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错 为 鉴

时间:2022-09-21 07:29:47

摘 要: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讳疾忌医,一味地回避就会错失变错为宝的机会,就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生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错误资源,把它作为学生反思、探究的材料,有效地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纠正自己的不足,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教学效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教育工作都对于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了反思和总结。一般而言,一节好课不在于没有错误, 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好错误资源,通过“设错――纠错――醒悟”的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错误中寻找疑惑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错题深处有亮色”,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和积累的错误资源,把它作为学生反思、探究的材料,能有效地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纠正自己的不足,提升学习能力。因此,正确处理错误资源是一个值得重视、思考、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以错为鉴,深化知识理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流行过这样的一句话:数学教学,讲招不讲理。这样的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只是机械地记忆,虽然很快获得了答案,但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在数学的理解、自身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上,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自己先做,使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等发生错误以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达到深化对知识理解的教育目标。如这样一个例子:山岚小学今年春季进行植树,五年级栽树64棵,比四年级栽的棵树的2倍还多8棵,四年级栽树多少棵?结果学生出现三种列式:①64×2+8;②(64-8)÷2;③(64+8)÷2,老师先让这三位学生分别说出列式的理由后,但不做及时评价,而是让学生写出本题的数量关系式。五年级栽的棵树减少8棵是四年级棵数的2倍,则正确列式应是(64-8)÷2。在这之后,还要求他们针对自己原先的错误列式改编成解决问题,并把新改编的解决问题抄在黑板上①64×2+8:五年级栽树64棵,四年级栽树比五年级的2倍还多8棵,四年级栽树多少棵?式子②(78+6)÷2:五年级栽树64棵,比四年级栽的棵树的2倍少8棵,四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样,有意识地从错误列式出发,改编解决问题,使所列算式符合改编后的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使类似的错误不再重犯。在学习过程中,错误总是伴随学生成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认真审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发扬其 “闪光点” ,及时捕捉学生犯错误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发展。

二、以错为鉴,培养严谨态度

由于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原因, 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不严谨的现象会时常出现,多数学生不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和整理,更不会进行评判、提出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突出概念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使学生全面完整地掌握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在解题教学中,应及时提醒学生进行解后的反思。当讲完一个题目之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解题过程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以特殊代替了一般,是否忽视了特例,逻辑上是否严密,运算是否正确,等等。对于迅速解出的问题反思其方法的适用性,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屡次受阻的问题, 要尽量追索错误的原因何在, 顿悟又是怎样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还可运用“错误讨论法”,有意引入一些错误的理论、方法、观点,让学生进行判别、分析、思考、讨论,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培养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比如,甲、乙两人同时从周长为1400米的同一地点出发散步,甲每分钟行60米,乙每分钟行80米,经过多小时间两人第一次相遇?(1) 错解:1400÷(60+80) =10(分);(2)错误分析:乍看此题好像没错,实际上解得不完整,也就是情况考虑得不周全,教师可就“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这句话找两名学生实际演示一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向而行,另一种是反向而行,并让学生画出演示图,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还有第种情况同向面行:1400÷(80-60)4=70(分)。这是一道很好的错题,能考查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能有效地测出学生思维素质的差别,同时通过这样类型题的错解剖析,也能培养学生解题的完整性,培养其严谨而富于创新的治学态度。

发现问题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以及经验教训,充分挖掘问题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把应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转化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目的。综上所述,在教学中进行错解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审题仔细、分析缜密、推理细心、思维灵活等能力,深化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上一篇:怎样掌握好古筝的演奏技巧 下一篇: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