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肠胃康冲剂防治静滴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1 08:18:16

摘 要 目的:探讨口服肠胃康冲剂防治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过程中所产生的胃肠道反应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使用阿奇霉素静滴患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静滴前30分钟口服肠胃康冲剂。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低于观察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肠胃康冲剂能有效防治静滴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

关键词 肠胃康 阿奇霉素 胃道肠反应

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阿奇霉素的半衰期长,约为40小时,其治疗作用明显;抗菌谱广,不但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而且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作用较强,同时注射用阿奇霉素克服了其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2]。由于它的抗菌疗效确切,近年来在儿科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阿奇霉素在儿童专科医院的使用位于前2位[3]。但其在静滴过程中部分儿童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而不能耐受,给患儿带来了不少痛苦,严重者家属要求中止治疗。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其不良作用的发生直接影响患儿对它的接受及对治疗疗程的坚持。笔者采用静滴阿奇霉素前口服肠胃康冲剂以预防其静滴过程中的消化道反应,疗效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使用阿奇霉素的患儿106例,其中男45例,女61例,年龄3~14岁。病因均为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3例,其中男22例,女31例,年龄3~13岁。对照组53例,其中男23例,女30例,年龄4~15岁。所有患儿对恶心、疼痛等主观症状能表达清楚,非危重病例。均无胃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也未使用其他影响胃动力的药物,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0.125g/支)10mg/(kg・日),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浓度为1mg/ml后静滴,时间2小时左右,用药3~5天。实验组于输液前30分钟加用肠胃康冲剂(8g/袋)8g,剂量根据年龄大小有所不同,3~6岁者,服用1/3~1/2袋;7~14岁者,服用1/2~1袋。用50ml温开水冲服,疗程3~5天。静滴阿奇霉素的剂量、浓度、滴速同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原发病的其他方法相同。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家属告知可能有不适反应,但不向患儿讲诉。主要观察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情况。根据患儿的描述及表现判断胃肠道反应程度。观察者在患儿静滴阿奇霉素开始至结束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期间询问其有何不适,对恶心、腹痛等主观症状,观察者不能具体提示,而由患儿及家属主动讲出。输液结束后观察者记录有无胃肠道反应、反应的程度以及被迫停药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儿的描述及表现判断胃肠道反应程度。①无反应:即未出现任何消化道反应;②轻微反应:仅出现间断的腹部不适或轻微的恶心、呕吐;③中度反应:明显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及腹痛;④重度反应:出现上腹绞痛,恶心、呕吐频繁、腹泻而被迫停药[4]。

结 果

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有3例患儿因胃肠道反应而被迫停药,而实验组没有1例停药,由静滴阿奇霉素引起的各种胃肠道反应例数也较对照组少,实验组患儿无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 论

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多种感染性疾病的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较广,与其他几种大环内酯类药相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但临床用于儿科支原体感染性疾病治疗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能由于静滴后血浆中阿奇霉素浓度升高,通过刺激胃肠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释放,促进神经丛中P物质的合成,刺激胃肠道胃动素细胞释放,使胃动素水平升高,胃动素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胃动力受体相结合,使胃动素水平升高,胃动素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胃动力受体相结合,使胃肠道平滑肌产生强烈收缩,胃肠运动加快,导致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5]。

由于小儿消化道发育及肝微粒体酶反应速率均未达到成人水平。年龄<16岁的患者是阿奇霉素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6]。增加了患儿用药时的痛苦。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影响了其广泛使用和患者的依从性。

肠胃康冲剂由牛耳枫和辣蓼组成。现代医学研究已发现,这两种中草药含有多种成分,具有多种功能,有类似阿托品的抗乙酰胆碱作用,能显著抑制胃肠道蠕动,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解痉止痛,从而迅速解除胃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7]。根据中医理论,牛耳枫和辣蓼两者配伍,寒湿并用,以调和阴阳,苦辛并进,以顺其升降,使肠胃得和,升降复常,消除临床症状,恢复胃肠道的主要功能[8]。研究还证明肠胃康冲剂有免疫调节功能[9],故对患儿疾病的恢复亦有帮助。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较高,部分病例腹痛、呕吐厉害,患儿痛苦,家属坚决要求终止治疗;实验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且实验组各种反应程度也比观察组轻,患儿未出现剧烈腹痛及腹泻,能坚持到输液结束。因此,在小儿静滴阿奇霉素时,除了强调药液浓度及滴注速度外,静滴前加服肠胃康冲剂,能明显降低各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程度,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能够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临床也有采用口服思密达冲剂的方法防治阿奇霉素静滴过程中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其口感较差,患儿不易接受;而中药肠胃康冲剂为棕色颗粒,易溶、味甜、口感好,服用方便,又不延长输液时间,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服药依从性较好。因此,现采用静滴阿奇霉素前30分钟口服肠胃康冲剂的方法防治其静滴过程中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有效的,能明显减少其发生率,从而增加了患儿对治疗方案的接受性与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巍岭,杨代秀.阿奇霉素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259.

2 黄俊,陈月梅,费年华.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J].临床荟萃,19(16):F003.

3 王荣乐,赵庚昊,崔峥.2006~2008年儿童专科医院销售前20位药品使用情况回顾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6):1475-1478.

4 吐热娜依,汪忠诚.维生素B6对减轻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6,1(1):64-65.

5 陈文英.思密达口服降低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反应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2):87.

6 李皓.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干预措施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9):35-36.

7 朱文峰.中医内科诊疗常规[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384.

8 王继民,江涛,宋学锦.枫蓼肠胃康冲剂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1999,16(3):8-9.

9 符健,邝少轶,王小蒙,等.枫蓼肠胃康颗粒对非特异性和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368.

表1 两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情况比较[例]

上一篇: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固腠理\和营卫\祛风寒治疗慢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