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史料价值

时间:2022-09-21 11:56:39

[摘 要]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叙事止于五代后周,此后仿照《通鉴》体例而续编修书人很多。其中《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孝宗年间修成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讫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记载了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的事迹。作者李焘作此书时广搜博录,备采北宋一祖八宗的历史事实,荟萃讨论,为研究历史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史料。

[关键词]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史事

一、李焘生平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修撰的过程

(一)李焘生平

李焘,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北宋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卒于南宋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24岁中进士(绍兴八年),曾知双流、荣州。后迁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实录院检讨官。淳熙中,拜礼部侍郎,进敷文阁学士,同修国史。卒谥文简。历官内外,悉心任事,不畏豪强,颇有政声。著作除了《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外,尚有《续皇朝百官公卿表》、《四朝史稿》等二十多种(1)。李熹生于南北宋之际,由于金兵南下,攻破汴京俘获徽钦二帝。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建立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庭。现实政治的刺激,使他“甫冠,愤金仇未报,著反正议十四篇,皆救时大务”(2)留心国事,慨然以史为己任。当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网罗宏富、体大思精、内容翔实、贯穿古今的编年体通史,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此书记事只到五代为止,所以李焘立志要把北宋一代史事,仿照《通鉴》体例,编撰成书,便于《通鉴》相续。

(二)《续资治通鉴长编》修撰的过程

据李焘自述,他三十岁左右,就已经立志编著《长编》,并开始着手收集材料。约在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他在司马光《百官公卿表》的基础上,大大扩充篇章,增补内容,完成《皇朝公卿百官表》一百二十卷(3)。《文献通考》载其进书状四篇,说李焘曾以《长编》分四次奏上朝廷。第一次是在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奏上《长编》十七卷。包括太祖一朝建隆至开宝十七年事迹。第二次在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奏上太祖至英宗五朝事迹,计一百零八卷。这部分编著材料丰富,因为在乾道三年(1167年),他被召赴临安,除兵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修神、哲、徽、钦四朝国史及徽宗实录。在国史院工作,使他能掌握许多在外间看不到的国家档案和秘籍,使《长编》的取材更加丰富。同时,修国史的工作又与修《长编》的工作互相促进。(4)第三次在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奏上神宗至钦宗四朝事迹,共计60年,计二百八十卷。第四次在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全书经过重新修订后奏上,共九百八十卷,共计六百零四册;其修换事总为目十卷(李焘对累次所进的《长编》损益修换四千四百余事,给这四千四百余事所编的的目录称《修换事目》,总有十卷)。(5)又因《长编》文字繁多,不易于翻检,作建隆至靖康《举要》六十八卷,并卷总目共五卷,合计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册。

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史料价值

第一个价值是李焘遵循司马光主持编撰《通鉴》长编的原则,即“宁失于繁华,无失于略。”《长编》虽取材于宋代的实录、国史,但不限于此。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述李焘修《长编》情况时说:“焘为《长编》,以木厨十枚,每厨抽替匣二十枚。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日月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这种方法有点像我们今天首先抄录卡片,然后就分类整理。南宋陈傅良钦佩地说:“一代之书,萃见于此,可谓备矣。”(6)《长编》取材广博,而所引之书中多有亡佚,所以在《长编》中保存的佚书史料为我们研究北宋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今仅以《全国丛书综录》一书查考,《长编》所引佚书达二百余种。《长编》所引之书,现存者亦不下百余种,如王《华阳集》、张方平《乐全集》、司马光《稽古录》、欧阳修《归田录》等等。今诸书虽存,但往往因传写讹误,均可据李鑫《长编》订误。可见《长编》史料价值之高。(7)南宋叶适对此推崇备至,他说:“李氏《续通鉴》,《春秋》之后,才有此书……今唯《续通鉴为然耳。故余谓《春秋》之后,才有此书,信之所聚也”(《水心集》卷12)。(8)第二,是继承并发展了《通鉴考异》的优良传统。司马光在编著《通鉴》时,遇到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记载,就在《考异》中胪列异同,说明自己采择的依据和理由。这种做法使后来的史学研究者得益。李焘撰修《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往往一事用三四种资料纂成,取舍谨慎,考证详密。第三“近则事详,远则事略。”李焘在编写《长编》时是“厚今薄古”。他认为“年近则事详,远则略,理事当然,无足怪者。”(9)而且认为那种强以繁省论文的见解不过是儿童之见。从现存《长编》的卷数来看,太祖一朝是每年一卷,太宗一朝平均每年一卷有余,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每年平均两卷多,神宗一朝上升到每年平均大约九卷,哲宗一朝每年平均更达约十五卷。徽宗、钦宗两朝《长编》遗失,这里就姑置不论了。(10)这样《续资治通鉴长编》给我们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6.

(2)《宋史》卷三八八《李焘传》.

(3)《宋会要辑稿》崇儒五之三六,《建炎系年要录》卷一八三作《续皇朝百官公卿表》.

(4)陈高华,陈志超等,中国古代史史料(修订本)[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9.

(5)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6.

(6)陈傅良《建降编・止斋自序》见《文献通考》卷一九三《经籍考》.

(7)顾吉辰,俞如云.《续资治通鉴长编》版本沿革及其史料价值[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

(8)张孟伦.李焘和《续资治通鉴长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9)李焘《资治通鉴跋》,载《文献通考》卷一九三.

(10)刘复生.李焘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纂[J].史学史研究,1981,(3).

作者简介:白盼,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史。

上一篇:馆员与图书馆文化 下一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