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博弈浮现改革契机

时间:2022-09-21 11:26:47

油价博弈浮现改革契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仍将会是原油价格波动剧烈的一年,波动性会高于比较平稳的2010年,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成为影响油价上下的驱动因素。近日,随着伊朗紧张局势释放出向好信号,欧债危机持续演绎,市场关注度从对供应紧张的恐慌转变为对需求不足的担忧,国际油价行情显现疲态。2012年5月23日,纽约油价更是每桶跌破90美元。国际油价节节下降,此前因时机未到搁置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讨论再次热烈。

从苏丹达尔富尔危机到尤科斯破产,从中东北非乱局到南海争端,从欧美制裁伊朗到美伊关系剑拨弩张,转动的地球几乎被石油这根脆弱的神经紧紧地缠绕着。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还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无论是经济大国美国还是金融强体欧盟,无论是高层政要还是经济学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石油问题。2012年4月份以来,在伊朗问题缓解、全球经济表现不佳及北半球取暖季结束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国际油价震荡走低,国际油价更是跌破90美元每桶。在油价下调预期影响下,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渐行渐近。踟蹰14年,我国前后历经四次重大调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迎来改革契机。

油价博弈的“高位”困局

虽然经济学家们频频发出不会出现“石油危机”的安民告示,尽管市场人士作出了油市高位行走不可能长久的判断,但是近年来每逢秋季我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成品油供应紧张。2011年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较往年来得更早、发展势头更猛,季节性更加明确。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至年底,因国际油价强劲反弹、季节性消费需求回升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供需呈现紧张局面。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湖南、湖北、山东等地供应形势严峻。

申银万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经济增长对能源和原油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最多将达到2.3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6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博士表示,造成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没理顺,二是石油流通体制不完善,三是监管遗漏。

“中国目前没有油品定价权,主要是因为没有机会参与期货交易;由于没有转嫁风险的机制,最终我们只能在采购现货时被动地接受抬高以后的油价。”百福期货张天明分析师指出。

相比于其它经济机体而言,日益蹿升的油价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忐忑与不安。“中国目前还没有控制国际石油价格的能力。中国进口石油比例大,但在价格上完全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石油进口多年最深刻的教训就是中国应该在国际上拥有石油定价权,哪怕是部分定价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指出。

中宇资讯市场分析师王金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行定价机制计价周期较长,调价时间滞后。最近几年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欧债危机悬而未决,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收紧银根,世界经济面整体疲软,而中东、北非一带地缘冲突不断。国际原油的金融属性进一步显露无疑,国际油价体现出长期宽幅震荡及短线涨跌幅较大的特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计价周期较长,22天的平均价格很难体现出原油两三天的大涨大跌以及市场心理的变化,这样往往使得市场进入短期的混乱,成品油市场炒作、屯油等套利行为增多。

“高油价对中国的危害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得多”,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多次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威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巴曙松也如是说。

新机制推出显现天时

自1998年以来我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已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改革。这4次改革有着几个共同点:一是遵循市场化改革的思路,由单纯的政府定价转变为政府指导价,最终目标是完全地由市场定价,政府实施监管的功能;二是体现出逐步推进改革的指导思想,避免因改革而导致油价高涨、经济增长受抑制、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事情出现;三是每次改革都与其他配套措施一并实施;四是每次改革后,政府根据国际油价波动情况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上保证了国内的石油供应。目前的定价方式是以北海布伦特、中东迪拜、印尼辛塔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今年年初,受伊朗局势紧张和美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国际油价一度攀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进入4月份,在伊朗问题缓解、全球经济表现不佳及北半球取暖季结束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国际油价震荡走低。国际油价再度明显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于5月23日跌至89.90美元/桶,为2011年10月21日以来首次收于90美元/桶之下。

随着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低,成品油已到调价窗口,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内供求,2012年5月10日零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终于迎来了年内的首度下调,我国汽、柴油价格分别降低330元/吨和310元/吨,相当于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4元和0.26元。这是今年以来我国首次下调成品油价格,也是近7个月以来的首次下调。其中,汽油330元/吨的降价幅度是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

