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时间:2022-09-21 08:05:18

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摘 要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课堂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有效利用课堂上的错误资源,发挥错误的价值,将使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本文结合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实践,从错误资源的解读、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分析以及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对今后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 错误资源 原因分析 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Efficient Use of Error Resource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Classroom Teaching

SUN Yanyan

(Linping Vocational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110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udents in the class call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and exploration must be accompanied by a large number of errors generation. Effective use of resources in the classroom mistake to play the value of error, will make the classroom exciting because of errors. In this paper, "Financial Management" classroom practice, from reading the wrong resources, student cause of the error analysis, and effective use of resources in the wrong elaborate three aspec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ovided for future reference.

Key words error resources; cause analysis; effective use

1 错误资源的解读

所谓“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认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错误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所以,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 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分析成因,善于利用,让“错误”成为实现新课标的宝贵资源。

2 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尝试、开放探究必然生成比以往教学更多的差错。多年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生活经验片面性造成的错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基本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观念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将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

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内容时,曾出示这样一个问题:

李某年初出资100万投资了一项目,年底项目结束时亏了2万元,请问:该投资项目可行吗?(学生集体答:不可行)

若李某在年底赚了2万元,请问:该投资项目可行吗?(多数学生回答:可行)

不难理解, 学生之所以答错,是因为他们缺乏生活阅历,不知道今天的100万与一年后的100万经济价值是不一样的。他们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行,仅仅停留在看结果是盈利还是亏损。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使学生考虑问题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这是学生年龄,学习程度所致,需要我们教师为他们拨开迷雾,找到真理。比如这个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也是有机会成本的。

2.2 概念理解不透彻产生的错误

财务管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基础之上,而这些概念、原理相对来讲是比较抽象的,这就造成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困惑,从而形成了知识方面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现金的相关成本时,学生常常把机会成本和持有成本等同起来,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

事实上,机会成本和持有成本很多时候是有区别的,书上是这样定义的:持有成本也叫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而放弃的再投资收益和增加的相应管理成本。很多同学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第一句话上——持有成本也叫机会成本,但这里第二句话才是帮助我们理解的关键——持有成本是包括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两部分的。

2.3 审题不仔细,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

学生在做题时,易受到课本知识的制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遇到新问题,想当然的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题等“似曾相识”的答案,不加以具体分析,误入命题者巧设的“陷阱”中。

例: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10万元,现金折扣为“3/20,n/30”。企业于发货后第18天收回货款,则营业收入为( )元。

A.100000 B.97000 C.103000 D.99997

学生第一次做到这道题目时,多数会认为B选项是正确答案。因为他们会想当然的理解成第18天收款,应给予对方3%的折扣,从而选择了B选项。但事实上,现在的问题是营业收入为多少,而不是可以收到多少货款。

2.4 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低级错误

对于中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像财务管理这门课,计算量比较大,每次考完考试,总有一些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唉,这道题我会做的,只是又算错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少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写字潦草,结果是0、6不分,1、7混同等;计算不论数的大小,全部口算,有的虽有草稿,但写得乱七八糟,甚至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经常出错。二是缺少计算后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是过于自信,而有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其实,相对于知识性的错误,像这样的低级计算错误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更为麻烦。

3 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十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直接更正学生的错误,告诉正确的做法,由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效果往往不佳。但若能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利用错误,激发求知欲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并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时,曾在两个班级做过以下尝试:一班上课时,采用讲授法,分别从货币时间价值的定义、实质、表现形式、计算四方面做介绍,整堂课非常流畅,但课后学生反映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太强;在二班上课时,先通过前面讲的李某的案例进行导入(暂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对错评价),继续抛出问题:如果100万存银行一年后可以得到104万,而去投资那个项目只能拿到102万,项目可行吗?这时学生都会回答不可行(之前大家认为是可行的)。这里答案出现了冲突,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求知欲望。

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一次测试,对于记忆性的知识,两个班学生的掌握情况相差不大,但对于有关货币时间价值延伸出来的理解性的问题,二班学生的分析能力明显好于一班学生。事实证明, “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3.2 比较错误,消除思维定势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定势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针对学生常易混淆的题目,在教学中会这些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去比较、去分析,从而加深印象。

3.3 巧用错误,突破难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它是由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与学习的新知识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学习时往往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进一步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例:企业赊购原材料一批,流动比率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难以确定

财务管理中这样的选择题对我们同学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目,选A、B、C、D的同学都有。首先会让四种答案的学生代表一一陈述自己的理由,然后让学生再做选择。基本上第一轮分析下来,可以排除C选项(选C的同学,基本上存在分子分母等额增加,整个分数结果不变的认识误区)。对于A、B选项,建议大家借助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企业原来的流动比率是2:1,赊购原材料(假设是1单位)后,企业的流动比率就变成了3:2(下降了),但如果企业原来的流动比率是1:2,赊购原材料后,企业的流动比率就变成了2:3(上升了),所以A、B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正确答案应该是D。通过对学生所选的每个选项的分析,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纠正了学生的一些认识误区。

3.4 预设错误,加深印象

在财务管理的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常常出现的一些低级错误,在备课过程中就会有意设置一些“陷阱”,或者课堂上教师有意“出错”,让学生抓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在课堂练习中设置找茬、纠错这样的环节,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如在讲解量本利分析法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某企业生产J产品,每件售价1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固定成本为400000元,税后目标利润为375000元(已知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计算:为获得税后目标利润,企业至少应销售多少件产品?学生第一次接触该题时,很多学生会把375000看成是目标利润,直接代入公式。

实践证明,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多犯粗心大意的错误,有利于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4 结束语

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识别错误,把错误当成一种难得生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那么错误就能成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贴良药。笔者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大激活了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俊礼.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素质教育论坛,2009,15:93-94.

[2] 杨大花.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教育教学研究,2009.2:20.

[3] 华应龙.聆听儿童思维真实的声音——我的融错教育观[J].人民教育,2010.12.

上一篇:试论高校日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下一篇:坚持保教并重提升户外活动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