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楼公楼婆仪式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21 08:00:22

祭楼公楼婆仪式的调查研究

摘 要:在田野资料的基础上,阐释了祭楼公楼婆仪式过程的意义以及仪式中牛角、卦片、绺巾和仪式过程的象征意义,指出这些信仰文化是世俗社会的投射。

关键词:榕江摆王苗寨;祭楼公楼婆仪式;象征符号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3)01-0144-07

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一共208户人家,1010人,分为7个村民小组。村民基本上都是苗族,自称是从湘西迁至此地的。他们保存相对完整的两种体系:一为苗巫;二为汉巫,两种体系互不干涉。祭楼公楼婆是为了治疗小孩子很晚才能学会说话或走路时候因为腿软走不稳而行的巫事,属于汉巫体系,在此地颇为盛行,但在湘西已鲜少出现。在仪式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先记录仪式过程,再咨询精通于此仪式的行家,从而获得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分析和阐释。

一、仪式与祭楼公楼婆仪式

维克多·特纳将仪式描述为,用于特定场合的一套规定好了的正式行为,它们虽然没有放弃技术惯例,但却是对神秘的(或非经验的)存在或力量的信仰,这些存在或力量被看作所有结果的第一位的和终极的原因[1]。仪式作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得到了人类学界极大的关注。英国人类学者罗伯特森·史密斯在1898年《论闪族宗教》的讲演中,针对过去的宗教研究只重视宗教信念的情况,提出了宗教礼仪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礼仪先行论”的学说[2]。后来,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仪式是宗教活动的最主要的层面,华莱士认为仪式是宗教的主要现象,即行动中的宗教[3]。维克多·特纳在对恩登而人的仪式研究时,把仪式分为生命转折仪式和困扰仪式。困扰仪式是指某人被阴魂“缠住”了,他或她马上就会成为一场复杂仪式的主角,远远近近的许多人都会来参加这个仪式,人们策划着抚慰和驱赶制造了麻烦的阴魂[4]9。根据特纳对仪式的分类,祭楼公楼婆仪式应该归属于困扰仪式,人们策划这场仪式是为了驱赶导致孩子很晚才能学会说话或走路时候因为腿软而走不稳的阴魂。

祭楼公楼婆仪式在前人的调查报告中已经有所记载,可见此仪式由来已久。其中石启贵在其著作《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把该仪式描述如下:楼神为大度花之一种,苗谓“波陋”(beux loub)。惟手续较繁,耗资必多。须舂粑粑及肉鸡酒饭等物品,并扎楼洞桥一座,桥柱上摆些粑粑及酒肉,化装一男一女做楼公楼婆,旋绕桥柱穿行之。下置水盆仙桥一座,盛水放鱼于盆中,用木四节,上端用五色花丝及红绿布系之。巫师鸣锣角鼓,穿绕桥下而行,并抽小孩随游其间。上熟时,共食肉酒饭菜毕后,老师问云:“桥上白头公,桥下白头婆,吃酒吃饭饱不饱?”白头公及白头婆答:“饱了。”又问:“醉不醉?”答:“醉了。”又问:“来从哪方来?”答:“东方来。”又问:“去从哪方去?”答:“西方去。”老师并云:“今日道场完满,功果完成,不要留住某氏家中,快回去了。”于是烧纸送神收场矣[5]。随着时间的流逝,笔者在实地调查中记录的仪式过程已经和石先生的记载略有不同,现将仪式过程记叙下来,以备后人查考。

二、祭楼公楼婆仪式的田野调查

此次祭楼公楼婆仪式发生时间为2011年2月14日,调查地点在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污溪寨吴荣珍家里,仪式由汉巴岱麻天仁主持,仪式包括准备部分和仪式过程部分,其中仪式过程又分为9个小节。