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模型显示,若原油继续震荡下滑,到6月8日,22个工作日满足时,三地原油变化率仍在负4%以下,届时,发改委理论下调窗口将会再次开启,市场下调预期逐渐增强。

“改革最好是在油价下去的时候改,这样老百姓比较容易接受,比较容易马上享受到一些实惠。现在如果在油价向下行通道的时候就开始调整的话,老百姓至少可以感受到下跌的一个过程,这样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指出。

“国际油价是高还是低对国内推出定价机制影响不大,关键要看油价运行趋势是涨还是跌。即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但处在下行通道中,那也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推进的良好时机。”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指出。

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则认为,“此时推出新机制是否合适,主要看原油当前水平。目前原油价格未跌到位,所以新机制暂时不会出台。如原油期货回归至80~85美元/桶,新机制出台可能性较大。”

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从目前看,国际油价的下降似乎是不可避免。但是从长期来看,受欧美经济复苏、美国经济的稳定性和日本核电站关闭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形成较大反弹,并对原油价格的上扬形成一定的支撑,国际油价震荡上行将是必然趋势。所以,现在应该抓住国际油价正处于下行通道的时机,尽快完善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推进国内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避免国内油价调整与国际油价走势不同步,甚至出现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反升的现象。

原油期货呼声高涨

石油价格不是由消费国或是生产国来决定,而是由国际原油市场来决定的。国际能源署(IEA)成员国的很多研究报告中指出:国际原油市场会受到原油投资、预期供给、预期需求、投机、经济形势,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并非单一因素所能决定。

从1993年中国由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进口国以来,关于建立中国石油基准价格的声音和努力始终未曾停歇。建立原油期货有助于强化国内外原油市场联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首先通过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洲际交易所(ICE)等欧美市场向其他市场传播,而受预期推动的预警性需求是目前油价波动的主要动因。我国如果建立原油期货市场,就能反映我国原油需求,从而向国际原油市场传递正确的价格信号。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需要一个基于国内供求关系的基准原油价格,这推动了原油期货的重启。因此,要保障我国原油安全、应对价格风险,必须打破现有的扭曲的国际原油定价体系,参与到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去。

“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在1994年原油期货被喊停后随之关闭,而2006年重新成立的上海石油交易所仅限于燃料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甲醇的即期和中远期现货交易。”中国石油大学孙竹教授指出。

继国务院批转的发展改革委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指出要“稳妥推进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以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公开场合透露,“大力推动期货市场发展将是今年证监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原油期货有望在年内推出”之后,5月3日、4日、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又分别在上海、深圳、北京连续举办三次“白银期货分析师培训及原油期货方案调研”会议。

发展原油期货将对原油贸易的管制形成倒逼,有助于破除垄断、实现市场化,这正是中国正在实施中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所需的前提。但破除石油行业垄断既不是重启原油期货所必须的前提,也不是发展原油期货的最终目的。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油研究中心主任陈柳钦教授表示,中国推出原油期货现实操作性日益增强。第一,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大。第二,技术性研究进展顺利。燃料油期货的成功上市,以及近年来期货交易所与期货公司进行的大量深入研究,均为上市原油期货做好了前期的研究和技术准备工作。第三,我国具有庞大的石油流通量,客观上要求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中,发挥与我国经济地位和原油市场规模相匹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石油期货市场,将有着极其活跃的交易及庞大的交易量。

招金期货集团事业部经理梁永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非常看好在中国上市原油期货,我和许多同行都愿意参与其中。而且我相信方案一旦确定,其推进步伐将会非常快,速度要快于刚刚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白银期货。”

