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约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

时间:2022-09-21 10:44:51

论制约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这主要是由于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而造成的。影响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大致有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并积极寻求解决策略,是提高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制约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便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民族经济;制约因素;策略

0.前言

我国是56个民族相聚的大家庭,少数民族人数比较少,在全国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仅为8.4%。为了便于少数民族当地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制度。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仍然不是十分理想,在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甚至还没有达到9.5%。由此可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还处于较低阶段,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1.简析制约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自然环境因素

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大多是在我国生态比较脆弱的石山岩溶、黄土、荒漠化、干旱半干旱以及高原边缘化风沙化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区。而且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气候较为多变,是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经常会发生风沙、地震、滑坡、泥石流、雪灾以及风暴等。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再加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使得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的开垦土地,极大地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速度,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极大。

1.2 基础设施因素

很多民族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大多位于大山深处以及草原腹地,对于相关基础设施的修建和完善十分有限,很多基础设施仅仅能够对当地民族的基本生活需求进行维持,难以更多的为当地民族所服务,并且服务的项目十分有限。据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调查表明,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然有没有通电的村落,没有电话以及邮政的等通讯工具的地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公路与外界相通,也不能对有线广播以及电视节目进行接收,甚至还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竟然没有安全的水进行饮用,条件极为艰苦,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十分困难去解决,更谈不上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了。这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难以和外界及时进行联系和沟通,很多有效信息和自愿并不能及时的获取,导致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对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和限制作用。

1.3 经济环境因素

据相关数据和资料显示,我国的成长性中小型企业比较集中在沿海地区,仅仅广东省的成长性中小型企业就占有很大的比例,大约为14.77%,然而,我国近十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成长性中小型企业却仅仅只占10%不到。并且,在经济环境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例最大,非国有性的企业比重相对较小。很多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国家更加加大了对东部地区经济的重视,而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却予以忽视,使得东西部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西部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投入,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2.提高我国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

少数民族作为我国民族的大家庭,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积极地意义。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我国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第一,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财政收入较低,因此,国家可以适当的加大和扩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范围和标准,对财政收入进行及时且合理的转移和支付,对一般性转移支付加以重视,并加大其在转移支付中的比重,促进财政转移支付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必要的法律监督和制度化管理,提高少数民族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且对于民族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产业和项目更应该加强扶持力度,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民族产业的竞争力。另外,还应该不断改善和提高和完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并且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对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进行积极的帮助,利用全国人民的力量促进西部建设和发展。第二,合理开发和建设民族地区的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措施加大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并适当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另外,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时,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革,不断与国际经济相接轨也是十分重要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断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实现社会稳定,走向共同富裕,加强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马秀萍.论制约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02):125-126

[2] 朱宏伟. 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述评[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02):78-79

[3] 翟东堂. 我国民族经济发展权若干问题探讨[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25(02):103-104

上一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探析 下一篇:薄套类零部件热装温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