我国古代数学家人名);

(4)黑头发飘起来 (打一两字计量单位)。

赏析:这是一组巧借“谜语”外衣的趣味题,答案分别是“成千上万、周长、祖冲之和毫升”。学生看到这样的趣味题,似乎不觉是在考试,而是在进行游戏,做题的兴致会很高。这样的趣味题融入了日常生活百科知识,既需要学生将生活与数学进行有效“链接”,更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意及潜在的寓意有深度的理解,完全在挑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导向:数学试题不仅应规避“繁、难、偏、旧”,而且要切实改变数学试题本身的“冷面孔”(当然并不是所有试题都要改的)。相信以上这组“一点即破”式试题,“猜”的背后其实是对学生综合知识活用的挑战,让学生不觉数学枯燥,反觉学习数学知识很有趣,很有用。

二、在阅读中挑战学生的钻研能力

导向:“书本书本,教学之本”。此类试题意在导向教师对课本做合理的“二次开发”,将静态的教材资源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表达之下探寻其所蕴藏的数学元素,提高学生钻研数学教材的能力。

三、在推理中挑战学生的思辨功底

导向:将此题变身——知道每个汉字所代表的数字,让学生算出总和是2011,这就很简单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得出结果,而如此“逆向”后就陡增了难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思辨能力。这出题的一正一反,体现的正是对知识和能力考核的差异,意在提醒教师,简单数学知识呈现的背后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需要将简单的知识适当变形,以此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水平,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桥梁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下一篇:超长距离泵送混凝土施工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