(一)仪式的准备

9点35分,孩子的父亲吴天生与其表哥麻有华上山砍仪式需要的木头4根,此木要求是五倍子树,同时摘4把棒棒草。这一工作完成后,需要等孩子的舅舅来了再削打鬼的3根棒棒,仪式中,这些棒棒分别是舅舅、公公、巴岱使用。公公吴天仁开始削竹片,做2个“嘎祝拉”① ①“嘎祝拉”是根据当地方言的音译词汇,其国际音标的标注为“ga214tsu33la22”和编24个小竹篓。完成后,他又接着坐在房门口开始做祭桌上的物品,其中靠近神龛的祭台上是挂纸,而靠近门口的祭台上则是竹篓和1根带叶的竹枝。有人开始剪纸,把剪好的纸挂在“嘎祝拉”上,纸被挂在第1和第3竹片上,有细竹条绕过的地方都要挂纸。有人开始把五倍子树砍成合适高度,大约是竖起来等于房子横梁的高度。同时,开始做粑粑。这时候,父亲的姑妈送来一对绺巾绣片。

12点半左右开始搭建祭堂。祭堂由4根木头支起,每根木头上都会扎着刚才编的小竹篓,并不是平均分配在每根木头上,而是靠近门口的2根木头分别是9个和7个,靠近神台的是5个和3个。舅舅来到后坐在门口削打鬼用的3根棒棒,然后用白布包好。祭堂搭建完成,祭堂里祭台有两处,靠近神龛的是第一祭台,靠近门口的是第二祭台,其摆设与功能都不相同。肉煮好、切好,粑粑做好,另外还加了点豆腐,开始往小竹篓里放。然后有人把仪式需要的东西摆设在相应的位置上,准备工作完成。

(二)仪式的过程

第1节,请巴岱的师傅。② ②据巴岱自己介绍,此处所请的师傅是已经仙逝的师傅。在田野过程中,居住在摆王村的汉巴岱龙江介绍说,已经仙逝的师傅被巴岱供奉在神龛里。巴岱麻天仁头扎红巾,把马鞭的一端用左脚踩住,左手持马鞭的另一端(绑着绺巾片的一端),半蹲于第一祭台前开始念经文,右手握着打卦的卦片打着节奏。孩子的父亲吴天生点燃3柱香,分别在神龛上、第一祭台边、门口外左侧各插1柱。巴岱的助手麻有华也点燃3枝香,分别插于第一祭台上、下和第二祭台上。然后麻有华拿来5个碗摆在第一祭台上,在第一祭台下也放1个碗,一长者上前给碗里倒上酒;第二祭台上也摆上5个碗,倒上酒。这个时候,巴岱麻天仁一直保持着上述姿势念文。据从事了十多年汉巴岱工作的麻强生③ ③麻强生,1964年生,居住在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四组,从事汉巴岱工作十多年。文章中对这个仪式的解释均是麻强生对笔者口述,由笔者进行文字记录完成。解释,在这一部分,主持法事的巴岱先到阴间请他的师傅,及师傅所掌管的阴兵阴将来到祭堂,主要是为了帮助巴岱完成法事。

第2节,清理祭堂。巴岱边念边蹲下把1张草纸放在地上折了一下后即起身保持着上述姿势念文。念了一会后就蹲下对着那张草纸做手势。据汉巴岱麻强生解释,这张纸代表一个很深的洞洞,把杂鬼关进去。手势毕,续把纸对折,再做手势。手势毕,把纸对折成小方片放在地上,巴岱起身拿起马鞭在纸片的上、下、左、右各点一下,然后用马鞭在地上绕纸片划1圈。此动作意为把杂鬼围起来不许他们动。之后巴岱站起来用马鞭对着神龛点一下,续俯下身用马鞭在地上画圈,这次的圈把自己和纸片同时圈在圈内,这样做是遮眼法,让杂鬼无法看见巴岱自己,画毕把马鞭放在第一祭台上,把小纸片压在第一祭台的左侧桌脚下。这期间,巴岱一直小声念文。巴岱面对第一祭台拿起牛角吹响牛角,然后其左手端1碗水,水碗上压着令牌,右手摇着师刀,口中念文不止。其间巴岱把师刀放入左手的水碗中沾上酒,然后甩师刀把水甩在地上。这部分是请围水师傅,即建水库的师傅,甩水是为了把水变成雨淋五方杂鬼,然后五方杂鬼看不见他。此动作连续4次,然后相同的动作,逆时针转1圈,师刀甩了6次。转毕,把师刀扔在地上,把水碗放在第一祭台上,对着水碗做几次手势。巴岱面对第一祭台拿起牛角吹响牛角,然后左手拿起令牌,一下一下的往第一祭台上敲。共敲了6次,边敲边念文。这是在打鬼。敲毕把令牌放在酒碗上,这时候助手麻有华、龙忠明敲锣、敲鼓声响起。

