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工作死磕到底

时间:2022-09-21 02:18:43

我跟工作死磕到底

2008年9月,当我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我砸出去几百份简历耗上四个月的时间,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我肯定会认为他在开玩笑。但是,很不幸,现实常常就是个残酷的玩笑。

5岁就开始练字,对书法的热爱让我三年前辞去工作,考取了书法专业的研究生。像所有的应届毕业生一样,我花在简历上的银子已经超过3000块。但是,它们无声无息被人潮汹涌的招聘会所吞噬。也知道几率不大,但是即使如此仍然得投,人人都在寻找沧海中能救得一命的稻草。

后来,一是鉴于海投简历不起作用,二是大学刚毕业时找工作的经验提示了我,我开始改变策略,不再依赖简历,而是主动上门推销自己。每天搜寻招聘信息,学校、网络、朋友一个都不落下,只要听说哪里招人,我就打电话过去,人家不耐烦我也假装听不到,不断地打,想办法弄到招聘负责人的地址,把简历直接快递到他手上。这样一来,我还真赢得了几个面试机会。

第一个机会来自某集团,他们正在跟团中央合作一个项目,而我曾经做过校内团的工作的经历正中其怀,很顺利地通过了面试。但是,就在我暗喜运气终于青睐我一回的时候,却被告知:我们今年不进人,只能接受你作为实习生工作一年,完成这个项目。当头一棒!等我缓过神来,只能拒绝了这份工作。

第二个给我面试机会的是一家国有企业。他们想招一个高层文职人员,要求苛刻。我把简历递了过去,他们的党群工作部部长看了我附在其中的文章,感觉很好,让我第二天就去面试。但是很不幸,这次面试给我的感觉并不好,原因是这家公司经营的业务非常具有专业性,而我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只是抱着一种“文职工作”的准备来的。结果,他们的两个副总问了我很多专业领域的问题,我只能随便答答,感觉他们并不满意。好在没有直接被拒,而是让我回去再写两篇文章看看。这次我不敢怠慢,用了整整六天的时间查资料、整理成文,最后那两篇文章被选入他们的年终总结,反响良好――但是,这里不得不说但是,因为我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答复。“他们是不是诓你给他们干活呀?”一个朋友这样暗示我。我的心一下子跌进了冰窟窿:“但愿不是吧。”真的但愿不是,我不想在疲累的心灵上再添一道“被利用、不信任”的伤疤。

在等offer的同时,我又收到一家出版社的面试通知,他们需要一个会写文章同时又能搞点儿艺术展览的人,我想,这正合我意呀!于是直接自荐到社长面前。社长一看我的简历,说,可以。结果我还没来得及高兴,他们主管人事的总编辑发话了:不行!我们只招中文系毕业的,你的专业不对口。“可是,您看看我的文章……而且,我也有相关工作经验。”一切都没用!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生死大权”,一个人的一个念头或者一句话,就可能决定你的一生。这是我在求职过程中感受到的最大无奈。

四个月前的高期望现在已经变成了零期望,对五年工作经验的高自信也已经变成了没自信。因为在我去某中学应聘时,面试官的拒绝理由让我一头雾水:“对不起,我们不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而某国企负责人在我打电话去推荐自己时是这样说的:“你当时为什么辞职呢?由此我判断,你一定做得不成功。”我真是无语。我们素未谋面,他连我的简历都没看过,更没有询问我辞职的理由,竟然就贸然对我做出了判断,而这个判断还关乎着我的生存!

记得《中国青年报》曾经讨论过这个话题:就业进入“父亲时代”。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明明属于你的机会,却因为人家的一个“关系”就花落旁家,而你连个像样的拒绝理由都得不到。

现在,每天回到宿舍就能感觉到低沉的气压在头顶盘旋,同学中尚无一人签约的现实让每个人都心情沉重。谈话里再也没有理想化的美好,有时甚至交谈不到两句就火药味十足,大家不得不闭嘴,继续蜷缩到自己的小天地里苦恼。心烦时我就练字,还好仍有这个浪漫的虚幻世界可供我暂时逃避现实。

但是,明天如何?还得继续投简历、打电话、面试,继续跟工作死磕!

上一篇:为“非主流”心灵寻根 下一篇:分配生命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