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7天年化收益居首:业绩好才是硬道理

时间:2022-09-21 12:23:35

工银7天年化收益居首:业绩好才是硬道理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物质与信息充沛,信任却极度稀释;我们努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多数时间却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这个年代里,对于一名基金经理而言,最大的财富,莫过于投资者的信任。而投资者的最大信任,莫过于把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于一位素未谋面的投资经理身上。”

这是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杜海涛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曾写下的一段肺腑之言。

在踏入债券投资行业以来的14年里,杜海涛几乎经历了公募债券基金发展的全部历程,而加盟工银瑞信公司,与同事一起组建心目中的固定收益团队,更让他们深刻理解到信托制度的真谛、理解了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本质。

秉承上述投资情怀,工银瑞信固定收益团队以为持有人创造“绝对收益”为核心目标,在投资方面屡创佳绩。Wind资讯显示,截至9月5日,今年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工银7天理财B类和A类的7日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3.608%和3.323%,远超一年定存。在披露业绩的短期理财基金中,工银7天理财B自成立以来的7日年化收益率始终位列第一。

从工银强债、工银添颐,再至工银7天理财,工银瑞信为何能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屡有创新且业绩长期优异?《投资者报》了解到,这不仅与其背靠银行,深谙银行储蓄客户的产品需求之道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其多年来持之不懈的致力于锻造一个强势固定收益团队紧密相连。

唯有坚持市场化发展

根据Wind资讯2005年至2011年末的数据统计,银行系基金公司整体的基金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44%,大幅超越行业平均30%的水平。其中,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中银和民生加银的年复合增长率都超过60%。

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令同行艳羡,与之相伴的,认为银行系公司全凭渠道优势领先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但从过去7年多的发展实践看,在基金业这样一个高度竞争、高度透明的行业里,银行系基金公司和其他公司一样,唯有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和周到的客户服务,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并不断发展壮大。

《投资者报》通过对2005年至2011年末的数据统计进一步看到,银行系基金在销售渠道上的“优势”并不等于“胜势”。同样是银行系公司、同样有“渠道优势”,但既有基金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远高于行业平均的公司,也有远低于的;作为非银行系的基金公司,也存在同样情况。

一位基金界人士向《投资者报》坦陈,与非银行系公司相比,银行系公司其实面临不少特殊障碍。

“银行系公司旗下基金不能由股东行托管,这种情况并不利于各股东行在销售上做大力支持;不得投资买卖股东行和托管行发行的证券,也不得用于购买其股东发行和承销期内承销的有价证券;旗下货币基金不得与股东行做交易。相对于其他基金公司,这些都是对银行系的特殊限制措施。”他表示,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公司取得上述成果,充分显示出其内在的竞争力。

在他看来,银行系公司相比非银行系的真正优势在于——前者能比后者更加了解广大银行储蓄客户的需求,从而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基金产品。此外,银行系公司更有利于与银行合作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比如实现货币市场基金的支付功能,缩短基金清算周期等,“在这方面,银行系公司能有效改变目前行业产品服务趋同,陷入价格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

业绩好才是硬道理

这位人士向《投资者报》强调,基金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无论是银行系还是非银行系公司,是否能给持有人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才是硬道理。

《投资者报》对Wind资讯 2005年至2011年末的数据统计显示,银行系基金公司多数年份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工银瑞信、建信历年的债基业绩均显著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工银瑞信的表现看,在“股债双杀”的2011年,该公司固定收益的业绩和规模仍然取得良好发展。从工银四季到工银添颐,再至工银保本,工银瑞信2011年发行的3只低风险基金,当年均实现正收益。

进入2012年,工银瑞信固定收益团队的业绩仍十分突出。

截至8月31日,公司旗下两只成立超过三年的债基——工银强债和工银添利成立以来的回报率分别超过46%和33%,其中强债业绩超过基准达23.82%;工银添颐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9.26%,同类排名第3;工银添利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8.20%,同类排名第6;工银双利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8.13%,同类排名第6;工银四季近三月同类排名第一,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10.49%,同类排名第一。

相关数据进一步显示,工银瑞信成立以来为投资者带来的回报也较为可观。Wind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A股市场基本经历完整牛熊周期,五年间,57家基金公司创造的利润平均合计仅为32.92亿元。其中工银瑞信为持有人创造利润达94.37亿元,利润排名跻身前五。

固定收益“梦之队”

在海通证券高级基金分析师单开佳看来,产品的管理业绩与公司投研团队的实力息息相关,相对于偏股型基金,大部分基金公司对固定收益投资重视程度有限,一般仅配置2~3名投研人员。

而目前工银瑞信有一支多达23人的固定收益团队,其中公募基金经理6名,专户年金基金经理4名,研究员7名,交易员6名。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近9年,并设立了5人组成的投委会。

如此阵容在国内基金业可谓相当雄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工银瑞信在固定收益方面投入力度很大,与多数基金公司仅是将固定收益作为完善产品线的一项补充,有天壤之别。

更为重要的是,据《投资者报》了解,工银瑞信固定收益产品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而非目前基金业通行的排名考核体制。据杜海涛介绍,工银瑞信在管理固定收益产品时往往有两个要求,一是每年都要赚钱,二是每年赚的钱在一条相对长收益的曲线里,能超过通胀。

在良好的团队运作和业绩支撑下,自2007年以来,工银瑞信债基规模持续居行业前列。2012年9月5日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以近900亿元的规模成为国内固定收益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上一篇:短期理财基金收益还有提升空间 下一篇:汇添富曾刚:新发理财基金2~3个月才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