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印度经济崛起

时间:2022-09-21 08:55:00

试析印度经济崛起

[内容提要]本论文通过回顾印度从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着重探讨印度经济从何时开始迅速发展;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最后简述目前印度经济的主要困境。

2006-07年度,印度GDP增长率达到了9.4%的历史最高点。按照印度储备银行的预测,印度今年(2007-08)的GDP增长率可望达到9.2%,而第一季度已经达到了10%。根据印度财政部长的讲话,印度GDP增长率“明年可望突破10%”。印度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世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也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在中国也是如此,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印度经济的报道。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报道不大符合真实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使用二手资料的缘故吧。我感到,作为一个身在中国的印度人,有必要向大家展现比较真实的印度经济状况。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印度经济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前的情况。从1950年到1980年,印度经济的发展步伐十分缓慢。这三十年,它的GDP的年均增长率仅在3.5%左右,被经济学家谑称为“Hindu增长率”。1980年,英迪拉・甘地夫人领导的国大党再次获得大选胜利,她第四次出任总理。尽管甘地夫人出台了一些放宽工业和对外贸易以及减税等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使经济有了一些起色,但变化不大。1984年,甘地夫人被其锡克教卫兵刺杀后,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接任总理。出身飞行员的拉吉夫对科技发展非常重视,在他担任总理期间,政府改革的步伐大了些,政府对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心血。1980年到1989年,印度GDP年均增长率提高到了5.4%。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989年和1990年,印度还是发生了外汇危机,以致外汇储备仅有9.75亿美元(只够支付一周的进口账单)。在这紧急时刻,印度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请求30亿美元的急救贷款。IMF最后只提供了3.75亿美元的贷款,还同时附加了一个关于结构调整(SAP)的条件。

尽管仅有3.75亿美元,印度政府为了解决空前的经济危机,还是接受了这笔援助资金,并且开始进行结构性改革。印度政府于1991年在国会人民院宣布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是对私营部门放宽管制、减少进出口瓶颈和取消许可证制度,以及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等。对此,中国早已有许多文章予以介绍,我就不再赘述。印度改革的总方向用“自由化”、“私有化”和“全球化”这三个词来概括再恰当不过。从此,印度的经济发展开始走进一个新时代。

有人认为,1991年拉奥政府进行的改革将印度经济推进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代。那是不准确的。从1990年到1999年,印度的GDP平均增长速度是6.2%,比上个十年只高出0.8%。这是为什么呢?改革开放对GDP的增长速度为什么影响不够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单单经济政策上的自由是不够的。40多年被压抑的印度国内企业家,对国大党的新政策仍持怀疑态度,再加上印度政治不稳定,5年换了5届总理,投资环境很不理想,因此国内外的投资者不敢放手在印度固定资产领域进行投资。外资选择了通过外国机构投资(FII)的方式在印度进行投资。

1998年,印度人民党领袖瓦杰帕伊当选总理之后,印度的政治环境变得相对比较稳定,印度政府又实施了一系列更宽松的开放政策,如关税进一步降到15%,工业许可证基本取消(除了8类敏感工业外),电信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向外资开放,甚至对农产品的出口限制也取消了。瓦杰帕伊还亲自游走海外推广印度,对国外投资者承诺保障他们的利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73年的印度外汇管制条款(FERA)在1998年被瓦杰帕伊政府改为外汇管理条款(FEMA)。这一切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投资。从那时起,印度经济才开始进入真正的高速发展时代,同时也走上了全球化发展道路。有媒体报道,“印度是最近几年发展最快的自由市场经济体之一”(fastest growing free market economy)。这意味着一个民主体制的国家能实现高速发展是罕见的。现在,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国际上有人预测,到2025年,印度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当然,尽管印度经济的自由化程度年年都在提高,但是一些国际组织的研究报告还是认为,在印度做生意至今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的国家报告中称:“投资者对印度的兴趣仍然十分浓厚――在很多调查中,印度均名列外国直接投资向往的三大投资地之一――但与其他很多新兴市场相比,印度获得的实际外国直接投资仍相对较少。”在世界银行2006年针对全球155个国家经商便利程度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印度排在较低的第134位。亚洲开发银行在其2006年报告中称:“该国的总体投资环境必须得到改善。”该机构同时指出,“创业者可能需要经历11个步骤,才能创办一家企业,所需时间超过71天,是该地区平均水平的两倍。”

改革开放以来,印度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构性变化呢?最近几年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

首先,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比例结构发生了变化。据印度政府的统计,1991年以来,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从32%降到了18.5%,而服务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在GDP中的份额已从1990-91年的41%提高到55.1%,而且对整个GDP增长率的贡献占了68.6%。发展最迅速的印度信息产业产值(包括硬件)在2006-07年度达到478亿美元,占GDP的5.4%(三年前约为3%),其中软件和服务出口额达310亿美元。世界服务业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0%,而印度服务业增长率达到30%。然而,工业的比例没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工业增长很快,增长率接近10%。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根由,主要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高速增长。

第二,从2000年起,随着私营部门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印度开始从混合经济制度转型到市场化的经济制度。私营部门的投资已经高于公营部门。九五计划期间(2002-2007),私营部门的投资占印度总投资额的62.7%。

与此相关的变化是,由于私营部门的活力,印度生产率空前提高。据印度工商联合会研究资料显示,从1993年到2004年期间,印度的总要素生产率(TFP)提高了2.1%,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9%。