第3节,巴岱装备自己。巴岱拿起祭衣,抱在胸前,右手手指点一下酒碗里的酒,向神龛拜一下,逆时针转1圈;续拜一下,顺时针转1圈;再续拜一下,然后穿上红衣。巴岱穿好红衣,拿着五岳头冠,右手手指点了一下酒碗里的酒,向神龛拜一下,逆时针转1圈;续拜一下,顺时针转1圈;再续拜一下,然后戴上五岳头冠。最后把绺巾披在其左肩上。这期间锣声、鼓声不断。巴岱面对第一祭台吹响牛角,做手势,然后双手叉腰先逆时针转1圈,再顺时针转1圈;续做手势,然后先逆时针转1圈,再顺时针转1圈。面对正门,背向第一祭台,做手势,然后先逆时针转1圈,再顺时针转1圈;共计18次。接着做下车、下马手势,做搬东西的手势。这期间锣声、鼓声不断。这部分巴岱是在装备自己,为自己穿上盔甲。巴岱麻天仁穿好衣服、装备好自己后才可以去请楼公楼婆。

第4节,请楼公楼婆。巴岱面对第一祭台吹响牛角,右手拿铃铛,左手拿牛角,在头顶敲一下,在身后敲一下,然后放在前面,用铃铛敲着牛角念文,期间向其左右手边各摆动一下。接着巴岱转身面向门口,背对第一祭台,续用铃铛敲着牛角念文,向其左右手边各摆动一下后,转身面对第一祭台续用铃铛敲着牛角念文,向其左右手边各摆动一下后,转身面对门口,续用铃铛敲着牛角念文,向其左右手边各摆动一下后,转身面对第一祭台,此动作重复3次后,举起牛角吹响牛角。这期间锣声、鼓声不断。放下牛角,面向第一祭台,右手拿起卦片,边打节奏边念文,念一段蹲下打卦,① ①打卦使用的卦片是两片竹片做成。卦像有3种:一是胜卦,指一阴一阳卦;二是阳卦,指两竹片空心部分均向上仰;三是指阴卦,指两竹片空心部分均向下俯。胜卦止;转身面向门口念文一段,打卦,胜卦止,再转身面向第一祭台续打卦,胜卦止。这部分是请楼公楼婆和五方架桥师傅,其中对着第一祭台方向是请楼公楼婆,面向门口是请五方架桥师傅,因为都需要请3回,所以面对门口念3回,面对神龛念3回。然后打卦是问到没有?胜卦为到。起身放下卦片,拿起牛角吹响牛角。放下牛角,把左肩上的绺巾取下,左手持绺巾,右手持铃铛,双手自后向前摆动,边念文。念文一段,逆时针顺时针各转一圈,然后转身面向门口双手自后向前摆动,边念文。此动作重复6次,其中3次面对第一祭台,3次面对门口。这期间锣声、鼓声不断。这一部分意思是在敬酒,劝鬼喝酒。上劝3,下劝3,共6回。巴岱把绺巾披在左肩上,锣声、鼓声止,他拿起牛角,面对第一祭台,吹响牛角。巴岱把卦片拿在手上,站着念文一段后打卦,胜卦止,此动作重复3次,其中第2次面对门口。然后巴岱蹲下念文一段,打卦一次,胜卦止。续念文,打卦,得3次胜卦止。续念文,打卦,1次阳卦止,另1次得阴卦止。续念文,打卦,得3次胜卦止。续念文,打卦,直到得阴卦止。这部分是问鬼喝够没有?喝够就保佑小孩,打个阳卦合同和阴卦合同。保佑小孩一年无灾难。巴岱站起来,在第一祭台上拿起1碗酒,念文,边念文边向地上倒出一点,然后转身面向门口念文倒一点酒在地上,再转身念文倒一点酒在地上。继续念文,然后把酒喝下,在第一祭台上再捻了一点粑粑,一点肉吃下。巴岱拿起牛角吹响,锣声、鼓声此时响。巴岱左手摇师刀,右手拿马鞭,站着念文。念文一段后开始边念文边用马鞭点地,逆时针转一周,共点地5次。然后把师刀和马鞭放在地上,巴岱从上面走过,把右脚踩在其上,面向左边,边念文边做手势,手势是双手的手指相接,掌心向上,以巴岱身体为中心左右摆动。巴岱做几个手势,然后蹲下用马鞭末端刮手指3下。此动作重复3次。这一部分的第1次是在点兵,第2次是给鬼兵马武器,第3次是让他们架桥到楼公楼婆的居所接楼公楼婆。巴岱吹响牛角,拿起准备好的草纸,在靠近门口的第二祭台上放一些,然后走回第一祭台放下。

