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泵站深基坑施工柳林桥的监测技术

时间:2022-09-21 02:12:49

双林泵站深基坑施工柳林桥的监测技术

摘要:基坑施工过程,会对桥梁基础周围的土体产生扰动。基坑运营初期土体尚未完全固结,受动载因素的影响,桥梁基础、墩柱会产生沉降、倾斜等变形,引起结构构件受力发生变化,给桥梁安全运营埋下隐患。当变形较大时,会严重影响桥梁结构受力,导致结构构件承载能力降低,缩短桥梁结构服役期限。因此,需要在基坑施工前,对桥梁结构进行检测,确定桥梁结构现状,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和基坑初期运营期间内对墩柱沉降、倾斜进行监测,判定结构的变形是否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确保桥梁结构安全运营。

关键词:监测、监测、沉降观测

中图分类号: TF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柳林桥修建于2007年12月,位于大沽南路和柳林路交叉口,该桥全长539m,引路长度为130m,桥梁结构长度为409m。

柳林桥的跨径布置为:(30m+30 m +30 m +30 m +30 m)+(38.4 m +40 m +30 m)+(27 m +27 m +28 m +40 m +28 m),面积合计10430。柳林路高架桥分上下行桥,单辅桥宽12.75m,全宽27.0m,横断面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1.75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1.5m(间隔)+0.5m(防撞护栏)+11.75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该桥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双室箱梁。

荷载等级为城A,抗震等级为7级设防,竖曲线半径为4500m,桥面为单向1.5%的横坡,纵坡最大坡度为3%。

双林截流泵站工程进水管道YW1工程坑顶管施工中基坑位于柳林桥9#与10#桥墩之间,基坑尺寸8.0m*8.0m,深9.5m,基坑距离9#、10#桥墩中心距约8m。

地质勘察资料表明,标高-53.4m以上的土大多为粘土、粉土和沙土,桩基为摩擦桩;地下常水位在1.5m~2.05m之间,基坑开挖过程须进行降水。深基坑布置示意图如下所示:

本次检测,主要针对地下基坑施工过程中,柳林桥是否处于安全运营状态,提供检测数据。

2、观测方案

基坑过桥前(未进入桥区范围30m内),作为桥梁监测的基准数据,下穿基坑施工到达柳林桥影响范围前,需核实9#~10#墩柱顶面标高。设置4个的后视点,并安置在基坑扰动影响范围以外。测量初始承台沉降观测点标高及墩柱倾斜数据,并在未通过桥梁前完成2次复测。对梁体及墩柱裂缝进行详细标记,记录裂缝初始的深度、长度、宽度等。

基坑通过桥区后,在运营期间桥梁监测、检测。基坑运营期间,仍需对桥梁的运营情况进行监测,以保证桥梁和基坑的正常运行。

3 、观测基准点

水准测量的后视基准点建立在桥区附近范围内,共建4个基准点,后视水准点伸出混凝土台的钢筋应做防腐处理。

经现场勘察,基准点位置初步定为以下4个位置,4个后视点之间建立联系,一个后视点损坏,不至于影响测量。后视数据要与大地水准网相关联,高程要求为绝对高程。

4、沉降观测

柳林桥为两幅桥,受基坑影响,10#跨所在的联(即8#、9#、10#、11#、12#、13#共计5跨12个桥墩台)的跨也应设置沉降观测点,每个桥墩设置1个沉降观测点,共计6*2=12个沉降观测点。对每个观测点进行编号,编号的规则为“X(墩号)-CX(C为沉降观测点的代号,X为观测点编号)”。例如10-C1观测点,表示10#墩的1#沉降观测点。观测点的编号采用宋体,用记号笔标注在观测点旁边。用精密水准进行桥墩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示意图如下:

5、 桥墩倾斜观测:

10#跨所在的联(即8#、9#、10#、11#、12#、13#共计5跨12个桥墩台)的跨应设置倾斜观测点,每个桥墩设置2套倾斜观测点,共计12*3=36个倾斜观测点。对每个观测点进行编号,每个桥墩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观测。桥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桥墩倾斜观测点如下图所示:

6、观测频率、周期

测点观测频率为:基坑施工前,先对全部观测点进行3次初始值观测,采集初始值;基坑施工过程中对10#跨4个墩柱(9#、10#左右幅共计4个墩柱)1次/天(工程顶管预计工程40天);施工结束后前3个月观测周期为3次/月;此后6个月观测周期为2次/月;此后2个月内再逐渐延长观测时间,周期为1次/月。预计总共观测次数66次,观测时间12个月。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加大控制点的监测频率,视现场情况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发现问题,立即复测,并查明异常原因。

待基坑运营稳定后,再对桥梁进行一次全面检测,通过比较桥梁在施工前后的差异,判定基坑对桥梁的综合影响。

7、检测方案

本次桥梁主要进行外观检查及10#跨的裂缝的特殊检测。桥梁外观检查及裂缝的特殊检测工作应在深基坑开挖前完成。

外观检查主要为目测结合简单测量工具对桥梁进行全面检查。为方便现场检查和报告编写,应根据图纸,对各桥梁主要结构部位构件进行统一编号。检查部位包括: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附属结构。

对全桥裂缝进行检测,尤其是临近深基坑位置的裂缝,应详细记录裂缝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分布情况等,并对典型受力裂缝做标记,看裂缝是否活动、是否因深基坑原因重新产生了开裂、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 《天津市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程》(DB 29-62-2004)

[3]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2003);

作者简介:,1959年12月21日出生,籍贯天津,学历大专,副高级工程师,现任天津市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

上一篇:刍议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建设工程投标决策中的应... 下一篇:CFG桩软基处理检测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