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养母在暮年与贫寒养女了断恩怨

时间:2022-09-21 10:44:45

母女情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67岁的张玉玲早年毕业于上海一所大学的建筑系,后一直在沈阳的一所高校任教。张玉玲曾结过一次婚,但因与丈夫性格不合而于1994年离婚,之后她一直单身,膝下也无子女。

1999年春节,张玉玲回吉林老家过年。在去姑母家拜年时,她发现姑父姑母请了个乡下来的小保姆,名叫李小月。李小月当时只有16岁,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只要有一点闲下来的时间,她就捧着书本看。张玉玲问她看的什么书,小月说是高中课本。原来,小月家在农村,父母身体都不太好,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因为贫困,学习成绩原本优秀的她不得已辍学了,出来打工挣钱给父母看病。

看李小月这么小就外出打工,张玉玲很为她惋惜。张玉玲虽然没有孩子,但很喜欢爱学习的学生。接触中,张玉玲发现小月懂事、勤快,很招人喜欢,她便萌发了一个念头,自己已经50多岁了,身体大不如前,而身边又没有孩子,不如将小月收为养女,培养她继续读书,这样的话,她既有个好前途,自己晚年也有人照顾了。

张玉玲和父母及姑母商量,大家都觉得小月这孩子不错,支持她的想法。于是,张玉玲和姑母一起找小月谈话,问她愿不愿意做自己的养女。得知张玉玲是大学教授,还愿意供自己上学,小月高兴极了。可她又觉得这事要和父母商量一下,张玉玲于是说:“行,欢迎你父母到沈阳来我家看看。”

李小月和父母一起来到了沈阳。看到张玉玲住着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家里有整整两大书柜的书,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张玉玲知识渊博,性格又好,李小月的父母当即表示,愿意把女儿给张玉玲做养女。

不久,李小月正式来到沈阳与张玉玲一起生活。为了让小月继续上学,张玉玲在户口还没给她办好的情况下,到处托人去找教学条件好的高中。最终,和平区一所重点中学收取了6万元赞助费后,让李小月入了学。张玉玲到有关部门正式办理了收养手续,李小月也改名为张小月。

张玉玲担心小月离开学校一年多了跟不上进度,每天晚上都要抽时间辅导她的功课。在生活上,她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小月,每天都要保证给她吃两种水果,喝一杯牛奶。到了周末,她还带着小月去逛商场,帮她买了里里外外的新衣服……小月瘦弱的身体很快就丰盈起来,脸色也变得红润,全身上下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小月也非常懂事,张玉玲对她那么好,她内心非常感激,也在生活中处处照顾养母。张玉玲的关节不好,一到阴雨天就疼,小月便提醒她戴上护膝,为她热敷、按摩。晚饭后,母女俩经常挽着胳膊一起去散步,互相谈着各自一天的生活。在共同生活中,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渐渐地已经像亲生母女一样了。大家都羡慕张玉玲有个这么懂事的女儿,小月也觉得自己很幸运。

2002年,小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沈阳一所大学的金融专业。张玉玲感到特别高兴,特意将小月在吉林的父母请到沈阳,专门设宴一起为她祝贺。

上大学后,张玉玲嘱咐小月要专心学习,不要因为谈恋爱而分心。她对小月说:“孩子,以你的头脑,将来能读硕士、博士,只要你考上了,我就供你念!”小月点头说:“妈,您就放心吧!”

小月住校后,张玉玲怕她在学校吃不好,休息不好,便三天两头往学校跑,一是给她送些吃的,二是检查一下她的功课。到了周末,她便把小月叫回家,为她做上一桌她爱吃的菜,向她了解在学校的情况,临走时,还要给她口袋里塞上足够的零花钱。

小月也时刻惦记着张玉玲,自己不在家,她担心养母寂寞,就天天打电话回家,还用自己省下来的钱给张玉玲买了一个按摩椅。学校里的同学都不知小月是张玉玲的养女,看到张玉玲对她那么好,都羡慕她有一个好妈妈。

矛盾显现,母女关系出现裂痕

大学三年级时,小月在一次旅游途中结识了在沈阳另一所大学就读的男生。男孩家在河北农村,与小月同岁,两人一见倾心。从此,开始经常悄悄地约会。

小月怕张玉玲生气,便一直瞒着她自己恋爱的事。张玉玲见小月在家里时总是神秘地打电话、发短信,还经常说学校有事周末不回家。张玉玲去学校看她,才从同学那里得知她最近交了男朋友。

当了解到男孩家里的情况后,张玉玲坚决表示反对:“我本来就反对你上大学谈恋爱,现在你不仅不听,还找了个农村家庭的男朋友,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小月说:“现在大学生有几个不谈恋爱的?如果没有男朋友,会被人说没有魅力的。再说,农村家庭怎么了?我不就是农村的吗?”张玉玲语重心长地说:“正是因为你是农村出来的,你才更应该深有体会。我不希望你将来的生活不幸福,更不希望你背上沉重的包袱。”小月不高兴地说:“是不是在您心里,我和我的家庭都是个包袱?”张玉玲说:“你怎么这么说?我什么时候把你们当包袱了?”

