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进灵魂的烛光

时间:2022-09-21 07:34:02

毕淑敏的《女心理师》是一部以解剖人性、烛照幽的灵魂世界为旨归的小说,是“残酷与温暖交织的心理励志小说、一部心灵的小说”(毕淑敏语),也是国内首部心理学小说。

“现代人的不幸之一便是许多人正遭受这种个性分裂的痛苦”(荣格《人及其象征》)。在《女心理师》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还是形形的案主所展开的繁复的心理世界,在意识和精神源头,精神、人格原来已悄然分裂,甚或支离破碎,这正是现代人的精神特质之一。这些碎片足以让意识模糊、无意识所掩饰的复杂的人性和人性之外的当下社会昭然若揭。

贺顿是一位长相平淡无奇却又能攫人心扉的女子。这个并不美丽的矮小女子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着,充满着与凡夫俗子所迥异的力量。这就是心理师的力量,深入人的内心世界的力量让这一人物显得如此富有深度。心理师的工作让她沧桑,那么多人把他们的故事告诉她,感同身受,息息相关。“让我得以窥见人生的丰富和奥秘,生死无常,世态炎凉。我实在是走了太远的路,好像已经3000岁了。心中充满沧桑的年轮,像一个老妖”。在心理病人眼中,心理师无异于灵魂之师,无异于疗治心灵创伤的圣人。贺顿的外在形象正是这样,像女巫一样深沉,充满了睿智。

通过心理师事务所这个窗口,我们得以看见当代人的内心困惑。第一个来访者,打算大闹她的丈夫的追悼会,因为她发现,丈夫乌海这个近乎完美的副市长,却是一个道德败坏者;第二个来访者,一个小男孩阿团,为了阻止爸爸和女秘书的恋情,开始给女秘书下毒。这个淳朴童贞的儿童,对和谐家庭充满渴望,对破坏家庭的第三者怀有仇恨,涉世未深的、本应淳良的童心被污染;第三个来访者,一个同性恋女性者;第四个访者,一个官员,由于上小学时一个事件导致课堂发言产生了压抑,形成“发言恐惧症”……这一个个案例,展示了扭曲的人性,解析了事件的诱因。

作者把一个个悲惨的故事,在中立、沉默的态度中静静地展示出来。这是一种叙事伦理,小说叙述了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通过对个案的叙事表现生命感觉和生存困境,凸现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我们看到的贺顿,是一个出身卑微、相貌平平的女子,她从少年开始就背负着心灵阴影,始终在阴影笼罩中忍辱负重。这样的生活阅历锤炼着她,像泥土烧制的器皿,因高温让它发生质的改变,这样的坚强如果不是保持在一定的维度,遭到撞击,就会暴露其脆弱的本性。这是个在刀山火海中煎熬的心灵,是个在精神钢索上小心翼翼地行走的人,她刚毅、冷静、内敛,她内秀,然而内秀掩饰着伤痕累累。在生命的感觉中,她麻木了,性与情都冷却得没有知觉了;但在生存的“智慧”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是苏醒的、自觉的,她用规则的解体去获取生存的机会,用麻木的性去交易,用历经苦难的苦难去战胜苦难。这个度人的人,指点人生迷津的“禅师”,却是一个濒临崩溃难以自度的人――分裂的人格、走向善与恶两个极端的人性就这样矛盾地、二律背反地结合在一个人物的形象中。

在作品中,我们感到毕淑敏在最大限度地控制着写作主体的理性和情感,对事件的零度叙述掩饰不了写作主体的悲悯意识。《女心理师》没有为心理疾患直接开出心灵处方,但通过对心灵的敞露,对隐秘灵魂的呈现,让读者领悟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荣与辱的界限,心生恻隐之心,唤醒沉睡的良知,从而判别并自发地抓取能够疗救心病的心药。

上一篇:李禹东作品评论 下一篇:现实题材戏剧创作要增强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