第5节,记功德。巴岱烧香1柱,把新绺巾片1对、草纸1叠、绺巾、令牌同时握在手里,念文。这时锣声、鼓声止。巴岱蹲在第一祭台前,念文。后站起,对着第一祭台拜一下,走上前把手上的香插在盛有米的碗里。把令牌放下,把手里的新绺巾片挂在神堂的架上,再把绺巾披在左肩上,面向门口,开始烧草纸。巴岱面向门口吹响牛角,锣声、鼓声起。把牛角握在右手,对着烧燃的草纸做手势比划,念文,重复2次。续吹牛角,把牛角握在右手,对着烧燃的草纸做手势比划,念文,此动作重复2次。在这里,巴岱念文是念给功曹听,让功曹记下,他今天做的法,以后有案可查,同时也是为了不给楼公楼母来翻案,如果他们不承认就可以在功曹这里查案。

第6节,挂网。巴岱转身放下牛角,锣声、鼓声止。他拿起马鞭,面对第一祭台开始念文,边念文边摆弄红衣前摆。相同的动作开始逆时针转圈。转圈毕,放下马鞭。听到吹牛角杂鬼就会来,挂网是为了不给杂鬼进来。

第7节,打“天梁地坳”。① ①指会让孩子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鬼。一长者开始往祭台上和下、神堂的竹篓里加粑粑和肉。巴岱面对第一祭台吹响牛角,吹毕放下,吴天生在神堂下方左右两端摆2个酒碗,并添上酒。巴岱左手握着牛角,右手拿着铃铛敲牛角,锣声、鼓声起,面对第一祭台念文。念文一段后向左手边摆动一下后转身面对门口,续用右手持铃铛敲左手的牛角念文。念文一段,向其左右手边各摆动一下,然后转身面向第一祭台,续用右手持铃铛敲左手的牛角念文,念文一段,向其左右手边各摆动一下,念文止,吹牛角,锣声、鼓声止。巴岱放下牛角,拿起卦片,对着第一祭台打卦,胜卦止。转身面对着门口打卦,胜卦止。再转身蹲在第一祭台前,小声念文,边念文边打卦。这一部分是在请鬼兵鬼将来打“天梁地坳”,请3回,所以打了3次卦,打卦是问鬼兵鬼将到了吗?胜卦为到的意思。打卦止,巴岱站起身来,在第一祭台上拿起1碗酒,边念边往地上倒一点。转身面对门口,边念又边往地上倒一点酒。再转身重复前面动作2次,然后喝下这碗酒。往地上倒酒意思是先敬鬼,让鬼先喝,只有鬼吃了人才可以吃,否则会肚子疼。巴岱左手拿着师刀,右手拿着卦片,面向门口蹲下,边摇师刀边念文。念文一段后打卦,得胜卦,续摇师刀念文。巴岱放下卦片和师刀,蹲着向前一步,把神堂前左右两碗酒各往地上倒一点。巴岱再念文,念毕坐在祭堂中央,公公和舅舅分别坐在神堂右边和左边开始吃饭和肉,还喝酒。酒足饭饱后,巴岱问:“饱不饱?”两人答:“饱”,问:“醉不醉?”“醉”。汉巴岱麻强生告诉笔者,这一段是请2个楼仔来吃饭,吃完了帮忙打“天梁地坳”。楼仔指的是楼公楼婆的孩子。巴岱起身面向第一祭台吹响牛角,锣声、鼓声起。