那天,母女第一次发生了争吵,闹得不欢而散。张玉玲看说服不了小月,便悄悄去找了那个男孩,告诉他不要再纠缠小月。男孩问:“是小月让你来的吗?”张玉玲说:“你们两个的条件不般配。我可以郑重地告诉你,我是她的养母,她的事我做主。如果你们不分手,我将不再供她上学,并去解除收养关系。”

不得已,男孩主动提出了分手。小月很快得知了前因后果,后来此事在学校也传开了,有人开始议论纷纷,她感到非常气愤,觉得张玉玲的做法有点过分,为了达到目的,竟然不顾女儿的脸面。她回家和张玉玲大吵了一架,两人半个月都没说话。

2006年4月,小月考研究生失利。张玉玲让她好好复习,第二年再考。可是,小月说自己不想考了,想毕业后先找份工作赚钱。张玉玲苦口婆心地劝她要把眼光放远些,可是,小月却说自己对考研没兴趣。张玉玲生气地说:“真没出息!看来从小生活在什么家庭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张玉玲的话刺痛了小月,她说:“我知道您从骨子里就看不起我们这些乡下人。如果是这样,当初干吗收养我?”张玉玲被噎得半天说不上话来。

这年7月,小月大学毕业了。张玉玲心里虽然生她的气,但还是托人在一家银行为她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可是,小月只上了两个月的班,就自己做主辞职了。张玉玲对此非常不满,可小月坚持说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要去一家保险公司拉单,这样挣钱多。张玉玲叹着气摇摇头:“哎,叫我说你什么好呢?”

张玉玲觉得女儿大了,只要她还把自己当妈,像过去一样,就随她去吧,如果管多了,说不定还会影响母女感情。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她心里越来越不舒服。

小月到保险公司上班后不久,她的父母突然来到了沈阳,说是小月工作挣钱了,让他们来沈阳玩。张玉玲悄悄把小月拉到一边,问她为什么这么大的事不告诉自己。小月反问:“难道我让父母来沈阳还要征得您的同意吗?再说,我想您也不会反对吧……”

张玉玲只好把不满压在心里,热情地招待小月的父母。小月父母的到来,彻底打乱了张玉玲的生活,他们把家里的电视机开得很响很响,上了厕所也不冲,随地吐痰,甚至还招呼小区的邻居到家里来打麻将……张玉玲真不愿回那个家,只好躲到图书馆去看书。

小月的父母在沈阳住了半个多月,终于要回去了。张玉玲给了小月500元钱,让她给父母买些东西带回去。小月说:“妈,您再给我2000块吧!我要给母亲买些药,我的钱都花光了。”张玉玲想了想,还是给了她。

小月工作后,花钱变得大手大脚,没钱了就向张玉玲要。张玉玲劝她节省点,攒些钱,她却听不进去。一个周末,张玉玲洗衣服时无意中在小月外衣口袋里发现了几张汇款单,都是寄给她乡下父母的。原来她总跟自己要钱,是寄给她的亲生父母了!张玉玲虽然工资不低,但也是有限的,以后养老、看病需要不少钱,这样下去怎么能承受得起呢?

张玉玲准备和小月好好谈谈。可还未等她找到机会,小月就又向她开口要2万元,说是父母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想重新盖几间新房。张玉玲再也忍不住了,说:“我又不是开银行的。我收养你,培养你,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儿,但我没有义务负担你的父母啊!”小月不高兴了:“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能不管吗?”张玉玲说:“你可以管,但不能总向我要钱吧?”

张玉玲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便找到自己的好友诉苦。好友对她说:“玉玲,你都60几岁的人了,小月毕竟不是你亲生的。所以,你还是要多个心眼啊!你不如和她签个协议,让她保证每月给你多少钱,即使她将来不管你,你也可以用这笔钱请个保姆。”

张玉玲觉得好友说的有道理,便向小月提出签协议的事。小月问:“有这个必要吗?”张玉玲说:“我觉得还是这样好。”在张玉玲的坚持下,2008年3月,两人签订了一份协议,内容是小月每月交给张玉玲1000元做为赡养费。

拿着协议,张玉玲心里踏实了许多,而小月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她觉得,张玉玲这是不信任她,如果她是亲生女儿而不是养女,她还会和自己签这份协议吗?从此,两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恩断情绝,法庭相见成永远的痛

协议让小月和张玉玲疏远了许多,平时下了班小月总是尽量在外面呆到很晚才回家,她特别渴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

