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应用

时间:2022-09-21 08:55:35

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应用

2007年湖南省新课程全面实施。我作为普通高中的一名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领悟,也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运用,本文就新课程的理解和运用谈几点想法。

一、坚定“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

“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坚定的是思想理念,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完全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去。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是在旧的体制下成长的,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接受较慢。也有相当多的年轻教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视为口号,没有真正理解其本质和重要性,在教学中不能真正落实和践行,往往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现象。

1 “学生健康成长”是精髓。

曾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提出“增进学生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并培养出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由此可见“学生健康成长”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主体”,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理解要与时俱进,要更加深透。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只有坚持“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才能主动地思考,探索新的方法,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杜绝形式主义。

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提倡“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更要牢固“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的地位,当前的素质教育在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对“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口号,我们学校多年以来,虽然要求全校教师必须不折不扣地实施,但也有个别情况看来不容乐观。

教师常常会抱怨学生多么不喜欢自己上课,只会得出学生还喜欢学习的错误感觉;教师只会感叹教育出现了问题,没有几个自我解剖,认识自身的不足;我们的教师没有耐心和学生沟通,只会说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

说到底,关键是没有真正地实施“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只有真正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想学生所想,只有真正地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考虑,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课,才会在你的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教学方法更应多样化

新课程的根本理念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恰当指导,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下述做法将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1 学生当主人,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此次课程改革的突出重点之一,是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教学中根据教师自身水平和学生的个人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当然,这样教师就必须对每一类课程都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学习评价。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只有在这种选择性的前提下,才可能实施依据地域、学校、个体的具体实践而进行的差异性教学,使学校教育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

2 实践中掌握知识,实现自主学习到我要学习。

学校教育知识的掌握是历来强调的学习重点之一,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获取和应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根据知识的来源不同,我们教学的侧重点因此而不同。

3 让学生深入设计平台。感悟知识。

以往教师与学生的主置与新课程要求的主置有着本质的区别。新课程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建良好的平台。

(1)构建探究平台。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并在上课中解决问题。如高中课程中,关于人体供能系统的学习,开始以单手提重物为切入点,提出为什么重物能提起,但不能持续做静力性练习,让学生开始对这类运动人体供能的探讨。教师进而提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运动持续时间的增长,人体又是如何供能的,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体验、去探索。

(2)构建现实生活平台。

新标程要求重视直接实践体验,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体验、生活实践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发掘和利用贴近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科学地插入到学习中。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使教材回归生活,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显得轻松自如了。

4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免会出现失误,但失误更多的是由于过去的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偏差而导致的。这些失误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呼唤“成功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学习的乐趣。但如何培养这一理念?可以从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入手,实现新观念的“转换”。如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只有一个第一,其他人未免有些失落,这就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启发方式、不同的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学生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5 积累知识,掌握技能技巧。

课程十分强调知识、技能、技巧的积累。各科知识、技能、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积累起来的,它一般要经历理解、记忆、巩固练习、巩固提高等一个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技能、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与校外的实践。让学生在延伸、拓展、深化中将获得的技能技巧加以“保存”,以兴趣的积累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对教师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知识更新、观念更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才能把新课程运用到实践中来。我认为,教师应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

1 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新课程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运用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就应该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多多尝试,多多开展。我们教师要多上、多看公开课。公开课是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共同提高业务能力的最好场所,听课教师要在课中认真发现,课后认真探讨、总结新课程运用的程度和运用时机,对运用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执教者应在课前认真备课,备课中坚持新课程的精神,课中努力实践,课后自我评价,认真听取同行们的评价,发现不足之处,认可运用好的地方,通过双方的探讨,加强对新课程的更深入理解。

2 培养独特而具有魅力的教师个性。

每一个教师都有个性,但个性有软弱的,有强硬的,有平淡的,也有激情的。本人认为教师一定要有外硬内柔的特点,“硬”体现在作风、体现在外表,给人感觉就有阳刚之气,热血沸腾,充满激情。“柔”体现在为人,体育教师不仅给学生、给外人感觉气质刚烈,同时要有情味。“情”就是用心来交流。

新课程提倡新型师生关系。我认为,我们教师要用心和学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一要有爱心,二要会表现,教师的表现就是用风趣的、积极的、变化多样的课堂语言来表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师生互动上达到师生合一。

许多教师都有同感,认为稍严肃些,学生没有气氛,稍热情点,学生就无法无天。在实践教学中,本人主张严而有趣。在有趣的学习气氛中,制定规则,让学生在开心学习中,能做到该严肃时就严肃,让学生真正喜欢任课教师。教师以个人魅力吸引学生,以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以个人魅力引导学生。

四、对新课程实践坚定信心

新课程,作为我们湖南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我们一线教师接触得最多、感触最深,也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一线教师对新课程实践应坚定信心。

新课程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假如我们不假思索地搬来就用,我们就会在新课程中失去自身最深层的学习动力,我们就会认为,新课程什么都是对的,什么都是好的。若是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我们教育的改革就会失去源动力。因此,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一线教师,而教师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上一篇:小型水塔自动抽水控制装置 下一篇:妙解化学实验设计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