巴岱左手摇师刀,右手晃动着祭台下白布包着的木棒棒,念文。逆时针转2周,边转边用右手的木棒棒向下点,转毕,放下木棒棒,拿起牛角吹响,锣声、鼓声止。巴岱走向门口,拿起右边主家的木棒棒,边摇动师刀边晃动木棒棒左右摆动,口中念文,念毕,把木棒棒放回原地。然后巴岱走向左边,拿起左边客家的木棒棒,边摇动师刀边晃动木棒棒左右摆动,口中念文,念毕,把木棒棒放回原地。巴岱走回第一祭台前吹响牛角,续用右手拿起祭台下的木棒棒,上下晃动;左手摇动师刀,口中念文。念毕,放下师刀,把肩上的绺巾拿在左手上,右手还是拿着木棒棒。巴岱走到门口附近,与吴天生、舅舅、公公排成一队。巴岱左手拿着绺巾,右手拿着木棒棒;吴天生背上背着他的孩子,双手捧着第二祭台上盛有米、1个鸡蛋和几个硬币的碗;舅舅右手拿着木棒棒;公公右手拿着木棒棒。4人以巴岱为首,绕着神堂的柱子转动1圈,巴岱口中念文。手拿着木棒棒的人都左右晃动着木棒棒。转完后,巴岱蹲在神堂中,面向门口,吴天生背着孩子,手捧着那个碗站在巴岱身后。公公蹲在右边,舅舅蹲在左边,他们解开身边捆好的杉木条,一根根拿在手上,让巴岱抡起手中的木棒棒把它打断。巴岱边打边说:“打得脱不脱?”公公和舅舅答:“脱”“打得开不开?”“开”,此段动作重复2次。这一段是在仪式中进行打鬼的程序。

第8节,添福加寿。打鬼毕,吴天生和巴岱一起站在第二祭台前,巴岱从吴天生手中的碗里拿起用红绳穿着的硬币,把绳的一端交到吴天生手中,自己持另一端,用师刀在硬币上拨弄,边拨边念文。念文一段,转向绑在第二神台上的竹子,摘上面绑的绿布条,插入吴天生手上的碗中,每插完一枝都会继续用师刀在硬币上拨弄一会,然后再摘再插,直到插满整个碗,整个过程口中一直念文不止。巴岱用右手从吴天生手中拿过碗,对着门口念文,再把碗交还给吴天生,右手拿起剪刀,在红线串着的硬币上摆弄,边摆弄边念文,然后用剪刀把红线剪断,任由硬币掉在地上。吴天生蹲下数硬币的正反面的数量。这一段是在为孩子添福加寿,求神灵保佑孩子多福多寿。巴岱面向门口,拿起木棒棒,把木棒棒上的白布拆开。这期间有一人点燃3柱香,在门口旁的第二祭台,靠近神龛的第一祭台上、下各插1柱香。巴岱把吴天生的孩子的帽子、令牌、印章、卦片、新的1对绺巾绣片、绺巾一起拿在手中,面对第一祭台念文。念文一段后转身面对门口,走近靠近门口的那根“嘎朱拉”,右手把“嘎朱拉”压低,把左手拿着孩子的帽子、令牌、印章、卦片、新的1对绺巾绣片、绺巾一并从“嘎朱拉”上扔向地上。帽子口向上,令牌向上,阳卦和胜卦就代表这个病打得掉。如果不行得重复做这个动作,直到对为止。然后巴岱走过来,拾起地上的绺巾,由左手拿着,右手拾起卦片打卦,胜卦止。

