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疗法治疗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疗

时间:2022-09-21 10:04:35

物理疗法治疗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疗

摘要】 目的:验证物理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性。方法: 8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科常规治疗加物理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采用外科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在好转率、治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方面有无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好转率与治愈率无显著差别,但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疗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加快床位周转。结论:物理疗法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有效、安全。 【关键词】 物理疗法;炎性肠梗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联合普外科自2004年~2006年选择8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对照组)和乙组(治疗组),每组各40例,观察物理疗法治疗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甲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1~56岁,平均30.5岁。乙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32.3岁。甲组40例患者中,胃肠道手术者26例,胆道手术者5例,阑尾手术者9例;乙组40例患者中,胃肠道手术者22例,胆道手术者8例,阑尾手术者10例。

1.2 治疗方法:甲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禁食、胃肠减压、灌肠、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治疗,严重低蛋白的给予白蛋白治疗。乙组患者除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外,还给予物理治疗,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红外线联合治疗。超短波额定功率300w,2个20cm×15cm的电极分别置于腹部和腰部,实行对置方法,采用微热量,时间10min/次,2次/d,电脑中频采用腰、腹对置方法,电流强度以电极下有震颤、抽动感为度,40min/次,2次/d。红外线腹部照射20min/次,2次/d。以患者感到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准。

1.3 疗效标准:治愈,腹痛、腹胀消失,透视无液气平面,进食后无症状;好转,腹痛、腹胀减轻,无恶心、呕吐、胃肠减压量减少;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

1.4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比较结果

2 讨论

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常于术后1~2周内起病,原因是由于手术对胃肠道造成较大的刺激、损伤,尤其是胃肠道手术、短期内反复手术、广泛分离肠粘连、腹膜炎、异物或坏死组织残留以及存在其他造成肠管浆膜面广泛受损的因素。炎性肠梗阻病理生理变化主要为肠壁高度充血、水肿,并有广泛粘连,严重时肠管呈脑回状,肠壁脆性增大,极易受到损伤。其临床表现与一般肠梗阻的相同之处是都有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不同之处是多数炎性肠梗阻患者在术后有少量排气、排便,但在进食后很快出现症状,患者腹痛、腹胀不明显,腹部触诊有柔韧感,无明显包块或肠袢,叩诊为浊音或实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ct可见肠壁水肿、增厚、粘连及腹腔内有渗出等表现。一般不行手术治疗[1]。

物理疗法有消炎、消水肿、止痛、改善血循环、促进肠蠕动及松解粘连的作用。

2.1 超短波的消炎作用:其基础是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超短波作用后,在组织中产生类似组胺的物质,使血管扩张后充血,血循环增强,微血管的渗透作用增高以及改善血液与组织间的一些物质交换,同时血运增强,使机体的抗体和补体增加,增加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消散。

2.2 中频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2.2.1 镇痛作用:中频电流作用于人体后,可使局部痛阈增高,其机制是电流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后的间接作用结果。

2.2.2 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可使作用局部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炎症吸收。

2.2.3 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对于内脏平滑肌有刺激作用,能提高内脏平滑肌的活动和张力,促进肠蠕动;还可促进腹肌收缩。因此有利于粘连松解。

2.3 红外线的治疗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代谢。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继发效应。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炎性渗出向血管内吸收,减轻肿胀,降低了组织张力。热效应促进了血液循环,改善了代谢,进一步影响了机体的神经功能,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消炎作用。热效应一方面可提高痛阈,减轻痛感,另一方面也作为一种新刺激与局部疼痛冲动同时传入到中枢神经系统,热刺激与疼痛冲动互相干扰,减弱和掩盖了疼痛的感觉。促进局部渗出物吸收、消肿,降低组织张力,减轻了疼痛。还可降低肌张力,解除肌痉挛,从而达到镇痛作用。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加速了致痛物质的清除,疼痛得到缓解。

以上三种疗法都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联合应用更能增强效果,并且对于再加上中频电疗法还可促进肠蠕动、松解粘连,因此,此三种疗法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较单一疗法效果为高,大大缩短了治愈时间[2]。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2] 乔志恒.新编物理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0.

上一篇: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临床观察 下一篇:淋浴喷头细菌污染与消毒效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