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中文考试红黑榜

时间:2022-09-21 07:42:55

洋品牌中文考试红黑榜

品牌名是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也是商品的形象和符号。每个国外品牌对于本土化命名以及释义都很重视,通过为自己的品牌改个中文译名来提升用户的亲切感。但不管怎么改,一定要保持品牌原有的调性,否则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红榜

抓住“精髓”赢在起跑线

国外品牌进军中国市场,都为自己的品牌起一个符合中国人习惯的中文名称。

一个好的中文译名,需要与产品特色相结合,也要与原音保持一定联系,最后要符合中国的审美传统。好的译名才能吸引消费者,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亲民接地气,还要有寓意

代表:Carrefour(家乐福)、IKEA(宜家)

招数:消费者喜爱却不失洋味,接地气才是硬道理。

家乐福

既符合“Carrefour”的发音,又包含“一家人逛超市很快乐”的暗示,消费者一看就懂,朗朗上口。

宜家

宜家一词给人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并且巧妙的利用了“IKEA”的发音,在“家”的基础上,加上了古诗词中常出现的“宜”,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宜家宜室”名字既接地气,又不失本身的洋味。

用名字来告诉你我是什么

代表:Evernote(印象笔记)、Bing(必应)

招数:从意境出发,简单明了的告诉消费者是做什么用的。

印象笔记

Evernote的中文译名来自于他们的用户,这样“印象笔记”这个名字也更能引发用户的共鸣,顺带把自己的产品结合起来。新用户看完后立刻就能知道是一款笔记类产品。

必应

微软在推出这款搜索引擎时,将英文发音拆开,确定中文名为“必应”。一方面避免Bing谐音“病”的不吉利的联想,另一方面还有“用户的需求有求必应”的绝妙寓意。

起名,你需要一个诗人

代表:蜜丝佛陀、露华浓

招数:从传统文化取材,节选精句名言,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蜜丝佛陀

Max Factor中文译名出自张爱玲之手,意为蜜――蜜甜可人;丝――如丝细腻;佛陀――觉悟人生,简单四字,描绘了民国女子独有的别致韵味。

露华浓

露华浓进入中国,品牌名称出自李白描写杨贵妃的《清平调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堪称古代诗词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

黑榜

令人“尴尬”的中文名

为品牌起名是技术活,一不小心就容易落入俗套,把品牌形象带入一种尴尬境地。让消费者吐槽不断的同时,“洋”相百出。

Galaxy 是三星手机出的系列款,本身的寓意是“银河系”。但在中文译名“盖乐世”中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寓意。三星说这个新名字的寓意是“覆盖快乐的世界”,拿来给保健品做名字倒也是蛮合适的。

浓浓乡土,只有名没有意

代表:Galaxy(盖乐世)、KENZO(高田贤三)

坑:直接音译与品牌本身寓意不符,用创始人作为中文译名,丢失品牌高端感。

法国奢侈品牌KENZO中文译名来自于其日本创始人高田贤三。不仅名字拗口,品牌高端感也荡然无存。

奇葩名字毁一生

代表:airbnb(爱彼迎)、Netflix (网飞)

坑:用词拗口,不接地气。

Airbnb是一家旅行房屋租赁社区,在今年中文译名“爱彼迎”一出,就被网友吐槽不断:“拗口”“不接地气”。寓意虽好,“让爱彼此相迎”,消费者却不买账。

Netflix是一家美国的互联网视频网站,中文译名为“网飞”。单看名字,第一反应不是网吧就是杀毒软件,完全无法与视频网站联系起来。大概翻译者是把“Net”和“fix”随意结合了一下。

没头没脑,我高兴就好

代表:Snapcht(色拉布)、Spotify(声破天)

坑:没有具体根据,选取不适合的短语作为品牌名称。

Spotify是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商,中文译名为“声破天”。这一词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陕北民歌,和最初Spotify的定位也相差很多,再看这个短语词组,也并不适合作为品牌名。

Snapcht是一款“阅后即焚”照片分享的应用,中文译名为“色拉布”。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文翻译名,至于为什么要这么翻译,只有翻译者自己知道了。

上一篇:收藏我所有著作的人 下一篇:共享充电宝,又是一个局