第三是印度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结构性变化。如下表所示,从2002-03年度开始,印度的商品出口额开始呈曲线型飞速上升。在过去三年,印度的商品出口额连续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都超过了既定指标,并且在2004-05年度达到了30.8%的增长率,为835.6亿美元,而

2006-07年又增加到1030.9亿美元。这一数字预计在2007-08年度将达到1600亿美元,在2008-09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

为了推动出口,印度商务部以及印度非政府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印度制造”的海外活动。在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我们可看到“印度无所不在”的广告。印度工业联合会(CII)已经在北京举办了四次“印度制造”展览会。印度商务部带领印度企业代表团访问了许多国家,以大力推动“印度制造”这个品牌。

印度出口额的快速增长,应归功于整个世界贸易的飞速增长和印度国内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异军突起。印度商品出口的构成有所变化,农产品的出口比重大大下降,从1990-91年度的占19.4%下降到2004-05年度的10.2%;同期,手工业品从19.0%下降到1.2%;而体现国家工业水平的一些工业品的出口比例则上升幅度较大,如工程机械、运输和金属制品(包括钢铁)从占12%提高到20.6%,矿物油和石油制品从占2.4%提高到8.5%,化工制品从占6.5%提高到12.1%。当然,还有印度服务业的巨大贡献。服务业的出口额在2004-05年度增长了71%,到2005-2006年度的前半期又增长了75%。本年度前半期的服务业出口额已经达到270亿美元。尽管在2005-06年度初期的出口额出现轻微减少,但是从4月开始,出口额快速增长,朝着920亿美元的年度目标迈进,截至12月底出口额已经达到664亿美元。然而,印度的出口额在全世界出口额的比例仍是很低的,仅为0.8%。

出口的增长解决了以往的外汇短缺问题。1991年外汇危机时,印度外汇储备只有10亿美元,但现在已经达到了2220亿美元。这真是一个巨大进步。印度的进口高于出口,还存在贸易赤字。但是,由于海外印度人每年向祖国汇款200多亿美元,印度不必担心贸易赤字。

在贸易伙伴方面,印度也有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崛起的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6年1-12月,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总额达250.57亿美元,在印度的出口额中占6.54%,在印度的进口额中占7.54%。2005-06年度,中国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一年,如果把香港加上,中国与印度的贸易额在印度贸易总额中的比例达到9.4%,接近美国的10%。近年来,印度与新加坡的贸易额持续增长,反映了印度“东向”政策所导致的在周边贸易结构上的战略变化。

最后,印度经济结构的变化还表现在经济的不断全球化方面。近年来,世界上涌现了一批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印度跨国公司。从1992年开始,国大党政府允许国内企业在国外发行股票和债券,取消企业以现金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并规定无需批准的对外直接投资限额为200万美元。此后,印度人民党政府又把这个限额放宽到400万美元。但是,这些宽松的政策仍不能满足印度企业全球化的需求。《2000年外汇管理法》生效之后,印度储备银行对境外投资限制大大放宽,将印度公司对外股份投资和设立独资分公司的投资额限定为1亿美元。不久前,政府又允许印度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可以超过企业净资产的一倍,还可以向国内外金融机构融资。如此种种宽松的经济改革政策,大大促进了印度企业的跨国经营。如在2006年1-10月,印度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即达230亿美元之多,而在2005年全年才不过78亿美元而已。如今,在全球的信息技术、电信、石油化工、制药、钢铁、汽车和零件等诸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印度的跨国企业。同时,近几年来,汽车零件、能源、石油化工和钢铁业的大企业的海外收购也成为热点,反映出印度制造业在外国投资和新技术的带动下日趋成熟。据报道,在过去5年间,印度企业的海外收购达到200亿美元。其中,塔塔集团共收购22起,金额占了总数的2/3。近两年,印度向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外国对印度的投资。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今已经产生了一百多家著名大企业,其中20家为大型跨国企业。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也是世界所不得不承认的印度奇迹。

当然,印度还面临着困境,最突出的是印度忽略了农业和农民的发展问题。印度农业生产大大滞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印度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65%。但是,农业是印度最落后的部门。农民大部分时间从事耕作,小部分时间当临时性的民工,以此勉强维生。他们缺乏土地,没有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均落后,以致政府的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也很难使农民受益。近几年来,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是经常有农民自杀。媒体不时有这方面的报道。譬如,2006年,在安得拉邦的一些农村,至少有数百名农民因无力偿还个人债务而自杀。确实,印度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和服务业,至今似乎还没有找到正确而有效的发展农业的措施。去年,印度甚至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小麦。这说明,60年代的印度绿色革命的作用已经减退。印度是不是应该进行第二次绿色革命呢?印度有同中国一样多的劳动力,所以,印度政府应该多向中国政府学习,发展“印度制造”,让农民不至于只靠二亩三分地谋生,而是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还有一个挑战是,印度的一些保守派(左派)在改革之初就担心外资企业会吞并印度本土企业。今天,还有不少人总是批评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有的甚至一边受益于改革,一边批评改革。这往往成为深化和加快改革的障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印度经济是从21世纪才开始进入真正的高速增长阶段的。印度今后有望长期维持8%以上的增长率。印度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将大展宏图,会持续而迅速地发展。此外,它们正在以从未有过的势头走向国际,将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反过来,它们又会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农业发展滞后的困境,可能难以在短期内有大的突破。印度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我认为,印度有同中国一样的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因此必须推动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为广大农业人口创造就业机会。

上一篇:现实主义取向与道德尺度 下一篇:印度宗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