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08:46:2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08-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明确的阐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在教学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数学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正常的健康的发展,各种数学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的过程。

数学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探索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呢?

一、营造氛围,创设参与条件

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赞赏的眼神,商量的语气,认真的倾听,平等的谈话,亲切的交流,互动的参与等等的教学行为,给予了学生无限的关怀和尊重,使学生备感亲切,从而保证学生始终带着积极的情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我认为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可从两方面努力:

1、给学生自由。教学中,教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硬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使学生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思维得以自由驰骋,从而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2、给学生民主。在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疑惑的问题,允许学生发言不正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错误。

二、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对学生的学习,内因的最好的激发方法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参与的愿望。

1、创设兴趣情境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如在教学《高矮》一课时,课前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来,其他学生说说谁高谁矮,学生的兴趣很高,接下去再让学生自己找同伴,来说说谁高谁矮,学生的兴趣更浓,有的两人比,有的三人比,甚至更多人比,这样,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学习效果良好。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导入新课常用的一种手段。正是我们教师有意识的创设的这种 “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引人入胜的数学世界。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一课时,首先用教学课件播放动物来参加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说出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有多少只?在学生得出了多个不同的答案后,教师总结:“我们要记住来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有几只,还挺不容易的,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呢?分组讨论。” 就这样,一个有意创设的矛盾冲突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很快地把老师的教学要求转换成学生的学习愿望,并由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了求知欲望,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使学生能以饱满的学习激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去。

3、创设竞赛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人人都想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开展“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学生乐于参与的竞赛活动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建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上进的精神。

三、形式多样,维系参与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尽量地创造条件,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1、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对促进知识内化有着特殊的功能。如教学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去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严师”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教”的角色向“导”的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同时,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3、分层练习,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教师在练习题设计上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每个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达到 “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总之,每一堂课的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我们都应遵循是否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这一原则,以此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思维,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上一篇:汽车技术进步与高职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浅析传统手工业的影响及传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