上班以后,小月先后交过几个男朋友,结果都分手了。2009年8月,她认识了在三好街一家网络公司打工的男友。男友的父母都是普通的退休工人,家庭条件很一般,但他对小月呵护备至,让失落中的小月感到很温暖。两人很快陷入热恋中,并于2010年国庆节结了婚。由于他们没钱买房,只好暂时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小月知道张玉玲对自己的这个男友肯定不满意,因此在办理结婚登记之前一直瞒着她。张玉玲为此很伤心,觉得女儿根本不把她这个母亲放在眼里。她本不想去出席婚礼,但又觉得那样会闹僵两人的关系,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并送了一份不薄的礼。

小月结婚后,就很少再到张玉玲这里来了。张玉玲感到很孤独,有时打电话让小月和她老公一起回家吃饭,小月总是找借口推托。想想过去母女俩在一起欢歌笑语,现在却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张玉玲内心倍感凄凉。

2011年9月初的一天,好友来看望张玉玲,得知她的现状后,劝她应该再找一个老伴,说小月毕竟已经结婚了,关系又这么紧张,将来不一定能靠得上。张玉玲觉得有道理,也动了这个心思。不久,好友就给张玉玲介绍了自己的远房表哥黄孝和,极力地撮合他们俩。

2012年2月底的一天,张玉玲早晨起床后突然头晕得厉害,站都站不起来。她急忙抓起床头的电话打通了小月的手机,说自己病了,让她赶紧回来一趟送自己去医院。谁知,小月却说:“我妈住院了,我正买车票要回去看她,你找单位的同事陪你去吧!”

张玉玲感到很寒心:看来,养育之恩毕竟敌不过血缘之亲啊!她只好给黄孝和打电话,黄孝和立即赶来,将她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她是高血压,而且很危险,必须住院。在整个住院期间,黄孝和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照颐他,让张玉玲很感动。出院后不久,两人便决定结婚。

张玉玲把自己再婚消息告诉了小月,小月大吃一惊。养母单身20多年未再婚,为了养老还收养了自己,现在,她都奔70的人了突然说要结婚,这不是明摆着对自己不信任,以后遗产不让她继承吗?小月心中不悦,冷冷地对张玉玲说:“结婚是您自己的事,我无权干涉。”

2012年10月,张玉玲和黄孝和组成了家庭。让张玉玲伤心的是,婚礼当天,小月竟然没有露面,而且自从她结婚后,小月该给的赡养费也不再给了。张玉玲很失望,她没想到自己为小月付出那么多,却是今天这种结果。

张玉玲几次打电话给小月,让她将赡养费送来。可小月说:“我现在正准备买房,拿不出钱给你。反正你现在也不缺钱,以后再说吧。”

小月的态度让张玉玲彻底失望了,从前那个懂事、贴心的女儿已经不复存在了,她不可能再管自己,那收养关系还有什么必要存在呢?考虑再三,她决定和小月解除收养关系。小月没有反对,两人于20l3年3月在公证处办理了解除收养协议。随后,小月就将自己的名字又改成了李小月。

由于黄孝和的退休金不多,医疗费也要自己负担一部分,加上他们年龄大了,经常要跑医院,因此两人的退休金每月都剩不了多少。为了将来考虑,张玉玲觉得小月应该按照协议继续付给她赡养费。虽然两人解除了收养关系,但毕竟自己10多年为她付出了那么多精力和财力,她有义务赡养她。

张玉玲多次找小月要赡养费,小月却说:“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我凭什么还给你钱?”张玉玲说:“我们签了协议啊!”小月说:“那只能制约我们是养母女关系的时候,现在,它已经失效了。”

张玉玲想想自己这么多年真心真意地爱护、培养小月,把她从一个乡下打工妹培养成大学生,帮她办了沈阳户口,而她却视这份感情不顾,这实在太讲不过去了。张玉玲咽不下去这口去,考虑再三,她决定到法院小月。

2013年7月,张玉玲一纸诉状将小月告到了法院,要求她按协议给予自己赡养费,并补偿她多年来为她花费的生活费、教育费等。

养母告养女,一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于解除收养关系后,张玉玲是否还有权利要求小月支付赡养费,并对过去的付出进行补偿,大家也是众说纷纭。法官对双方进行了两次调解,耐心地向两位当事人解释了我国《收养法》的有关规定。2013年11月初,双方经协商后达成协议:小月每月给张玉玲700元赡养费,并一次性补偿给她5万元。

原本是一段感人至深的爱心佳话,谁都没想到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收养子女应该是一种良性的社会关系,无论是充满爱心的收养,还是为自己防老而收养,都是值得赞赏的。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毕竟没有血缘关系,一旦发生矛盾与纠纷,导致收养关系结束,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遗留问题。如何保护当事人的合理权益,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上一篇:丈夫绝症而去,洋媳妇如何与公婆同一屋檐下 下一篇:备受摧残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