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9-21 05:48:31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的中学教学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但是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需要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笔者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本文将结合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探讨几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效教学与教学最优化可以划等号。即以时间最短、教学信息量最多、成本最低、负担最轻、成绩最高来达到教学最优。本文将结合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探讨几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营造情景策略

情景教学策略是指利用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的策略。这种情景可以是由教师精心设计呈现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亲身体验或实践。因此,情景教学策略主要可以从课堂教学、实地体验等方面来进行。

1、课堂情景教学

教师应把握好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设计教学情景。教学情景的设计是课堂情景教学策略成功的关键。情景教学策略所选择的情景必须与主要教学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且在学生的心理上能够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我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展示了如下两张图片。

接下来讲,同学们都见过生理食盐水,生理食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浓度是0.9%,这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质量分数。图二是一张医院的化验结果报告单,这里的U/L、umol/L、g/L、mmol/L都是表示溶液浓度的单位。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物质的量浓度”又是如何表示溶液浓度的呢?这一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又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播放了一段这样的视频。将一张用砂纸磨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折成一只小白兔,然后将小白兔在硝酸汞溶液中洗个澡,再用棉花把小白兔身上多余的溶液吸掉。不久,原来光秃秃的小白兔身上渐渐长出了白绒绒的毛!学生们看到这里,惊讶地瞪大了双眼。

从上述两例可知情景教学策略所采用的情景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直观性;二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三是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第二环节: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

学生的情感是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教学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教师要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情景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产生强烈的情绪感染,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情境中不应有来自外界的强制性因素介入,以致使学生过度紧张或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尽量以表扬、激励代替批评,要有和蔼可亲的姿态,而不使学生产生戒备、防御心理以及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厌恶和敌视。除了宽松的心理环境,优美的物理环境也很重要。如教室的采光、通风、色调等。学生情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环境中的一切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投入。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

第三环节:促进升华,追求质量。

情景的创设是情景教学策略关键的一环,但并不是终结。情景教学策略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还需要教师以具体的形象为“跳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借助语言,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和点拨,把具体活动内化为抽象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

2、实地体验教学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博物馆、展览会、机关、工厂、农村、部队等处参观考察,做一些相关的社会调查,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程序、特点以及从业人员的精神风貌,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接触社会,可以促使学生了解自我,改造自我, 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如,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时组织学生参观硫酸工厂和硝酸工厂以及考察周围环境被污染的情况。实施这一策略时应注意参观考察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要做好后续工作(如学生的书面体会、调查报告等),把工作做到位,切记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二、主体确证策略

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吸收和同化教育信息,教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学生主体发挥的程度决定其信息内化的程度。主体确证教学策略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创设和谐情景,实施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师生互动中信息主体化的教育。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就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本身的客观要求。

如何创设和谐情景,实施合作学习呢?第一,要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多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同时以自己的良好情绪感染学生,把学生带人一个春风化雨的教育环境。其次,教师要民主地接受学生的意见,不断地对教学行为作出调整,不断地改进教学,形成民主的教学氛围。再者,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注意小组内成员态度的类似性、需求的互补性和情感的相悦性。第二,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物理环境。教室桌椅的摆设要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如马蹄形、圆形、半圆形等。

2、引导学生学习,鼓励积极参与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只有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亲身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体会。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探究实验;(学习钠与盐溶液反应时,直接让学生做了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接着学生就主动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上网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等。第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教给学生应用分类方法、对比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实验探究方法等。第三,提供主动参与的条件,如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三、组织者策略

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内容的学习,可采取组织者策略。组织者是奥苏贝尔等人在用认知结构的观点考察迁移时提出的概念。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没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点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那么,常用的方法就是机械学习。其结果是新知识不能有效地被固定在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不稳定的记忆,并导致迅速的遗忘。有时,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点,但他自身却不能充分利用,结果也会出现机械的学习。鉴于以上两种情形,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可以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介绍一些引导性的材料。奥苏贝尔把这种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它能清晰地把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道认知桥梁,使他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组织者”可分为两类:

1、陈述性组织者

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陈述性组织者,可以使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快速发生联系,有助于学习与保持。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前,先学习了一个陈述性的“组织者”―质量分数。这一组织者特别强调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中分子是溶质的质量、分母是溶液的质量。紧接着学生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很容易理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中分子也应是有关溶质的一个量、分母是有关溶液的一个量。两种表达浓度的差别是前者用质量,后者溶质用物质的量表达、溶液用体积表达。通过这一陈述性的“组织者”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适当的知识固定点,而且促进了他们的有意义学习,避免了不必要的机械学习,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2、比较性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例如,在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之前,先学习了一个比较性“组织者”―化学平衡。因学生最近才学习了化学平衡,故对其方方面面知识比较熟悉。紧接着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生能很轻松掌握化学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异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而且增强了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同样,在学习水的电离平衡之前,先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一比较性“组织者”。在学习盐类的水解平衡之前,先学习了水的电离平衡这一比较性“组织者”。在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之前,先学习了盐类的水解平衡这一比较性“组织者”。同样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从上例可看出,在基本理论的学习中,呈现一系列相关的比较材料,有利于连续比较相关知识的异同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无论是陈述性组织者,还是比较性组织者,在策略运用中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教师要慎重选择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一方面要简化教学信息,另一方面要能产生新的信息,有利于知识的运用。第二,教师呈现教学内容时,要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从纵的方面来说,要遵循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从横的方面来说,要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探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指出它们的异同,消除学生认知中的一些疑惑点,把握概念、原理的本质。

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坚持不懈的追求。需要我们每位老师不断学习、专研、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班主任老师要关注学困生的转化 下一篇:高中美术欣赏中中国绘画之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