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的IT追随者

时间:2022-09-21 06:08:27

对文荣来说,德鲁克的管理理念不仅渗透进他的管理方式中,更成为他设计软件的思想来源。

亿企通CEO文荣的名片是如此与众不同,一张对折的纸片正面是个人的基本信息,背面密密麻麻地印着各种管理理念和今目标的定位。

在亿企通内部,每周会出一份今目标管理周报,里面有德鲁克的日志连载,文荣负责写每期的点评。2008年9月19日第63期中收录的是德鲁克的日志“来自企业外部的技术”,上面写着“对企业或某一行业影响最大的技术,可能来自企业所在的行业外部。”并举了拉链的例子,拉链本是用来捆绑谷物的,没想到在服装业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文荣在评注里写道“‘功夫在诗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管理是一种挑战,本来就没有什么独门秘籍,德鲁克也没有灵丹妙药出售。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阅读德鲁克、像德鲁克那样思考,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和修行。”

功夫在IT外

文荣本身正是“功夫在诗外”最好的践行者,或者也可以说是“不务正业”。本来一个学力学的本科生,却偏偏爱好哲学,整天抱着佛经、叔本华、黑格尔、尼的书,读的兴致盎然,毕业后又梦想考北大的哲学系。

最后一直坚持读完力学的博士,工作后却又从事信息化工作。创建亿企通后,更是整天研读管理学书籍,有段时间甚至每天读一本管理学的书。文荣对德鲁克更是推崇备至,他几乎收集了所有德鲁克的书籍。

在坚持自己读书的同时,文荣把这种爱好也带到了公司中,他要求管理层每年至少读100本书,而非专业的书要不少于60本。甚至连客服部门每周也要开一次读书会。而在亿企通前台的书架上,竟摆放着《读书》这样理论性非常强的学术杂志。

正是这种“不务正业”,让文荣对今目标的管理平台有了更多的思路和创意。“我们必须转型,要站在更高层面上来看待产品,而技术不过是工具,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设计和背后的思想。”

为了这背后的思想,文荣一直在苦苦探索。刚刚创业的时候,文荣和几个同事只是根据多年信息化工作的经验,隐隐约约地感觉管理里面应该有共同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是可以固化下来形成软件产品的。

一个管理者在A企业做的好的话,到一个完全不同的B企业里照样能够做的很好,这是为什么?职业经理人的流动性一般都非常大,说明他们在任何环境中,都有同样的适用性。而MBA招收学员也从来不问出身,说明什么样的人都是可以成为管理者的。

依据这些模模糊糊的结论,文荣和几个合伙人决定做管理方面的软件。但是文荣心里还不踏实,他开始大量地读管理学书籍,接触管理界人士,听各种管理学讲座。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几乎所有的管理学家都认为管理本身有90%的东西是一样的。

想法得到了证实更坚定了文荣做管理软件的思路,但是做什么样的管理软件呢?文荣开始了进一步的追问:“如果有90%的东西是一样的,那这90%的东西是什么呢”?不过这次并没有得到明确结论,不同的管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德鲁克的思想给了文荣最大的启发,他认为德鲁克的思想比较接近东方的文化,应该会更适合中国的管理者,“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就像读完《金刚经》一样,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以前的那种困惑和迷茫都消失了,原来管理可以这么简单。”

此后德鲁克思想门,乎成了文荣设计产品所有思想的来源,德鲁克生平最大的骄傲就是目标管理,所以在2006年的时候,文荣把亿企通的产品定名为“今目标”。“明天还没有到来,昨天已经过去,最重要的是明确今天的目标,并把它执行到位,”同时,今目标平台也开始按照德鲁克提出的管理五要素来打造。

我们的使命是什么?

IDC最新的《软件商成长路线图》中显示有近53%的企业不清楚自己在未来两年内要开发、推出什么产品,这是中国软件开发商最大的悲哀。

文荣则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软件定位和发展的思考,“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文荣不停地追问自己,最终今目标平台定下了轻流程、重管理的基本思想,轻并不是轻视,而是轻量级。

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千差万别,不可能用固定的流程去束缚他们,同时对于管理者来说,陷入到流程细节中只会使他们丧失了宏观的视野。流程执行的再完善,企业的整体效益上不去有什么用。“今目标要从管理者的视角来看待公司发展中的人和事,而不是紧盯着细节”。

而重管理也并不意味着去包办了管理者所有的事情,做管理软件的人都有一种冲动,希望解决管理者所有的问题,其实管理软件说到底也只是工具,它不可能替代企业管理,也不可能教会企业如何管

理,这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工具只是工具,能否用好取决于使用者,就像一把菜刀,用不好切到手也不能埋怨刀不好。

而一个厨师要想做出川菜、粤菜、湘菜,也没有工具能帮他做到的,顶多只是给他提供锅、铲子、勺等。“我只是把工具做好,但并不保证让别人把它用好。管理软件不应该居高临下,指导别人该如何做,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只能是给你提供一个工具,让你做事情的时候更好、更快”。

想清了这一点,今目标就做好了基本的定位,但是轻流程的问题是,往往让用户拿到软件后感到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候,文荣开始有意识地在今目标平台中添加一些不同业务的流程,帮助企业迅速上手。“就像做菜,除了提供锅碗瓢盆外,再提供一个菜谱,你要做红烧豆腐的时候,照着做就是了”。

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文荣从2005年开始创业,虽然产品思路一直在摸索,但是做软件产品的想法从来没有动摇过。三年来专注在研发,产品一直采用免费策略。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文荣还计划再投入三年,坚持不断积累,打造出最完美的软件。

这种坚持不仅是要甘于寂寞,更要能抵抗外界的诱惑,在文荣刚刚创立亿企通的时候,曾经因为软件表现出色,一个企业老总希望文荣能为他们企业做定制化开发,并且许诺丰厚的项目资金,不过这并没有让文荣心动,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项目,坚持着自己的方向是做出满足大多数人需要的产品,而不是一个个项目。

其实,软件企业最大的风险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软件产品很容易变成项目,这是很大的诱惑,因为它可以迅速带来可观的现金流。但是项目里面其实有很多陷阱,很容易就被拖进去,刚开始感觉利润比较大,但是很快就会发现成本其实很高。

针对管理者,承载他们的管理能力是文荣做今目标矢志不移的方向,在坚持中寻求卓越更是他做企业不变的信念。

上一篇:走出工作流困局 下一篇:LiVe Mesh,随时随地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