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线与市政管线冲突解决方法探讨

时间:2022-09-21 09:32:51

排水管线与市政管线冲突解决方法探讨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全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功能进一步加强,市政管线也越来越复杂,由此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一般与道路同期设计、同期施工,同期竣工验收的各种管线相对来说冲突较小。但在旧城区道路改扩建过程中,基于城市建设标准和功能需求的提升,众多管线改造及增加敷设以及由于原有的各种地下管线,大部分没有考虑管线综合问题,施工随意性较大,因此也就出现了新建地下管线与现状地下管线交叉冲突的问题。本文在结合武汉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设计,在广泛收集现状资料,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措施灵活多样、针对性强、适用可行、经济安全的市政管线冲突技术解决方案,以此有效地处理了新设计污水管与其它市政管线的冲突问题,该技术对推进武汉市老城区的雨、污分流制改造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指导意义。

关键词:排水管线、管线冲突、管网改造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实例:武汉市二郎庙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升级改造。

本工程为污水收集项目,工程区域均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排水系统,周边地块内的雨污水均通过市政合流管涵收集,排往下游。本着以下几点原则完善污水管道。

(1)干管优先,支管结合现状排水系统布置原则。

完成干管系统,拉通污水主干线;接户支管与道路两侧地块现有排水出口结合,现状出口为污水管,则应接入,若为合流,则预留污水支管。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建设同步原则。

完善污水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艰难历程,应从二郎庙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逐步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3)经济性、可操作性原则。

与环境建设、城市建设保持同步,充分利用已建的排水设施,以最大限度地截流现有的污水,发挥最大的工程效益,并节省工程投资;尽量减少征地、拆迁面积。

拟建的污水管道只允许接纳管道服务范围内的污水,并按照“先干管后支管”的原则,做好拟建污水干管与现有地块支管的衔接工作。由此为下一步实现雨污分流打下基础。

新建二郎庙地区污水收集系统18条污水管线。二郎庙现存的收集体统为雨污分流与雨污混流并存。根据改造要求,改造后二郎庙中山路以南旧城区为截流式合流制,其余大部分地区为雨、污分流制。鉴于该项工作的复杂性,应坚持“分片完善、逐步推进”的原则。目前该地区部分小区内部建设有污水管道,通过建设外部污水管即可实现片区雨污分流,对于内部未建设污水管网地区,应首先完善外部干管网系统,在此基础上,配套建设小区内部管网系统,逐步渐进的实现整个地区雨污分流。

在实施管道改造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诸多问题,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归纳如下:

工程中所采用的管线冲突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技术措施灵活多样,针对性强

城市路面以下的市政管线种类较多,布置复杂,尤其在老城区显得尤为错综复杂,因此,新建排水管道在进行设计中与现状管线的冲突是在所难免,且出现冲突的形式复杂多样。根据管线种类、管道断面尺寸以及在高程上的关系可将管线冲突分为几十种,归纳起来可分为新建排水管道与现状排水管道之间的冲突,新建排水管道与其它现状市政管线之间的冲突。本文充分考虑各类冲突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别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1)检查井法。适用情况:两管径相差较大,下管管顶高程稍高于上管管底高程;两管径相差较大,上管管底高程略低于下管管顶高程。如图一、二。

(2)多管法、管材替代法。适用情况:两管径相差不大,下管管顶高程稍高于上管管底高程。如图三。

(3)扁方沟法。适用情况:两管径相差不大,下管管顶高程稍高于上管管底高程。如图四。

(4)箱涵顶穿多管加强法。适用情况:排水管与现状箱涵冲突,排水管管径远小于箱涵高度,排水管管顶高程在箱涵上结构层范围以内。如图五。

(5)箱涵底穿多管抹弧法。适用情况:排水管与现状箱涵冲突,排水管管径远小于箱涵高度,排水管管底高程在箱涵下结构层范围以内。如图六。

(6)倒虹管法。适用情况:两管管底高程基本相同,管径较接近,且较大;较大管径排水管从箱涵正中穿过。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图五图六

2、立足原位解决,影响面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设计排水管如果与现状排水管(涵)和其它市政管线发生冲突,受工程投资与起止点标高所限,试图通过调整排水管渠的设计埋深来消除高程冲突的可能性十分有限。本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线系统,合理、规范地在冲突点原位进行调解,同时保证了其它管道结构的完整性,减少了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3、技术措施实施难度小,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

排水管道主要以重力流转输方式为主,若通过降低高程的方式来杜绝新建排水管与现状市政管线的冲突,势必增加施工难度,增加管线运行维护成本及难度,还会增加工程建设费用,甚至影响到整个排水系统。本文即在管道发生冲突点进行有效处理,不影响整条管道的埋深,也不改变现状管线的位置,工程建设费用明显减少,使得问题解决牵涉面少,经济效益明显。

4、具有显著的环境、社会效益及技术推广价值

不适当的冲突处理方法,如大量改造现状管线、过多地增大管道埋深都可能破坏大面积现有路面结构,延长建设工期,损坏原有绿化植被,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和粉尘等。本文所采用的冲突解决方法可明显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这对降低旧城改造的建设协调难度,加快推动旧城排水改造的实施具有明显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结论:

不管具体采取何种措施解决管道冲突的现象,都是为了每一管道的功能和效果不受影响,并且稳定性强,方便未来的修理和保养,检查等,因为交叉处会产生特殊情况,所以也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在性能和功能上是否受到影响或者更容易发生损坏。本文针对在旧城区常见的市政管道交叉问题提出了数种处理方法,并给出相应的适应情况。在实际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更好的解决实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管线交叉问题。

参考文献:

郑达谦.给水排水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市政工程工程施工手册(第二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邢丽贞.市政管道施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于尔捷,张杰.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M].北京:中国见者工业出版社,1996.

上一篇:论公路施工的特殊性及质量控制 下一篇:因山就势,融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