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开了家“助老”店

时间:2022-09-21 10:46:07

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工厂倒闭后,当工会主席的妻子买断了工龄。办完手续,外出应聘四处碰壁,开店又缺资金,性情开朗的妻子常常躲在家里悄悄地掉泪。

那天,妻子又去社区汪主任那里做义工。回来后,她兴奋地说:“老公,主任说帮我张罗成立一个‘助老中心’,办公地点就在居委会。我物色了两个下岗职工当帮手,一个是张师傅,理发、维修样样拿得起;还有罗嫂,会炒菜,热情细致。我们调查过了,咱们社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一百四十位,只要每人每月交三十元的会费,就是个不小的业务。”

我听了,也十分振奋。创业的人员、场地、服务范围都有了,每月仅收三十元,一般家庭应该出得起。加上妻子对社区公益事业一直很热心,在老人心目中印象不错。只要宣传到位,肯定能做起来。

业务广告贴在社区大门口后,很多老人来看稀奇。本来妻子想对他们再宣传一番,可原来和她挺谈得来的大妈、老奶奶们却支支吾吾。最后,口直心快的郝大爷说:“小郭,支持你们再就业是个好事,但收30元是不是贵了些?”妻子说服道:“现在外面理个发最便宜得五元,我们可以上门服务。您家厕所要是堵了,请人少说也得二十元,我们是会员制,随叫随到,费用包干。”见老人们还是不吭声,妻子咬咬牙,狠了狠心说:“只要入了会,头一个月不收费。要是觉得划算,以后再补。若一个月没叫服务的客户,我们全额退款。”

若真的这样做,妻子开的这个“中心”肯定要亏。在场的老人们小声议论了一会儿,终于有七八个人试探着报了名。妻子认真地记下了老人们的姓名、楼层和电话号码。

没想到,“中心”开业后,电话此起彼伏,响个不停。有人要理发,张师傅就提着工具赶了过去。另一位大妈说要弄一桌菜招待客人,罗嫂忙了一上午。还有个顾客委托去接北方来的老姐姐,妻子马上坐公交车去车站。

整整一个月,他们不知做了多少杂事,人都累得要趴下了。让人欣喜的是,牌子打响了,会员发展到了附近社区。有些家境好的老人,主动说把会费提高到四十或五十元。半年下来,“中心”又吸收了三名下岗职工,人均月收入在一千二百元左右。

现在,老人们见了妻子,笑称她为“郭总”。谈到未来,妻子信心满满地说,银发市场商机无限,只要顾客有新的需求,我们将尽量地去满足。譬如陪老人看病、旅游、购物、缝缝补补、洗洗晒晒等都能做。助老就是帮老人解决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花少量的钱享受最优质的服务,既和谐了社会,又为下岗职工创造了就业机会,这个市场“钱”景无限。

上一篇:儿时过年 第4期 下一篇:桑榆未晚书香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