第9节,送神灵。巴岱走回神堂中,左手持绺巾,右手打卦1次,得阴卦止,口中念文。阴卦代表楼仔走了。众人开始拆神堂,把建造神堂的物品一分为二,一份由主家拿出屋外的路上去扔,另一份则由客家的舅舅拿到屋外的路上去扔。规则是主家的公公需要把物品扔在路的下方,舅舅则要把物品扔在路的上方。丢完就意味着鬼没有地方可以坐了。巴岱面对第一祭台,吹响牛角,锣声鼓声起。巴岱拿起铜铃和牛角,在头顶敲一下,身后敲一下。然后右手持铜铃敲左手上的牛角,念文不止。向其左右手边各摆动一下后,巴岱转身面向门口,背对第一祭台,续用铜铃敲着牛角念文,向其左右手边各摆动一下后,转身面对第一祭台。此动作重复3次,其中第2次是面对第一祭台。念文毕,吹响牛角,锣声鼓声止。巴岱放下牛角,拿起卦片,对着第一祭台及门口各打卦一次,胜卦止。这一段是劝鬼上车上马的仪式,胜卦代表已经上车上马。巴岱吹响牛角,锣声鼓声起。把左肩上的绺巾取下,左手持绺巾,右手持铃铛,边自后向前摆动,边念文。面对第一祭台念文一段,逆时针顺时针各转1圈,然后转身面向门口双手自后向前摆动,边念文。此动作重复6次,其中3次面对第一祭台,3次面对门口。这期间锣声、鼓声不断。这一部分意思是劝鬼喝酒。上劝3次,下劝3次,共6回。巴岱把绺巾披在左肩上,锣声、鼓声止,他拿起牛角,面对第一祭台,吹响牛角。巴岱在第一祭台前念文打卦,胜卦止。转身面对门口,念文打卦,胜卦止。再转身面对第一祭台,念文打卦,胜卦止。巴岱蹲下念文一段,打卦一次,胜卦止。续念文,打卦,得3次胜卦止。续念文,打卦,一次阳卦止,另一次得阴卦止。续念文,打卦,得3次胜卦止。续念文,打卦,直到得阴卦止。这一部分是问鬼喝够没有?喝够就保佑小孩,打个阳卦合同和阴卦合同,保佑小孩一年无灾难。巴岱站起来,在第一祭台上拿起一碗酒,念文,边念文边向地上倒出一点,然后转身面向门口念文倒一点酒在地上,再转身念文倒一点酒在地上。继续念文,然后把酒喝下,在第一祭台上再捻了一点粑粑,一点肉吃下。巴岱面对第一祭台做手势。手势毕蹲下打卦,胜卦止。续做手势续打卦,共做3次。接着巴岱扯下第一祭台上的剪纸,在手中撕碎。然后蹲下打卦数次,胜卦止。巴岱打卦止,把第一祭台边的草纸扔出,与刚才在第一祭台上撕下的剪纸由助手麻有华一并烧了。然后麻有华再把第二祭台上的草纸也放到地上烧了。巴岱对着第一祭台吹响牛角,巴岱拿起师刀和牛角,在头顶敲一下,身后敲一下。然后右手持师刀敲左手上的牛角,念文不止。向其左右手边各摆动一下后,巴岱转身面向门口,背对第一祭台,续用师刀敲着牛角念文。重复3次,即面对着第一祭台念文3次,对着门口念文3次。巴岱念文结束并蹲下打卦,胜卦止。巴岱拿起师刀、令牌、马鞭、牛角、印章、卦片面对着门口蹲下。巴岱把印章立起,再把师刀插在地上立起,把令牌和马鞭架在师刀上,左手拿着牛角,右手拿着卦片开始念文。念文一段开始做手势。手势毕,巴岱吹响牛角。续做3次后,把牛角架在师刀上,开始打卦。打卦毕,做手势,直至仪式结束。

三、仪式中法器的象征符号意义

依据《简明牛津词典》,“象征符号”是指某物,它通过与另一些事物有类似的品质或在事实或思维上有联系,被人们普遍认作另一些事物理所当然的典型或代表物体,或使人们联想起另一些事物。人类学家特纳认为,象征符号是仪式中保留着仪式行为独特属性的最小单元,它也是仪式语境中的独特结构的基本单元[4]19。在祭楼公楼婆这个仪式中,汉巴岱主要使用的法器有牛角、卦片、绺巾,这些象征符号贯穿着整个过程,下面笔者根据这个仪式语境对以下几个最小单元进行分析。