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何东认为推出原油期货的策略性意义更大,显示了中国在金融和石油领域改革的决心,但要真正获得区域性国际原油定价权,可能五年之内难以实现。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曾向媒体表示,中国现在每年新增原油消费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进口量之大占到全球新增产量的70%到80%。尽管亚太地区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推出了原油期货,但都是区域性市场。因此,年内中国将继美国、英国后推出第三个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以争夺原油定价权。

油价市场化需渐进而行

任何一项改革,都充满着诸多未知因素。自1998年以来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重大改革都是遵循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体现出逐步推进改革的指导思想,由单纯的政府定价转变为政府指导价,最终目标是完全由市场定价。

从改革的最终效果看,由于我国特殊的石油市场运行体制,四次重大改革虽然最终没能完全将政府的作用解脱出去,或多或少地都有“政府适当干预”这只“有形的手”的存在,但“政府干预”的力度毕竟在逐步趋于弱化,从政府直接控制到间接再到定价权下放,政府加强监管等,都是这种趋势的具体体现。

“无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而单独形成,无论是政府指导价还是“定价权下放”,最终都会以“市场定价为主+政府适当干预”的面目出现,那种完全以市场定价的思路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很难达到。”社科院的刘文逸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郭庆方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国际低油价时代已经结束,高油价将是主流。我国成品油与国际接轨主要是进行制度改革,从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调节。原油与国际接轨,成品油也要跟上,改革应该是产业链上下一体化改革。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应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谈资源价格改革时也表示,资源价格改革方案择机出台。成品油方面,会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

“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毋庸置疑。但市场化改革,由企业定价的前提是破除行业行政垄断经营态势,允许民间资本与社会资本进入,真正赋予消费者以消费选择权与制约企业定价行为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业教授表示。唯有如此,才能经由充分市场竞争与赋权消费者形成公平合理的成品油价格,并进而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消费者权益保障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平与和谐。

“我国目前实行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还仅仅是价格水平上的简单接轨,而不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接轨。油价与三地挂钩可以缓冲单一市场价格的波动,但这种定价方式仍然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但却具有滞后性,最重要的是它与国内供求关系脱节。”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教授指出。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应体现公平、透明、灵活原则,并与其他配套措施一并实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油价暴涨暴跌的受害者包括石油企业和全体居民,其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均应由全社会承担和分享,而不能让企业或居民单独承担,以保证社会的公平性。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大都是国有控股,既承担企业发展的责任又要替政府执行市场稳定职能,政府不能放任油企在油价暴涨暴跌的波动中获取暴利或破产。同时,油价变动会影响所有行业的成本,进而影响居民生活,对由于成品油价格管制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政府理应通过财税、补贴等综合措施由全社会合理承担和分享。

新定价机制喷薄欲出

油价高低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则会减缓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增加企业成本,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低头不仅让国内消费者看到了国内油价下调的希望,也为我国能源价格改革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中国作为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巨大的市场需求量是中国的优势。近年来,全球原油年均产量39亿吨左右,中国每年约消耗4.5亿吨,加上中、日、韩等国的需求也在上升,中国现在推出具有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

2012年5月10日,国内成品油市场迎来年内的首次价格下调。尽管汽油每吨330元的下调幅度并没有使得下游行业跟风向下调整产品价格,但这次油价的下调,多位专家认为这将为业内期待已久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出台铺平道路。

早在2010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别强调,将继续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但后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受制于通胀压力及国内舆论压力,发改委将新定价机制的实行时间一次次推迟。

近期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明确表态,2012年要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的透明度。这一表态更让市场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推出充满期待。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眼下国际油价下行趋势较为明显,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或迎来契机。推出新定价机制,老百姓接受程度会更好些。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和市场环境比较适宜推出新的定价机制,一方面国内通胀指数不高,成品油市场供需比较平衡。其次国际油价处于下跌周期。在此时推出新机制,市场的接受度会比较高。

“经济增长稳步下行、物价由高到低时是改革的时间窗口。”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在国际油价下降及国内成品油即将再次下调的预期下,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伴随下次调价出台的机会加大。

上一篇: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使命 下一篇:核电洁身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