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

时间:2022-09-21 01:51:11

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

我的面前,放着一本《井上靖西域小说选》。

翻开扉页,一位清瘦潇洒的老人,正手指夹烟,目光深沉地凝视着远方……

对于这位老人――井上靖君,我是怀有深深的仰慕之情的。他的这部小说选,基本取材于我国古代西域的名城名人。我曾在此之前,有幸拜读过其中的《楼兰》和《异域人》,当时在读完这两部历史小说后,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我既为《楼兰》――这座古西域的一代名城的不幸湮灭而痛心不已,亦为《异域人》中的一代忠臣班超――“立功异域”的伟大业绩钦叹不已……

而在当时,我根本不曾想到,能写出这样功力深厚的西域历史小说的人,竟是一位从未到过中国,基本是“仰仗于正史材料”和“依赖于稗史材料”的日本作家写的。

我想起了去年秋天在新疆,听到的有关这位作家的感人事迹。

井上靖作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顾问、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曾先后访问过中国十三次。他曾三次来到过塔里木盆地,深入过塔克拉玛干地区,游历了他自己小说中的舞台。有一次,他想去看看叶尔羌河(塔里木河的上游支流),却遭到了当地政府的拒绝。当然,他们不是没有理由的。譬如他们担心叶尔羌河水流太急,交通不便,他又年迈体衰等……

他苦苦纠缠了好几天……打动了有关工作人员,他们终于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满足了老人的夙愿。

难得一个外国人,能对中国的历史和古文化发生如此浓烈的兴趣,这不仅需要热情,而且需要气魄。由此我突然联想到,为什么西域在中国,而写西域历史小说的却是日本作家?我怎么就从未听说过,我国有哪位作家去写日本的富士山和明治天皇呢?

还是那次西行的途中,我遇到一位叫沈勤的青年画家。他是有感于我国西域的画,都让一位叫平山的日本画家给包了,他憋不下这口气,才特意跑到大西北,发誓也要去生几个“大头儿子”回来的。那天也巧,我们谈话之时,收音机里正好在播放着日本作曲家喜多郎谱的《丝绸之路》,沈勤气得一下子把收音机关掉,挥舞着拳头,大声地对我说:“好呵,井上靖在写,平山在画,喜多郎在作曲,西域全让日本人给包了,中国人死绝了!”

西行的最后一站,我拐到了南京。找到了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研究生姚大力同志,又听到了一件让人不能平静的事情。

包括我国古代西域在内的整个中亚细亚地区,近年来发现了许多钵罗婆文字(古波斯文的一种)。在别的国家发现的这类文字,基本已由这些国家的考古人员研究破译出来了,而在我国发现的一些,却没有人能破译得出来。除了聘请有关国外的考古专家来认出了一些外,大量的,至今仍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啊!我国的作家、画家、艺术家和考古学家们,你们难道听不到大西北在对你们殷殷呼唤吗?你们难道看不到古西域艺术在向你们频频招手吗?哦,我国古老的五千年文明古国,我们灿烂的大汉、大唐的太阳!――难道你真的沉沦了吗?

……

【探究练习】

1.作者说“对于这位老人――我是怀有深深的仰慕之情的”,为什么?请从文章中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回答。

2.文章写到井上靖、中国青年画家、历史博士研究生三个人,作者为什么从歌颂一位外国作家写起?

3.文章前两件事一反一正,以青年画家偏激的呐喊收尾,足以把“大唐太阳沉沦了”的感慨烘托、渲染得淋漓尽致,而作者又写到“拐到南京”的事,这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

4.作者为何以“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作题目,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何传跃 蔡 静/设题】

参考答案

《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

1.井上靖在从未到过中国的情况下,“仰仗于正史材料”和“依赖于稗史材料”,以自己超群的才华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痴情,写出了功力深厚的西域历史小说。

2.拿一位外国作家做反衬,更能触发人们伤痛的神经,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国外研究的辉煌成就与国内研究的空白形成鲜明对照,让人们感到无形的压力,更能激发人们的反思与进取。

3.没有。我国西域发现的古文字要请外国人来辨认,而在国内却无人问津,这件事无疑在本来已经沸腾的读者心中又投入了一颗巨石,在被击打的读者心上又重重敲了一锤。

4.将“大唐的太阳”作为设问对象,以“你沉沦了吗”的沉重语气表达作者内心的忧虑。“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喊,也是有血性的炎黄子孙发自内心的共同呼声。文章正是在这个题目上有力打动了华夏儿女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发起人们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上一篇:高考作文“评分细则”透析 下一篇:个性素材储备之心理健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