1.牛角。我们在仪式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汉巴岱在每一节的仪式中都要吹响牛角。牛角在这里已经不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牛角的意义。在仪式中,牛角是号角,据此次主持仪式的汉巴岱的师傅吴荣珍① ①吴荣珍,1931年生。现居住在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6组。他是此次仪式的主家,同时也是仪式主持者的师傅。介绍,牛角在仪式中代表的是号角,吹响号角可以指挥阴兵阴将。第一次吹响牛角就在仪式过程中的第7节请鬼兵鬼将来打“天梁地坳”。笔者认为,此处的邀请即是召集的意思,当然这里召集并非是对所有的鬼,而是针对阴间里的善鬼,即当地村民口中的“好鬼”。凌纯生、芮逸夫在《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中写道,苗人神鬼不分,凡是在他们神圣领域之中,而认为有超自然能力的:无论是魔鬼、祖灵或神祇都称之为“鬼”……苗人虽神鬼不分,但信鬼有善恶之别[6]。吹牛角杂鬼也会来,第6节中的挂网就是为了不给杂鬼来。汉巴岱吹响号角实际就是在召集善鬼。当地人所说的杂鬼指的是恶鬼,即在滋扰着人们正常生活的鬼,做困扰仪式就是为了驱赶这些恶鬼。

2.卦片。卦片由两个竹片制成。在仪式过程中,使用卦片打卦这一动作分别在第4节、第7节、第9节中出现,其中第4节与第9节是相对应的,前一节是请鬼神,后一节是送鬼神。卦片在这个仪式的场景中,不再是竹片这个意义,而是象征着鬼神的意愿,主要代表三个方面的意思:首先,卦像代表到来的意思。在第4节请神的时候,需要知道神到了没有就要打卦,当卦像为胜卦时,表示神已经来到。在第7节中,请鬼兵鬼将去打“天梁地坳”时,也是通过打卦来了解鬼兵鬼将是否已经到来。其次,卦像代表离开的意思,是与前相对应的。在第9节送鬼神时,卦像代表鬼神已经离开祭堂的意思。第三,卦像代表足够的意思。仪式第4节和第9节都分别打卦问鬼神喝酒喝够了吗?通过卦像来表示已经喝足够了的意思。第四,卦像表示同意订立契约的意思。在第4节和第9节都有这一环节,与鬼神订立阳卦合同和阴卦合同,当卦像为阳卦时表示同意订立阳卦合同,反之亦然。

3.绺巾。绺巾是汉巴岱的法器之一,立坛的时候由24或36条绣花布巾联缀而成,长约40厘米,上端宽3厘米,下端宽7厘米,由一根长30余厘米的木棒穿上作柄。笔者在摆王村走访汉巴岱时了解到,汉巴岱在立坛之后为主家做以下仪式的时候主家会送上一对:架桥仪式,包括架水桥、架地桥、架天桥;还愿仪式,包括还子愿和还财愿;祭楼公楼婆仪式。因此摆王村资深的汉巴岱的绺巾绣片数量远超过24或36片。在此次仪式的准备中,孩子的姑奶送来了一对绺巾绣片。麻天生使用的绺巾不仅有原来的,还有一对新送来给巴岱的绺巾绣片。绺巾从巴岱开始装备时就一直使用,归纳起来共有3种情况。一是把绺巾披在汉巴岱的肩上,起到装饰的作用;二是汉巴岱用左手把持绺巾,手臂自后向前摆动,这一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仪式过程的第4节和第9节中。麻强生说绺巾在此是劝酒的意思,即劝鬼神喝酒。在笔者的田野访谈过程中,有一些巴岱持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绺巾在劝鬼神喝酒的时候还有取悦鬼神的意思,汉巴岱手持绺巾舞动是在跳舞给鬼神看,让他们可以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舞蹈;三是新的绺巾绣片在仪式中单独出现,被汉巴岱拿在手里念文,然后把它挂在祭堂的架上。绺巾绣片在仪式中还起到一个证物的作用,让功曹记下当天的法事,以备往后查验。

四、仪式过程的象征与世俗社会的投射

以上所谈的仪式中的法器象征意义,都是在这个仪式的语境下才具有的象征意义。然而让我们无法忽视的是,仪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象征,仪式的象征通过表演这一具有客观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依据一般的看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仪式(狭义的)一直被作为宗教的一个社会实践和行为来看待[7]。仪式的过程提供给我们一个独立的叙事内容,在这个内容里承载着世俗社会的投射。

首先,仪式中的集体互助。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其土地上自食其力的生活时,只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8]29。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8]24。祭楼公楼婆的仪式中,主家的孩子受到阴魂的困扰,在这个时候,这个家庭处于一个非常状态之中,举办这个仪式并不是单个家庭可以完成的,需要集体的帮助,这个临时的互助机构不仅亲属关系,还有地缘关系。在仪式的准备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来帮助办理和参与这个仪式的人除了主事家庭外,有孩子父亲的表哥麻有华,公公吴天仁,父亲的姑妈,孩子的舅舅;在仪式过程中,有汉巴岱麻天仁,还有参与仪式的众村民。这种世俗社会中的集体互助情感在仪式过程中得到了表现。在仪式一开始,汉巴岱请求其已经仙逝的师傅的帮助,向他借用所管辖的阴兵阴将;第2节,汉巴岱请了“围水师傅”;第4节是请楼公楼婆神,期间还穿插请了“五方架桥师傅”;第5节请功曹记案;第7节请楼仔,并且为了打“天梁地坳”,邀请了众鬼神的帮助,并不是巴岱自己单独完成的,这就充分体现了一种集体互助的精神。在这个仪式里,仪式的发生把个体的人聚集起来,仪式的过程加强了集体互助的观念。

其次,仪式中的交换与契约。马塞尔·莫斯指出两种契约与交换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的契约与交换[9]26。在这个仪式中,人与人的交换体现在仪式准备时,主家父亲的姑妈赠送了一对绺巾绺片给仪式的主持人汉巴岱麻天仁,麻天仁收下这份礼物便与主家达成了一个契约关系,即他需要给主家主持这场法事。这种世俗社会中人与人的交换与契约在仪式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人与神的交换与契约。莫斯认为,最早的契约出现在人与神灵之间,因为人们相信神灵是世界上的财富的所有者。……向神购买对他的所有物的处置权[9]2728。在仪式过程中,第一次的交换与契约出现在汉巴岱麻天仁与其已经仙逝的师傅之间.他们所要达成的契约是麻天仁把香和酒作为礼物献给已仙逝的师傅,师傅收下这些礼物,那么麻天仁便可在这个仪式进行过程中享有对师傅所掌管的阴兵阴将的控制权。第二次的交换与契约出现在麻天仁为楼公楼婆神的献礼,即敬献酒、肉、粑粑和草纸,此后,楼公楼婆便与汉巴岱形成了契约关系。作为交换,楼公楼婆的儿子楼仔为汉巴岱打“天梁地坳”。第三次交换与契约是在汉巴岱与功曹之间达成。香和草纸作为礼物被赠送给功曹,他们之间便达成一份契约,即功曹为汉巴岱记下这一仪式的功德。可见,不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神之间的交换与契约体现了“所有的礼物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不是真正无关利益的……还在于维持一种有利可图的”[9]168。

五、结语

苗族的宗教仪式形色丰富,旨意多端。祭楼公楼婆仪式作为一个困扰仪式,是苗族人在生活中面临着危机并需要化解时一种应对困难的手段。从这个田野调查个案得到一点启示:民间信仰仪式是民俗文化发展的固有基石和根源,它是历代民众创造和积累下来的文化财富,值得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审视和研究它。

参考文献:

[1] 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M].金 泽,何其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6.

[2]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19-425.

[3] 布赖恩·莫里斯.宗教人类学[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336.

[4] 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M].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9.

[5] 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增订本)[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435.

[6] 凌纯生,芮逸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88-89.

[7]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4.

[8]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29.

[9]马塞尔·莫斯.礼物[M].汲 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6.

上一篇:IPTV影音服务之设计与实作 下一篇:左上颌第一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区局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